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液
  • 2篇血液透析
  • 2篇护理
  • 1篇单抗
  • 1篇单抗注射液
  • 1篇低血压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血流
  • 1篇血流感染
  • 1篇血压
  • 1篇血液净化
  • 1篇血液透析患者
  • 1篇血液透析治疗
  • 1篇预见性护理
  • 1篇透析患者
  • 1篇透析治疗
  • 1篇尿毒
  • 1篇尿毒症
  • 1篇品管圈
  • 1篇品管圈活动

机构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肖奕
  • 1篇徐国君
  • 1篇张姝华
  • 1篇马慧
  • 1篇张秀霞
  • 1篇李平

传媒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品管圈活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效果探讨
2020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5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75例)以及对照组(7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患者融入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以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低血压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
肖奕
关键词:品管圈血液透析低血压满意度
血液净化并发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管理效果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研究血液净化并发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风险管理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血液净化的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其血液净化并发血流感染危险因素,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风险管理后在该院进行血液净化的1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180例中共有27例发生血流感染,感染率为15.00%;年龄>60岁、血红蛋白<100g/L、插管次数>3次、清蛋白<40g/L及合并糖尿病均是血液净化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且导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多因素Logisti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60岁、血红蛋白<100g/L、插管次数>3次、导管留置时间>7d、清蛋白<40g/L及合并糖尿病是发生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实施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发生操作不规范、血流感染、意外事件、护理不当等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应采取防重于治的原则,对血流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并及时干预,风险管理可明显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肖奕马慧李平
关键词:血液净化血流感染风险管理
对行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探讨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分析预见性护理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72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36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针对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并发症概率为8.33%,常规组为25.0%,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8.89%,显著高于常规组72.22%(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予以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肖奕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血液透析尿毒症
托珠单抗注射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不良反应护理被引量:2
2015年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临床上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对称性、涉及多个关节、慢性的关节疾病和滑膜关节炎[1]。由于目前RA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传统治疗方法效果欠佳、起效慢、致残率很高、用药时间长且副作用大,且外科手术治疗创伤较大、只适于受累关节病变严重、活动受限的晚期患者,新兴的疗法多现处于试验阶段[2]。
肖奕徐国君张秀霞张姝华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