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国
- 作品数:9 被引量:47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无能B细胞激活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Erythematosus Lupus,SLE)是一种以大量自身抗体产生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无能B细胞(anergic B cells,BND)是一群具有自身反应性,但是通过无...
- 刘耀阳张志国金茜玫徐沪济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耐受
- 补体C3、补体C4和C反应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和感染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8
- 2016年
- 目的通过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疾病活动和合并感染时的血清学特点,探讨补体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至2014年在我科住院且资料完整的63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和SLE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进行分组,比较感染组(n=20)和非感染组(n=43)以及活动组(n=44)和非活动组(n=19)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差异,并分析SLEDAI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中的CRP、ESR、IgA和SLEDAI高于非感染组(P<0.05);活动组中的ESR、IgG高于非活动组,而补体C3低于非活动组(P<0.05)。相关分析发现SLEDAI与补体C3呈负相关(r=-0.666,P<0.01),而与CRP和补体C4无相关性(r=0.073,r=0.143;P>0.05)。结论 SLE患者在感染时CRP升高,C3、C4未降低或降低不明显;在疾病活动时,C3降低,C4未降低或降低不明显,CRP未升高或升高不明显。提示CRP和C3的变化对SLE患者的病情活动或感染有重要价值。
- 唐仕超王赓张志国刘耀阳徐沪济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补体C3补体C4C反应蛋白
- 无能B细胞激活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Erythematosus Lupus,SLE)是一种以大量自身抗体产生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无能B细胞(anergic B cells,BND)是一群具有自身反应性,但是通过无...
- 刘耀阳张志国金茜玫徐沪济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耐受
- 抗CD74抗体不是汉族人群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血清标志物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ondylitis,AS)患者血清中抗CD74抗体的水平,并评估抗CD74抗体在AS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AS的85例汉族患者和46名健康献血者(对照),采集血清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用2种重组人CD74蛋白和1种CD74肽作为抗原,检测抗CD74抗体水平,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向方差检验进行组间均值比较。同时比较不同冻存时间的血标本中抗CD74抗体水平差异。结果:3种抗原检测出的AS患者抗CD74抗体的吸光度值(A)均值分别为0.281±0.189、0.157±0.058和0.120±0.040,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AS患者中抗CD74抗体的阳性率非常低,且在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间抗CD74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不同抗原测得的抗CD74抗体水平在85例汉族AS患者中未见显著升高,考虑其在我国汉族人群中其可能并不能作为诊断AS有价值的指标。
- 陈凌钱锋叶玲英林丽吴歆李梦梦刘晓张志国张倜王赓徐沪济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志物
- 一种利用CD79b单克隆抗体诱导构建B细胞免疫无能模型及其构建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CD79b单克隆抗体诱导构建体外B细胞免疫无能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分离患者生物样品,并进一步利用磁珠分选法分离得到初始B细胞;利用CD79b单克隆抗体体外培养初始B细胞,通过调控B细胞表面IgM内化,诱导...
- 刘耀阳康子健张志国孙宁霞刘洋徐沪济
- 无能B细胞免疫耐受机制及其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
- 2015年
- 无能B细胞是通过克隆无能达到免疫耐受的B淋巴细胞亚群。无能B细胞通过BCR表达水平下降、BCR信号通路改变、寿命缩短等方式维持免疫耐受,其功能受辅助性T细胞、Treg细胞、固有免疫、催乳素等因素调节。但无能B细胞的免疫耐受状态具有可逆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无能B细胞在SLE、RA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张志国刘耀阳徐沪济
- 关键词:免疫耐受
- 一种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所述生物标志物为B<Sub>ND</Sub>细胞在生物样品中的比例。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简单易实施、省时间、高效的特点;该生物标志物在疾病早期即可进行有效诊断,诊...
- 刘耀阳康子健张志国吴雨娴刘洋徐沪济
- CCR7^(lo)PD-1^(hi)滤泡辅助性T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的比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CCR7^(lo)PD-1^(hi)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的比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1例SLE患者、29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12例干燥综合征(SS)患者和37名健康对照的外周血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fh表面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诱导型共刺激分子(ICOS)和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家族成员5(SLAMF5)的表达水平,以及外周血中CCR7^(lo)PD-1^(hi)Tfh和CCR7hiPD-1lo Tfh的比例。分析SLE患者外周血中CCR7^(lo)PD-1^(hi) Tfh的比例与临床指标、成浆细胞比例的相关性。结果相比CCR7hiPD-1lo Tfh,CCR7^(lo)PD-1^(hi)表面CXCR3、ICOS和SLAMF5的表达水平较高(t=3.73、5.06、8.27,P均<0.01)。SLE和RA患者外周血中CCR7^(lo)PD-1^(hi) Tfh的比例分别为5.79%(2.97%,8.95%)和4.57%(2.51%,7.60%),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93%(1.63%,5.21%),U=314.5、332.5,P均<0.01],而SS患者外周血中CCR7^(lo)PD-1^(hi) Tfh的比例与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83.0,P>0.05)。SLE患者外周血中CCR7^(lo)PD-1^(hi) Tfh的比例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双链DNA抗体滴度、成浆细胞比例均呈正相关(r=0.447 1、0.517 4、0.466 9,P均<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CCR7^(lo)PD-1^(hi) Tfh比例增加与SLEDAI升高和成浆细胞比例的增加相关,检测患者外周血Tfh亚群可间接反映生发中心及B淋巴细胞的功能状态,对SLE的诊断、监测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 康子健刘亚群张志国刘耀阳徐沪济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滤泡辅助性T细胞干燥综合征
- mTOR信号通路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6年
-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皮肤、肾脏、肺脏等全身各器官系统。其发病机制多与免疫耐受功能紊乱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其信号通路在细胞代谢、生长、增殖及分化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已有文献报道mTOR信号通路参与SLE发病机制中的免疫细胞分化、自噬、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氧化应激等过程。因此,进一步阐明mTOR信号通路在SLE发病中的作用,对其诊断及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期mTOR信号通路在SLE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讨论。
- 金茜玫刘耀阳张志国徐沪济
- 关键词:MTOR信号通路系统性红斑狼疮自噬免疫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