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亚龙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电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热解
  • 3篇生物质
  • 2篇生物质热解
  • 2篇热解油
  • 2篇TG-FTI...
  • 2篇GC-MS
  • 1篇稻壳
  • 1篇动力学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柱
  • 1篇生物质能
  • 1篇气相
  • 1篇气相色谱
  • 1篇气相色谱柱
  • 1篇燃烧
  • 1篇燃烧特性
  • 1篇热解过程
  • 1篇热解终温
  • 1篇热重
  • 1篇相色谱

机构

  • 4篇东北电力大学

作者

  • 4篇杨亚龙
  • 3篇车德勇
  • 2篇孙艳雪
  • 2篇蒋文强
  • 2篇李洪

传媒

  • 1篇林产工业
  • 1篇化工机械
  • 1篇化工进展

年份

  • 4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稻壳热解油的特性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自行搭建的固定床热反应器对稻壳进行热解实验制备热解油,采用两种不同极性的石英毛细柱对收油后的二氯甲烷溶液进行GC-MS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热解终温对热解油品的组分种类几乎无影响,但热解油产率随热解终温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热解油二氯甲烷溶液的水相部分化合物种类相对较少,主要物质为甲酸、乙酸和1-羟基-2-丙酮,油相部分有机物种类极为复杂,主要物质为糠醛、糠醇以及酚类和酮类物质;可凝结的热解有机气体主要在500~600℃发生二次裂解;对稻壳600℃热解油油相检测时发现:在RTX-5MS柱检测条件下,组分中前5种化合物是糠醛、2-丁酮、乙酸、苯酚和2-甲氧基苯酚,而在RT X-WA X 柱检测条件下,前5种化合物是苯酚、2-甲氧基苯酚、4-乙基苯酚、乙酸和3-甲基苯酚。
车德勇杨亚龙李洪孙艳雪
关键词:稻壳热解油GC-MS气相色谱柱
生物质热解挥发分析出及动力学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稻壳、松木屑和玉米秸秆在热解终温600℃下的热解过程,并运用TG-FTIR研究其热解过程中挥发分气体的析出规律。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升高,其热解反应固体残余率逐渐减少,产量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稻壳(41.8%)>玉米秸秆(29.3%)>松木屑(20.8%)。有机气体在FTIR图谱中主要集中在1 000~2 000cm^(-1),醛类和酸类是吸光度峰值最大的气相产物。生物质热解油的主要形成阶段主要集中在300~520℃,为增大生物质热解油产量,最佳制油温度应控制在450℃左右。分别运用DAEM和F-W-O法对10、20、30、50℃/min下松木屑的热解进行动力学计算,求解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144.92kJ/mol和146.01kJ/mol,当转化率达到0.70时,对应的热解温度为450℃左右。
车德勇蒋文强杨亚龙
关键词:生物质热解终温动力学TG-FTIR
生物质热解油组分及热解过程气体析出特性研究
生物质热解油其工业用途比较广泛:精炼后可直接燃烧产热,亦可与柴油、汽油等化石燃料混合用于内燃机燃烧等。本文探究了不同热解温度下制得生物质热解油的组分情况以及不同热解温度下样品挥发分的析出情况。首先,利用自行搭建的固定床热...
杨亚龙
关键词:生物质热解油GC-MSTG-FTIR
文献传递
生物质热解半焦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鉴于目前针对生物质热解半焦燃烧特性的研究较少,以稻壳、松木屑和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自行搭建的固定床热解实验台,在300、400、500、600℃的热解温度下制备了以上3种生物质的半焦,同时采用TG-DTG热分析联用技术,研究热解终温、粒径、升温速率和生物质种类对生物质热解半焦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终温越高,半焦的燃烧性能越差;同一种半焦,粒径越小越有利于其着火与燃尽;升温速率为50℃/min时,燃烧性能达到最佳;不同生物质种类制得的半焦燃烧性能差异很大。
车德勇李洪杨亚龙蒋文强孙艳雪
关键词:生物质能热解半焦燃烧特性热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