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 作品数:31 被引量:199 H指数:8 供职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振腹推拿对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研究振腹推拿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大鼠的影响,基于前列腺素F_(2α)(PGF_(2α))、前列腺素E_2(PGE_2)及前列腺素F_(2α)受体(PTGFR)水平探讨振腹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阴道涂片法筛选出动情周期规律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推拿组。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缩宫素制备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阳性药物组予以塞来昔布30 mg/(kg·d)的剂量灌胃治疗;推拿组采取振腹推拿治疗,15 min/只,均连续10 d。治疗结束后观察大鼠扭体反应,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大鼠血清及子宫组织中PGF_(2α)、PGE_2含量及子宫内膜上PTGFR的表达水平;观察各组大鼠子宫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大鼠的扭体潜伏时间延长,扭体次数减少(P<0.05);血清及子宫组织中PGF_(2α)含量均降低,PGE_2含量均升高(P<0.05);子宫内膜上PTGFR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振腹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清及子宫组织中PGF_(2α)、PGE_2的水平,抑制PTGFR在子宫内膜上的表达实现的。 沈潜 张巧娜 王康 魏槃 王薇 付国兵 朱跃兰关键词:前列腺素E2 前列腺素F2Α 原发性痛经 振腹疗法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验案1则 2023年 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是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亚型之一,以早饱、餐后饱胀不适、食欲不振、嗳气等不适为主要症状,无法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等解释其产生症状的原因[1]。FD的全球患病率为10%~30%[2],PDS的发病率约占FD的58%[3]。目前,PDS的现代医学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一般认为本病发生与精神心理因素、胃肠功能紊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西医临床多以促胃肠动力药、质子泵抑制剂、抗感染、保护胃黏膜药物等治疗,但疗效不理想,容易复发。中医学认为FD属于“胃痞”范畴[4],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导致。振腹疗法是在腹部施以振法为主的操作手法,对元气的生发、充养、输布起促进作用,用以治疗内、外、妇、儿等多种疾病[5]。现举振腹疗法治疗PDS验案1则。 刘杨 沈潜 王康 戴晓晖 魏培栋 付国兵 国生关键词:餐后不适综合征 振腹疗法 脾胃升降 医案 藤莓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PPARγ/NF-κB信号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观察藤莓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滑膜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IL-17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抑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滑膜免疫炎性病理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CIA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并设正常组,每组6只。正常组与模型组予去离子水10 m L/(kg·d)灌胃,西药组予来氟米特1.87mg/(kg·d)灌胃,中药高、低剂量组分别以藤莓汤生药量31.8、15.9 g/(kg·d)灌胃,连续干预12周。干预结束后检测PPARγ、P65、IL-17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PARγ、P65、IL-17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PPARγ蛋白表达上调,P65、IL-17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组及中药低剂量组PPARγ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65、IL-17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藤莓汤可改善CIA大鼠关节滑膜病理损伤,抑制免疫炎性因子表达。 王洁 王亚南 陆妍 陈祎 顾文 王康 沈志明 卜祥伟 张红红 张建萍 陆清怡 孟凤仙关键词: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滑膜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核转录因子-ΚB 藤莓汤联合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治疗中/高活动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观察藤莓汤(Tengmei Decoction,TMD)联合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cDMARDs)治疗中/高活动度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98例中/高疾病活动度R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97例,口服甲氨蝶呤(MTX)、来氟米特(LEF)联合治疗;治疗组101例,口服TMD、MTX、LEF联合治疗,干预时间12周。观察治疗前后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RA活动度、28个关节压痛数(TJC28)、28个关节肿胀数(SJC28)、患者对疾病的整体评估(PGA),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RP、PLT情况,同时观察WBC、ALT、AST、BUN、SCr水平。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DAS28、TJC28、SJC28、PGA降低(P<0.01),对照组CRP、ESR、RF以及治疗组CRP、ESR、RF、PLT水平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DAS28、TJC28、SJC28、PGA、CRP及ESR水平降低(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中/高疾病活动度者比例降低,临床缓解及低疾病活动度者比例升高,两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08,P=0.02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7%(3/101)]较对照组低[9.28%(9/9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D联合cDMARDs改善中/高活动度RA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cDMARDs治疗。 卜祥伟 张红红 张建萍 王康 张笑栩 何毓玺 王达利 张正菊 杨蕾 相瑞阳 孟凤仙关键词:疗效观察 糖肾清2号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免疫炎性分子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糖肾清2号抑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小鼠免疫炎性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KK-Ay小鼠,予高脂饲料诱导3周制备DN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糖肾清2号大、中、小剂量组,每组6只,另设6只C57BL/6J小鼠为正常组,正常组及模型组予去离子水0.1mL/(10g·d)灌胃;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13.33mg/(kg·d)灌胃;糖肾清2号大、中、小剂量组分别按含生药量40.66,20.33,10.17g/(kg·d)剂量灌胃。各组小鼠1次/d灌胃,连续干预12周。采用RT-PCR技术检测肾脏组织IL-1β、iNOS、MCP-1m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技术、免疫组化测定肾脏组织iNOS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MC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1β、MCP-1、iNOS 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缬沙坦组、中药各组IL-1β、MCP-1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P<0.05);缬沙坦组、中药大剂量组iNOS 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P<0.05),中药中剂量组iNOS mRNA转录水平显著下调(P<0.01)。与中药小剂量组比较,中药大剂量组iNOS 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P<0.05),中药中剂量组iNOS mRNA转录水平显著下调(P<0.01)。结论糖肾清2号改善DN肾组织免疫炎性损伤的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IL-1β、iNOS、MCP-1的生物活性有关。 张建萍 张红红 卜祥伟 张承承 王康 白华 何毓玺 张笑栩 王达利 张正菊 王洁 孟凤仙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分子机制 澳大利亚中医药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 2025年 澳大利亚是最早完成中医立法并在高校中设立中医学位的西方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医药教育就在澳大利亚生根发芽,发展至今。通过梳理获得澳大利亚卫生执业者管理局学位(Australian Health Practitioner Regulation Agency,AHPRA)认证的5所高等教育机构的中医药教育现状,解析澳大利亚中医药教育机构的教学资源与方法、师资力量、课程学分设置及临床实习等方面的内容,系统总结目前澳大利亚中医药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探讨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建立高质量、高水平的海外中医药教育体系提供思路和借鉴。 倪然 钮妍 王康 王乐鹏关键词:中医药 教育 高校 糖肾清2号方对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糖肾清2号方对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KK-Ay小鼠,予高脂饲料诱导3周后,按血糖及体重水平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糖肾清2号方大、中、小剂量组,以C57BL/6J小鼠设为正常组,每组各6只,连续干预治疗12周。分别在0、4、8、12周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Alb)、尿肌酐(Cr)、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及24 h尿蛋白,药物干预12周后实验结束,留取血清标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24 h尿蛋白、ACR、Scr、TG、TC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BUN、β2-MG及肾重/体重变化不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缬沙坦组及糖肾清2号方大、中、小剂量组小鼠Scr、TG、ACR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24 h尿蛋白、TC、空腹血糖等指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糖肾清2号方可明显降低KK-Ay小鼠空腹血糖、Scr、TG水平,减轻糖尿病肾病(DN)肾损害,延缓DN发病进程。 张继胜 商学征 白羽 王亚南 马卫国 刘慧 王康 陈祎 陆妍 沈志明 孟凤仙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 小鼠 肾俞与承山穴预针刺联合推拿对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及外周血代谢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观察肾俞与承山穴预针刺联合推拿对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及对外周血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受试者分为对照组、推拿组及针推联合组,每组40例,针推联合组予以肾俞、承山一指禅推,频率为100~120 r/min,连续5 min,结束后在肾俞、承山针刺,得气后留针20 min,每天1次,连续5 d;推拿组仅予以肾俞、承山一指禅推,频率为100~120 r/min,连续5 min,每天1次,连续5 d;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观察3组受试者运动前、运动后疲劳主观感觉评分、心率、血清乳酸、乳酸脱氢酶、血肌酸激酶、血尿素氮及血氨的变化。结果:3组运动后疲劳主观感觉评分、心率、血清乳酸、乳酸脱氢酶、血肌酸激酶、血尿素氮及血氨较运动前升高(P<0.05);运动后推拿组及针推联合组的疲劳主观感觉评分、心率、血清乳酸、乳酸脱氢酶、血肌酸激酶、血尿素氮及血氨均低于对照组(P<0.05);针推联合组血清乳酸、血肌酸激酶及血氨低于推拿组(P<0.05),心率、乳酸脱氢酶及血尿素氮较推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俞与承山预针刺联合推拿或单纯推拿均能有效降低运动性疲劳患者疲劳主观感觉评分,血清乳酸、乳酸脱氢酶、血肌酸激酶、血尿素氮及血氨水平,从而改善运动性疲劳,针刺与推拿对运动性疲劳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联合应用优于单纯推拿治疗。 苗静 国生 王康 李巍 刘红艳 付国兵关键词:运动性疲劳 推拿 肾俞 腹部推拿对运动性疲劳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能量代谢及炎性反应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观察腹部推拿对运动性疲劳(exercise-induced fatigue,EF)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能量代谢及炎性反应相关因子的影响,探讨腹部推拿改善运动性免疫炎性抑制的分子机制。方法Wistar大鼠30只,适应性跑台训练后随机取出8只作为空白组,剩余大鼠运用改进的递增跑台有氧力竭运动法进行造模。最终造模成功16只大鼠,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及推拿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常规喂养,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常规喂养,每日力竭运动后于笼中休息;推拿组常规喂养,每日力竭运动后予推拿干预1次,连续21天。末次干预后,取大鼠外周血检测EF相关指标:血乳酸(lactate acid,Lac)、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及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同时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大鼠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ited protein kinase,AMPK)、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EF相关代谢产物Lac、BUN及CK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Lac、BUN及CK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P<0.01)。(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AMPK/AMPK比值及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炎性因子TNF-α及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pAMPK/AMPK比值及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出现下降趋势,TNF-α及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P<0.01)。结论腹部推拿可显著降低EF大鼠外周血疲劳相关代谢产物Lac、BUN、CK水平,并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及线粒体功能关键信号链AMPK/P 钮妍 王泽中 国生 沈潜 杨靖颐 宋红志 付国兵 王康关键词:运动性疲劳 腹部推拿 免疫炎性反应 虎杖苷对糖尿病肾病小鼠AMPKα1/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观察虎杖苷(PD)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小鼠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1/Toll样受体4(AMPKα1/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SPF级雄性KK-Ay小鼠,经高脂饲料诱导3周建立DN模型,将30只模型成功KK-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PD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将6只雄性C57BL/6J小鼠设为正常组。正常组及模型组予去离子水10 mL/(kg·d),阳性药组予缬沙坦13.33 mg/(kg·d),PD各组分别予PD 13.33、6.67、3.33 mg/(kg·d)剂量灌胃。各组小鼠每日灌胃1次,连续干预治疗12周后留取血清及肾组织标本。以RT-PCR技术检测肾组织AMPKα1、TLR4、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IL-18 m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技术、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组织AMPKα1蛋白表达水平;ELISA技术检测血清MCP-1、IL-1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AMPKα1 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TLR4 mRNA转录上调(P<0.01),IL-18、MCP-1 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AMPKα1 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P<0.05),各治疗组TLR4、IL-18 mRNA转录下调(P<0.01),阳性药及PD高剂量组IL-18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1,P<0.05),各治疗组MCP-1 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P<0.01)。与PD高剂量组比较,PD中剂量组IL-18 mRNA转录水平上调(P<0.01),PD低剂量组IL-18、MCP-1 mRNA转录表达水平上调(P<0.01),PD中剂量组AMPKα1蛋白表达下调(P<0.05),PD低剂量组AMPKα1、IL-18蛋白表达下调(P<0.01,P<0.05)。与PD中剂量组比较,PD低剂量组IL-18、MCP-1 mRNA转录水平上调(P<0.05,P<0.01),PD低剂量组AMPKα1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PD下调IL-18、MCP-1等促炎因子过表达,减轻DN免疫炎性损伤,可能与调节AMPKα1/TLR4信号通路相关。 张正菊 孟凤仙 白华 杨蕾 商学征 王洁 王康 卜祥伟 相瑞阳 张承承关键词:虎杖苷 糖尿病肾病 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