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充气式托架用于预防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时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I-II级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正常足月妊娠产妇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将自制充气式托架放置于产妇右臀部,根据要求通过加压气囊向支撑气囊充气,使其下腹部左倾15°~20°,对照组在麻醉成功后采取正常的平卧位。分别记录两组产妇在麻醉前(T0)、麻醉后1 min(T1)、3min(T2)、5 min(T3)、10 min(T4)等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记录两组SHS发生的例数,麻黄碱平均用量和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MAP在T1~T3时明显低于T0时(P〈0.05),且B组MAP明显低于A组(P〈0.05),T0和T4时两组MAP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HR在T1-T3时明显快于T0时和A组(P〈0.05)。A组发生SHS 5例(8.3%)明显少于B组28例(40.7%)(P〈0.05);A组麻黄碱平均用量(4.5±2.1)mg明显少于B组(16.7±6.6)mg(P〈0.05),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A组(9.5±0.5)分明显高于B组(7.6±0.7)分(P〈0.05)。结论:充气式托架用于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效果明显,可以维持相对的血流动力学,改善新生儿Apgar评分,提高了麻醉质量和舒适度,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观察镇静镇痛口舌咽表面麻醉清醒状态下置入喉罩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三组,每组30例,观察组(A 组):镇静、镇痛、充分表面麻醉下置入喉罩;对照1组(B 组):全身麻醉快诱导后置入喉罩;对照2组(C 组)全身麻醉快诱导喉镜下插入气管导管。观察插管期和拔管期各组患者的反应、血流动力学变化、气腹1 h 血气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A 组拔管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分别为(92.7±10.6)mmHg、(82.8±12.1)次/min,B 组分别为(98.4±11.6)mmHg、(89.1±11.4)次/min,C 组分别为(111.2±12.5)mmHg、(104.1±13.2)次/min,A 组、B 组均优于 C 组(A 组与 C 组比较,t =6.18、6.52,均 P <0.01;B 组与 C 组比较, t =4.11、4.71,均 P <0.0);A 组脉搏氧饱和度(SpO2)、气道峰压(Paw)分别为(99.6±0.4)%、(17.3±2.1)mmHg,B 组分别为(99.5±0.5)%、(17.6±2.0)mmHg,C 组分别为(99.5±0.5)%、(22.5±2.8)mmHg, A 组、B 组与 C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 组与 C 组比较,t =14.3、8.14,均 P <0.01;B 组与 C 组比较, t =12.7、7.78,均 P <0.01);A、B、C 三组围术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33%、67%,C 组显著高于 A 组、B 组(χ2=9.64、6.67,均 P <0.01)。结论镇静镇痛表面麻醉清醒状态下置入喉罩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能有效缩短全身麻醉时间,预防插管困难、紧急气道和围术期手术麻醉相关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