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元
- 作品数:11 被引量:70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成分的红茶萎凋程度的判别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成分的红茶萎凋程度的判别方法,取萎凋不足、萎凋适度和萎凋过度的三种萎凋叶样品,并随机分为校正集和预测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萎凋叶样品中儿茶素总量和氨基酸总量,并计算儿茶素与氨基酸的比值...
- 宁井铭孙京京朱小元张正竹李露青盛孟鸽李姝寰
- 利用炒青绿茶加工黑茶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炒青绿茶加工黑茶的方法,步骤包括:(1),将炒青绿茶边翻拌边洒水,将翻拌后的茶叶堆成梯形,盖上毡布进行渥堆;(2)渥堆后的茶叶第二天进行第一次翻拌,边翻拌边洒水,翻拌时茶叶堆上下、里外混合均匀,盖上毡...
- 宁井铭张正竹谢一平孙京京朱小元
- 文献传递
- 不同遮荫处理对绿茶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5年
- 苦涩味重是影响夏、秋绿茶品质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不同季节的茶园进行不同程度的遮荫处理,对茶叶中与茶汤苦涩味相关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遮荫处理能使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增加;茶多酚含量、酚氨比比值降低,优化了氨基酸和儿茶素组分,同时叶绿素含量也增加,从而提高了绿茶的品质。遮荫处理对于夏茶的影响较大,秋茶次之,春茶的影响较小,且双层黑色遮荫网的效果优于单层黑色遮荫网的效果。
- 孙京京朱小元罗贤静丽邓骋宁井铭
- 关键词:遮荫茶叶品质
- 基于图像和光谱信息融合的红茶萎凋程度量化判别被引量:17
- 2016年
- 为了实现对红茶萎凋程度量化判别,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将图像和光谱信息融合后分别与线性判别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法结合的技术,进行工夫红茶萎凋程度定性判别及儿茶素与氨基酸比值定量预测研究。通过对图像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5个特征波长和对应的光谱特征值,基于灰度共生矩阵提取5个特征波长图像的纹理特征值,并采用连续投影算法优选出14个纹理特征值,然后分别以光谱和纹理特征值融合数据建立红茶萎凋程度的线性判别模型和儿茶素与氨基酸比值的偏最小二乘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所研究的方法和建立的模型对工夫红茶萎凋程度判别准确率达到94.64%,儿茶素与氨基酸比值预测相关系数为0.8765,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434,预测结果较好。证明应用这两种方法能实现对红茶萎凋程度量化判别。
- 宁井铭孙京京朱小元李姝寰张正竹黄财旺
- 关键词:偏最小二乘法红茶萎凋
- 黄茶加工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6年
- 黄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它历史悠久,加工技术独特,但近代以来黄茶的发展非常缓慢,特别是黄茶的加工技术。本文通过研究历史书籍和相关文献,对黄茶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黄茶的出现与加工技术的发展历史,现代黄茶加工技术的主要研究进展。
- 朱小元宁井铭
- 一种黄茶加工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茶加工方法,杀青中将鲜叶初步闷黄;杀青后鲜叶直接堆积于松木箱中初步闷黄1.5~3h,闷黄条件为温度40±2℃,相对湿度70~85%;揉捻后装于松木箱闷黄3~5h,闷黄条件为温度40±2℃,相对湿度60~...
- 宁井铭朱小元孙京京张正竹宛晓春
- 文献传递
-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组合式茶叶智能风力分选机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组合式茶叶智能风力分选机,包括设置于箱体内部的上分选箱和下分选箱,达到了分级筛分后再次细分的目的,茶叶分级效果好;上分选箱和下分选箱上的茶叶出口处设置有滑动格栅,滑动格栅可根据图像识别装置识...
- 吴正敏孙长应甘建仁李翚朱小元罗坤
-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组合式茶叶智能风力分选机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组合式茶叶智能风力分选机,包括设置于箱体内部的上分选箱和下分选箱,达到了分级筛分后再次细分的目的,茶叶分级效果好;上分选箱和下分选箱上的茶叶出口处设置有滑动格栅,滑动格栅可根据图像识别装置识...
- 吴正敏孙长应甘建仁李翚朱小元罗坤
- 文献传递
- 一种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成分的红茶萎凋程度的判别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成分的红茶萎凋程度的判别方法,取萎凋不足、萎凋适度和萎凋过度的三种萎凋叶样品,并随机分为校正集和预测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萎凋叶样品中儿茶素总量和氨基酸总量,并计算儿茶素与氨基酸的比值...
- 宁井铭孙京京朱小元张正竹李露青盛孟鸽李姝寰
- 文献传递
- 基于代谢谱分析的祁门红茶加工过程中儿茶素及芳香类物质变化被引量:19
- 2016年
- 祁门红茶是全发酵茶,鲜叶中儿茶素和芳香类物质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显著变化。以祁门红茶加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样品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儿茶素、茶黄素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香气物质,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香气组分变化,寻找它们在加工中代谢规律。结果表明:儿茶素类在加工过程中一直在降解,烘干叶中儿茶素含量仅为鲜叶8.72%。茶黄素代谢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茶黄素总量在揉捻叶中比鲜叶增加了2369.91%,烘干叶比揉捻叶减少了66.44%。茶叶中检测到63种香气组分,其中芳樟醇及其氧化产物、苯乙醇、香叶醇、苯乙醛、苯甲酸、香叶酸和水杨酸甲酯是祁红干茶中主要成分,占香气总量的69.69%,对祁红香气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研究结果对于掌握儿茶素和芳香物质在加工中代谢规律,控制红茶加工过程,提高产品质量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宁井铭方骏婷朱小元孙京京张正竹黄财旺
- 关键词:祁门红茶儿茶素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