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宗明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入路
  • 2篇手术
  • 2篇疗效
  • 2篇钢板
  • 1篇入路治疗
  • 1篇软组织
  • 1篇软组织损伤
  • 1篇生活质量
  • 1篇失血
  • 1篇手术疗效
  • 1篇手术疗效分析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出血
  • 1篇双钢板
  • 1篇四肢
  • 1篇锁定钢板
  • 1篇疼痛
  • 1篇平台骨折
  • 1篇全髋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吴宗明
  • 4篇唐献忠
  • 3篇侯波
  • 3篇李永山
  • 2篇何洁铭
  • 2篇岳雄
  • 2篇匡垓下
  • 2篇徐志英
  • 1篇杨伟
  • 1篇张国宁
  • 1篇杨庆诚
  • 1篇李一凡
  • 1篇徐炜
  • 1篇曾光

传媒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成药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死亡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笔者2008年1月~2013年12月对收治的976例60岁以上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498例,平均年龄72.3岁;股骨颈骨折478例,平均年龄75.6岁;观察围手术期死亡的高危因素。结果围手术期死亡32例(3.2%),其中死于心肺疾病者占78.1%。年龄〈80岁围手术期死亡10例,≥80岁死亡22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患者术后死亡4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死亡14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心肺疾病和采用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风险更大,多科室的相互协作有助于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的风险。
吴宗明侯波杨伟唐献忠李永山
关键词:围手术期高危因素老年
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辅助粘贴材料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观察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辅助粘贴材料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0例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100例。按辅助粘贴材料的种类分为A组(3M辅助粘贴材料组)、B组(原市售辅助粘贴材料组)、C组(经工艺改良后的辅助粘贴材料二组)、D组(经工艺改良后的辅助粘贴材料一组)。患者外用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治疗的同时辅用辅助粘贴材料用以固定,共治疗14 d。以附着力评分、舒适性总分、舒适性单项评分来评价4组的疗效,以皮肤反应评分、其他皮肤反应评分、安全性分析来评价其临床安全性。结果治疗14 d后,4组辅助粘贴材料的皮肤反应评分、其他皮肤反应评分、附着力评分、舒适性总分及舒适性单项评分及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4组辅助粘贴材料的疗效及临床安全性相当。
吴宗明唐献忠陈智鲁怡然岳雄席秉勇顾梦张国宁
关键词:慢性软组织损伤临床疗效
肩外侧三角肌入路治疗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肩关节外侧三角肌入路治疗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肩外侧三角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31例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29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1-21周。末次随访肩关节活动度:前屈131.6°±3.9°,后伸42.5°±2.6°,外展89.2°±2.6°,内收36.6°±2.8°。末次随访肩关节Constant评分76.7分±12.3分;未发生三角肌萎缩、肱骨头坏死情况。结论肩关节外侧三角肌入路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严重骨折的良好入路,可取得理想的疗效。
吴宗明李永山岳雄匡垓下侯波何洁铭曾光徐志英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Ⅴ、Ⅵ型骨折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双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严重的胫骨平台SchatzkerⅤ、Ⅵ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外侧、前内侧或后内侧手术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105例胫骨平台SchatzkerⅤ、Ⅵ型骨折患者。术后测定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后倾角(PA)评价骨折复位质量;按Merchant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1~22周。术后即刻TPA、PA分别为87.6°±4.4°、8.6°±3.7°;术后12个月TPA、PA分别为88.7°±4.8°、9.7°±3.6°;两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按Merchant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优66例,良32例,可6例,差1例。结论前外侧、前内侧或后内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严重的胫骨平台SchatzkerⅤ、Ⅵ型骨折,固定稳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疗效肯定。
匡垓下李永山侯波何洁铭季云瀚李一凡吴宗明徐志英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双钢板
四肢骨转移癌126例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四肢骨转移癌126例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四肢转移性肿瘤患者126例,男69例,女57例,年龄41~92(平均65.8)岁。其中肿瘤假体人工关节置换42例,单纯人工关节置换14例,骨水泥加带锁髓内钉内固定38例,骨水泥加钢板固定19例,瘤段灭活加钢板内固定4例,肢体短缩加钢板固定3例,外固定支架固定6例。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采用SF-36评分系统进行评估;术后肢体功能按照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学会评分系统标准(American 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system,MSTS)于术后3个月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均顺利进行,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1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应激性溃疡1例、轻度脑梗塞2例、深静脉血栓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伤口感染1例、髋关节脱位2例,给予相应治疗后均好转。126例均获3~60(平均32)个月随访。术后生存期3~12个月45例,13~24个月32例,25~36个月26例,另有23例存活超过3年。术后疼痛明显改善,VAS评分由术前的(6.85±3.11)分下降至术后1个月的(1.26±0.81)分(t=9.978,P〈0.001)。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术前QOL评分平均为(38.30±13.05)分提高至术后3个月的(65.78±10.65)分(t=-18.550,P〈0.001)。在肢体功能方面,术后MSTS评分范围17~30分,平均为(23.32±3.03)分(t=-1.450,P=0.016)。结论手术治疗四肢骨转移癌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肢体功能。
吴宗明唐献忠杨庆诚
关键词:肿瘤转移外科手术疼痛四肢生活质量
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的影响
目的: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切开显露以及截骨等手术操作会造成术中及术后出血,因此常常需要进行围手术期输血,存在相关输血风险。
徐炜季云瀚吴宗明唐献忠
关键词:氨甲环酸TH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