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 作品数:39 被引量:161 H指数:8 供职机构: 成都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理学 更多>>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磷脂复合物中硫酸特布他林的含量 被引量:2 2021年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磷脂复合物中硫酸特布他林含量的方法。称取自制的硫酸特布他林磷脂复合物210 mg,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10 mL,分取1 mL,再用体积比为35∶65的乙腈-6.5 mmol·L^(-1)辛烷磺酸钠溶液的混合液(pH 3.4)稀释至10 mL。以AQUASIL-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为固定相,以体积比为35∶65的乙腈-6.5 mmol·L^(-1)辛烷磺酸钠溶液的混合液(pH 3.4)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采用紫外吸收检测器,在280 nm处对硫酸特布他林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硫酸特布他林质量在0.1043~10.4290μg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5659 ng;对104.3 mg·L^(-1)硫酸特布他林对照品溶液重复测定5次,计算得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8%;对硫酸特布他林复合物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8.5%~100%。方法用于3个硫酸特布他林磷脂复合物样品的测定,复合率为89.04%~91.82%。 李蔷薇 雷莹 刘婧 李维 李强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硫酸特布他林 磷脂复合物 不同菌种灵芝药材中三萜类成分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 研究不同菌种灵芝药材中三萜类成分的差异,比较三萜化学成分基于菌种的区别。方法 选定5个西南地区大面积培育的灵芝菌种,在相同条件下培育成灵芝药材;建立灵芝三萜类化学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评价不同菌种灵芝中的三萜成分,结合SPSS软件对共有峰的峰面积进行主成分分析,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菌种灵芝子实体中总三萜的含量,综合评价灵芝药材的质量。结果 不同菌种灵芝栽培过程中菌盖发育良好,生长稳定,灵芝总三萜含量为0.99%-2.35%,其中,荣保灵芝1号菌种中灵芝总三萜的含量最高;建立了灵芝三萜类化学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22个共有色谱峰,采用对照品指认了10个主要色谱峰,不同菌种灵芝间的图谱差异明显,相似度较低,以荣保灵芝为对照品的相似度为0.742-0.779;不同菌种灵芝共有峰的峰面积主成分分析,提取了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98.05%,荣保灵芝1号菌种灵芝的综合得分最高。结论 菌种的差异性直接影响灵芝中三萜类成分的种类及含量,菌种的优选对保证灵芝的品质至关重要。 谢宝靖 何正有 李维 刘婧 邹昆 屠银芳 刘宏璧关键词:灵芝 菌种 HPLC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虎杖醇提物对高脂诱导肥胖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虎杖醇提物对肥胖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分为4组,以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作为空白对照组,高脂喂养肥胖大鼠为模型对照组,灌胃200 mg/kg/d虎杖醇提物4周,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血脂水平(TC、TG、LDL-C、HDL-C)和炎症因子(TNF-α、IL-1、IL-6、LPS),并采集粪便提取基因组DNA,进行16 S r DNA V4区测序分析.结果:虎杖醇提物可显著降低肥胖大鼠的体重及血清TC、LDL-C的含量(P<0.05),显著提高LDL-C的含量(P<0.05);还可显著降低肥胖大鼠血清中IL-6、TNF-α及LPS的含量(P<0.05);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降低(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肠杆菌目(Enteobacteriales)、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肠杆菌属(Enterobacteria)丰度升高(P<0.05),并与HDL-C含量呈负相关,与TC、TG、LDL-C、TNF-α、IL-1、IL-6、LPS呈正相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虎杖醇提物可有效逆转以上菌群的改变(P<0.05).结论:虎杖醇提物能够显著影响高脂诱导肥胖大鼠的肠道菌群,可能是其降脂的主要作用途径. 符佳 李维 周佳仪 闵小林 张艳 胡樱凡 何佳 陈慧娟关键词:虎杖 肥胖 血脂 肠道菌群 促炎细胞因子 川芎嗪眼用脂质体温敏凝胶的制备及体内外特性评价 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制备川芎嗪眼用脂质体温敏凝胶,考察其体内外特性。方法: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川芎嗪脂质体,以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以泊洛沙姆P407为凝胶基质进一步制成温敏凝胶。采用无膜溶出模型对该凝胶的溶蚀性和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考察其角膜透过性,并进一步测定角膜水化值;采用MTT法评价该凝胶对人角膜上皮细胞HCE-T增殖的影响;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和Draize眼部刺激评分考察该凝胶对家兔角膜的刺激性,并观察其眼部组织学变化。结果:川芎嗪脂质体的最优制备工艺为药脂比1∶10(m/m)、硫酸铵溶液浓度0.2 mol/L、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4∶1、孵育温度45℃;再以23%质量分数的泊洛沙姆P407作为凝胶基质制得川芎嗪眼用脂质体温敏凝胶。该凝胶具有良好的胶凝温度;其溶蚀和体外释药均呈零级动力学特征,且体外释药主要与溶蚀相关(R2=0.9934)。该凝胶6 h内累计透过量为43.3%;角膜水化值为72.98%。低、中质量浓度(1、5 mg/L)的川芎嗪眼用脂质体温敏凝胶对HCE-T细胞无明显增殖毒性,但其在高质量浓度(10 mg/L)时显示出一定的细胞毒性。该凝胶对家兔角膜的Draize眼部刺激平均评分属于无刺激范围,且家兔角膜组织学未见异常变化。结论:所制备的川芎嗪眼用脂质体温敏凝胶具有适宜的胶凝温度,对角膜渗透性好、刺激性小。 李维 陈梁 尹丹 杨昊 周佳仪 宋雨 张艳 邹亮关键词:温敏凝胶 体外释药特性 补血益母丸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及其中5种成分的测定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测定补血益母丸的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制剂中益母草碱、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芦丁、阿魏酸、藁本内酯等5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Symmetry Shield TM RP18色谱柱(150 mm×3.9 mm,5μm),进行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与确证;测定不同批次补血益母丸中5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同时建立补血益母丸的HPLC指纹图谱,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对10个批次样品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10批补血益母丸样品中共确认了36个共有峰,指认出5个指纹峰,依次为益母草碱、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芦丁、阿魏酸、藁本内酯(对应1、2、3、4、5号峰),10批补血益母丸制剂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6。益母草碱、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芦丁、阿魏酸、藁本内酯等5种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含量分别为0.1285~0.1689、0.1536~0.2705、0.1079~0.3011、0.1914~0.2809、1.8122~3.3256 mg·g^(-1),其中,以藁本内酯的含量较高。结论所用方法准确可靠、稳定可控,适用于补血益母丸的质量控制。 陈婷婷 张艳 李维 符佳 龚云 陈加容 王安齐 邹亮关键词:益母草碱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藁本内酯 山楂冷冻干燥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4 2020年 为保护山楂有效成分及营养成分,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方式加工山楂饮片,并建立冻干山楂饮片中以枸橼酸为检测指标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山楂冷冻干燥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铵-磷酸缓冲液(pH为3.0),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25℃,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μL.实验结果表明,冻干山楂最佳工艺为物料厚度75 mm,升温速率3.0℃/h,预冻时间6 h,解析温度60℃;枸橼酸在25~2 5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6.72%,RSD为1.19%.实验结果显示,优选的山楂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稳定可行;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快捷,准确度高,可用于控制山楂冻干饮片的质量. 张采琼 刘靖 邓周 刘园园 刘晓蝶 曹雅雯 王萌 李维关键词:山楂 冻干工艺 高效液相色谱法 芦丁与槲皮素不同配比对大鼠体内芦丁药动学的影响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芦丁与槲皮素不同配比对大鼠体内芦丁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芦丁组(芦丁-槲皮素物质的量之比为4∶0,下同)、槲皮素组(芦丁-槲皮素=0∶4)、BL_1组(芦丁-槲皮素=3∶1)、BL_2组(芦丁-槲皮素=2∶2)、BL_3组(芦丁-槲皮素=1∶3),每组6只,各组大鼠ig给药10 mg/kg(以芦丁和槲皮素中槲皮素母核计)。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0.25、0.5、0.75、1、1.5、2、3、4、6、8、10、12、16、20、24 h后尾静脉取血0.3 m L,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槲皮素(芦丁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采用DAS 2.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芦丁、槲皮素、BL_1、BL_2、BL_3组大鼠AUC_(0-24 h)分别为(4.908±0.877)、(8.382±3.671)、(8.473±0.709)、(4.366±2.297)、(8.914±2.642)μg·h/L,MRT_(0-24 h)分别为(9.675±1.359)、(3.142±0.489)、(3.517±1.128)、(3.376±1.046)、(4.494±1.653)h,t_(max)分别为(5.726±5.645)、(1.375±0.703)、(1.125±1.438)、(1.417±2.300)、(1.292±0.954)h,c_(max)分别为(0.609±0.202)、(2.341±0.539)、(2.425±1.217)、(1.464±0.677)、(3.325±2.425)μg/L。与芦丁组比较,槲皮素、BL_1、BL_3组大鼠AUC_(0-24 h)、c_(max)显著升高(P<0.05),t_(max)、MRT_(0-24 h)显著降低(P<0.05);BL_2组大鼠c_(max)显著升高(P<0.05),t_(max)、MRT_(0-24 h)显著降低(P<0.05)。与槲皮素组比较,除BL_2组大鼠AUC_(0-24 h)显著降低外(P<0.05),BL_1、BL_2、BL_3组大鼠AUC_(0-24 h)、MRT_(0-24 h)、t_(max)、c_(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槲皮素可提高芦丁在大鼠体内的相关指标。 宋雨 胡一晨 李维 赵钢 邹亮 王战国关键词:芦丁 槲皮素 生物利用度 药动学 苦荞萌发过程中D-手性肌醇含量变化的探究 被引量:12 2016年 以苦荞种子为原料,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联合蒸发光检测器测定苦荞种子萌发过程中D-手性肌醇(DCI)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苦荞种子萌发过程中,在第3~9天范围内,D-手性肌醇含量逐渐升高,在第9天达到最大值,其后处于稳定水平,最高达2.55 mg/g,比种子中的含量提高47.42%;而其干重、鲜重在3~9 d范围内,增加幅度较大,在第9天达到最大值,之后趋于稳定。其中干重、鲜重的增加与D-手性肌醇含量的增加有显著性相关(p〈0.01)。因此,萌发能明显提高苦荞种子中D-手性肌醇的含量。 宋雨 邹亮 赵江林 彭镰心 李维 王秀萍 赵钢 雨田关键词:苦荞 萌发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种用于注射器辅助推药的固定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注射器辅助推药的固定夹,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包括固定夹、弹力夹、弧形夹、滑条和推板,所述固定夹上并排设置有所述弹力夹与所述弧形夹,位于所述弹力夹与所述弧形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滑条,所述推板滑动安... 李维 王珊 丁楠 文金辉药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反思与改革探索 2024年 生物化学实验是药学院的重要基础实验课程,是学生巩固所学课程理论知识,提高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核心途径。然而,传统模式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在多个方面存在许多不足。通过结合教学实践,对成都大学药学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考核与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探讨与探索,以期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并为药学专业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彭婷 唐春艳 李维 刘婧 何玉娇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 药学专业 数字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