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华平
-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热习服对大鼠高原脑水肿的预防效应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热习服对大鼠高原脑水肿的预防效应及其机制。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C)组、热习服(HA)组(34℃,30 d)、缺氧(H)组(7 600 m,1 d)、热习服+缺氧(HHA)组(34℃30 d+7 600 m 1 d)。各组处理结束后,取脑组织比较其湿干质量比,对脑组织HE染色、FJB染色后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取血液标本检测血常规、血气分析和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同时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水通道蛋白4(AQP4)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组(4.50±0.07)相比,H组脑组织湿干质量比(4.62±0.08)显著升高(P<0.05);HHA组脑组织湿干质量比(4.52±0.06)显著低于H组(P<0.05)。与C组相比,H组脑组织HE染色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细胞肿胀,胞质疏松,染色质分布不均匀,核明显固缩、破裂、溶解,细胞空泡化明显,FJB染色提示神经元变性增多;与H组相比,HHA组细胞损伤、神经元变性和凋亡程度显著改善。与C组相比,H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显著降低(P<0.05);与H组相比,HHA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进一步升高,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显著升高(P<0.05)。与C组相比,H组氧解离曲线发生右移;与H组相比,HHA组氧解离曲线发生右移。与C组相比,H组脑组织MDA含量和AQP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H组相比,HHA组MDA含量和AQP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HSP70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热习服可以有效预防大鼠高原脑水肿的发生,其机制与提高氧气供应、减轻氧化应激、改善细胞损伤等有关。
- 柯贤锋何根林董华平吴刚吴刚吴刚徐刚徐刚张二龙陈建
- 关键词:热习服高原脑水肿
- 模拟高原低压低氧暴露小鼠记忆损伤与脑海马体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观察低压低氧致小鼠记忆损伤及脑海马体蛋白磷酸化修饰水平的变化,探寻低压低氧引起记忆损伤的关键磷酸化修饰蛋白和通路。方法40只7~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体质量(20±2)g,按体质量顺序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氧组和低压低氧组(n=20)。常氧组小鼠在常氧条件下喂养,低压低氧组小鼠在模拟海拔6000 m的低压舱中喂养7 d。低压低氧暴露结束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和脑海马体组织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检测。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常氧组相比,低压低氧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89.66±3.27)vs(38.61±4.83)s,P<0.01]、游泳距离显著增加[(959.21±99.61)vs(550.39±59.43)cm,P<0.01]。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共检测到显著差异表达磷酸化肽段136个,其中上调92个,来自79个蛋白;下调44个,来自42个蛋白。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差异磷酸化修饰蛋白主要分布在突触后密集区、非对称性突触和基底细胞膜,主要参与细胞连接组装、突触构成、突触中囊泡介导的运输、树突发育、认知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磷酸化修饰蛋白质主要富集在胰岛素分泌、胰液分泌、谷氨酸能突触、内吞和长时程抑制等信号通路。在蛋白质相互作用层面,构成以AGAP2、SYNGAP1、DRP2、DRP3和PSD93等蛋白为核心的蛋白互作网络。结论低压低氧可致小鼠记忆损伤脑海马体磷酸化修饰蛋白及通路发生改变,AGAP2、SYNGAP1、DRP2、DRP3和PSD93可能是关键蛋白。
- 董华平钟志凤李鹏黄沛田怀军谢佳新周思敏
- 关键词:低氧磷酸化蛋白质组学
- 辅酶Q10在高原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 2014年
- 辅酶Q10是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的一种重要辅酶,也是存在于线粒体中的一种重要脂溶性抗氧化剂。辅酶Q10在医学上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体现在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神经系统疾病方面。近些年来研究发现辅酶Q10在高原医学方面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现对其进行综合阐述。
- 董华平罗勇军陈祖林
- 关键词:辅酶Q10能量代谢氧自由基
- DUSP1在缺氧RAW264.7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炎症免疫反应的调控作用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双特异性磷酸酶1(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1,DUSP1)在缺氧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缺氧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免疫反应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将RAW264.7细胞分别在缺氧(1%O2)条件下培养不同时间(12、24和36 h),常氧组在常氧(21%O2)条件下培养;采用RNA干扰技术干扰RAW264.7细胞中Dusp1表达并进行缺氧暴露24 h。收集各对应时间点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标本,提取细胞总RNA和总蛋白。使用qRT-PCR检测Dusp1、Il1b、Il10和Tnfa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USP1的蛋白表达,采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10和TNF-α的分泌水平。结果与常氧组(缺氧0 h)相比,缺氧暴露后RAW264.7细胞中DUS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蛋白表达在缺氧暴露24 h时达到峰值;缺氧暴露24 h和36 h Il1b、Il10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缺氧暴露12 h时Tnfa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缺氧暴露12、24 h和36 h RAW264.7细胞IL-1β的分泌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干扰序列对照组相比,干扰Dusp1表达后,缺氧暴露24 h RAW264.7细胞中IL-1β的mRNA表达和分泌水平明显增加(P<0.05),IL-10的分泌水平明显增加(P<0.05),而TNF-α的mRNA表达和分泌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缺氧能够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中DUSP1表达上调,DUSP1通过调节IL-1β、IL-10和TNF-α的表达和/或分泌参与调控缺氧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免疫反应。
- 董华平刘宝张二龙高钰琪
- 关键词:缺氧RAW264.7细胞炎症免疫反应
- 16S核糖体RNA基因测序评估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菌群特征
- 2024年
-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患者血液菌群变化特征及其与HAPC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以2021年在西藏日喀则陆军第九五三医院健康管理科参加体检的41名HAPC患者(HAPC组)和41名高原健康人员(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血液细菌16 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的V3-V4可变区进行检测,比较分析HAPC组和对照组血液菌群组成情况和差异。结果2组人员均为汉族男性,年龄、体质量指数及高原移居时间等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多样性分析显示,HAPC组中反映血液菌群α-多样性的Simpson指数[(0.931±0.005)vs(0.907±0.008),P<0.05]、Goods Coverage指数[(0.998±0.001)vs(0.997±0.001),P<0.001]和Pielou指数[(0.597±0.011)vs(0.567±0.009),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间β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菌群相对丰度分析显示,HAPC组血液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0.046±0.004)vs(0.033±0.003),P<0.05]、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0.046±0.006)vs(0.021±0.003),P<0.01]、食酸菌属(Acidovorax)[(0.032±0.003)vs(0.019±0.002),P<0.05]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特征性细菌LEfSe分析显示,HAPC组标志菌群是α-变形菌纲,对照组标志菌群是毛螺菌科。结论HAPC患者较高原健康人群的血液菌群在多样性、相对丰度及特征性菌类方面发生显著变化,这类变化可能与HAPC的发生发展密切关联。
- 黄沛黄河谢慎威吴玉钟志凤董华平周思敏李鹏谢佳新
- 关键词: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 辅酶Q10在特发性男性不育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6年
- 近年来,不孕不育症发病率逐渐增高。据文献报道,全世界约8千万对夫妇面临这一困扰,其中与男性因素相关的约占50%。
- 董华平罗勇军
- 关键词:氧化应激辅酶Q10特发性男性不育
- 急性高原病预防措施研究进展被引量:21
- 2014年
- 急性高原病是指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在短期内(数小时至数日)发生的各种临床综合征,分为急性轻型高原病(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高原高寒、低压、缺氧环境所引起的急性高原病严重影响进驻高原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降低了部队的战斗力。
- 董华平周其全高钰琪罗勇军
- 关键词:急性高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