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传明

作品数:24 被引量:530H指数:11
供职机构: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网络
  • 5篇动态演进
  • 5篇演进
  • 5篇社会网络分析
  • 3篇省际
  • 3篇污染
  • 3篇联网
  • 3篇关联网络
  • 2篇地理
  • 2篇生产力
  • 2篇生产力发展
  • 2篇数字乡村
  • 2篇双重差分
  • 2篇统计测度
  • 2篇能源
  • 2篇能源强度
  • 2篇农村
  • 2篇网络结构
  • 2篇乡村
  • 2篇空间分异

机构

  • 23篇山东财经大学
  • 2篇山东工商学院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山东建筑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枣庄学院
  • 1篇山东英才学院

作者

  • 23篇刘传明
  • 9篇刘华军
  • 3篇孙亚男
  • 2篇王睿
  • 2篇陈明华
  • 1篇杨骞
  • 1篇崔蓉

传媒

  • 5篇统计与决策
  • 2篇中国人口科学
  • 2篇山东财经大学...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价格月刊
  • 1篇上海经济研究
  • 1篇经济学家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工业技术经济
  • 1篇热带地理
  • 1篇国际金融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经济与管理评...
  • 1篇区域经济评论

年份

  • 4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工业CO_2排放的行业间传导网络及协同减排被引量:17
2016年
工业是碳排放的主要部门,科学识别工业CO_2排放的行业间传导并揭示其联动结构对于跨行业协同减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1991-2012年中国工业36个两位数行业数据,在VAR模型框架下,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CO_2排放的行业间传导关系进行了识别,并从关系视角出发,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揭示工业CO_2排放行业间传导的整体和个体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工业CO_2排放的行业间传导呈网络结构形态,网络密度在1-6期的滞后阶数下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且在滞后2期达到最高;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服装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木材加工业具有较高的度数中心度、中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在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并发挥中介和桥梁作用;在CO_2排放的行业传导网络中,煤炭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10个行业属于经纪人板块,医药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9个行业属于净受益板块,金属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11个行业属于双向溢出板块,烟草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6个行业属于净溢出板块。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工业CO_2排放的跨行业协同减排思路。
刘华军刘传明陈明华
关键词:GRANGER因果检验SNA协同减排
中国省际碳排放的空间关联性及其效应研究——基于SNA的经验考察被引量:33
2016年
该文利用1997-2012年中国省际碳排放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对中国省际碳排放的空间网络结构及其效应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1中国省际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关系呈网络结构形态,样本考察期内,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关系逐渐增多,等级森严的网络结构逐渐被打破,网络效率呈近似"V"型的变化趋势。2沪、津、苏、浙、粤、京、鲁等省份位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容易对其他省份之间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关系产生影响,使得中国省际碳排放的空间网络呈现出典型的"中心-边缘"结构。3网络中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为主受损聚类,长中游地区、珠三角地区为经纪人聚类,能源丰富的东北、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为受益聚类。4碳排放空间关联的整体网络密度的提高,网络等级结构的打破,减少聚类内省际碳排放均能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和省际碳排放强度差异,提高碳排放的空间公平性。而个体网络中心性的提高对减少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碳排放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对未来我国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带来了严峻挑战,但也为新时期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跨区域协同减排机制的构建创造了有利条件。
孙亚男刘华军刘传明崔蓉
关键词:碳排放社会网络分析引力模型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22年
文章基于2003—2019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空间关联结构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复杂且多线程的网络结构形态;考察期内,空间关联网络的网络密度明显上升,网络等级度和网络效率逐年下降,“等级森严”的空间网络结构逐渐被打破,空间溢出渠道有所增多,网络连接趋于稳定;上海、江苏、北京、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甘肃8个省份扮演了“中心行动者”的角色,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安徽等省份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处于边缘位置,扮演了“边缘行动者”的角色;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北京和天津扮演了“双向引导”的角色,江苏等6个省份扮演了“跟随者”的角色,内蒙古等8个省份扮演了“桥梁”和“中介”的角色,黑龙江等14个省份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相似的需求结构和创新能力有助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空间关联关系的建立,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中,“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效应是客观存在的。
吕杰刘传明
关键词:绿色食品产业社会网络分析
环境污染的空间溢出及其来源——基于网络分析视角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8
2015年
本文将SO2作为环境污染的代理指标,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对环境污染的空间溢出关系进行识别,并采用QAP方法从环境规制的地区差异和地理近邻效应两个维度实证考察了环境污染空间溢出的来源。研究发现:(1)我国环境污染呈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而且已经突破了地理上的近邻效应,呈现多线程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2)环境规制的地区差异和地理近邻效应对环境污染空间溢出均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从地理距离上看,地理距离在0—750千米范围内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而超过这一范围环境污染的空间溢出便不再显著。(3)环境规制地区差异、地理近邻效应可以解释环境污染空间溢出的18.1%,而不同的环境规制代理变量对环境污染空间溢出的影响存在差异。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了环境污染的跨地区协同治理思路。
刘华军刘传明杨骞
关键词:环境规制环境污染
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统计测度与时空特征被引量:18
2023年
文章采用熵权法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地区差异进行分解,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揭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总体差异呈现逐年缩小趋势,这说明伴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空间协调性在逐渐加强。从区域内差异来看,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区域内差异较大;从区域差异的贡献率来看,区域间差异是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和农民富裕富足三个维度的核密度曲线存在中心右移、主峰高度上升、从双峰向单峰过渡等现象,表明两极化逐步缓解、差距逐渐缩小。
刘传明宁安宁贾蓓蓓张丁一
关键词:指标体系核密度估计
数据要素市场化能否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要素配置与组织运营视角
2024年
本文基于2009-2022年中国城市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匹配数据,以数据交易平台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交叠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理及影响效果。研究发现:①数据要素市场化能够直接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该结论经过排除混淆政策冲击、安慰剂检验、内生性处理以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要素配置效应与组织运营效应,数据要素市场化能够通过优化劳动力、资本、技术生产要素配置,同时强化组织支撑、降低管理成本并促进业务创新,进而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③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于非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企业新质生产力促进效应更强。未来应推动数据交易平台建设与优化,加强数据要素市场化的配套支持,制定差异化的数据要素市场化政策。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苏志文刘冉刘传明
中国创新创业能力的空间分异与收敛研究被引量:9
2022年
文章利用2000~2019年城市创新创业能力指数,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八大综合经济区创新创业能力的地区差距进行分解,并采用变异系数法揭示σ收敛特征,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对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2000~2019年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创新创业能力的总体地区差距逐渐下降,这说明创新创业能力的区域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导致创新创业能力差异的主要来源。(2)大西北经济区内部创新创业能力的差异最大;东部沿海经济区内部创新创业能力的区域差异最小。(3)空间溢出效应在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空间因素的引入能有效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向更高水平转移的概率。(4)北部沿海、东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大西南、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创新创业能力呈σ收敛趋势,而东北经济区和南部沿海经济区不存在σ收敛趋势,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
刘传明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空间分异
平台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其分布动态演进被引量:5
2023年
平台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事关经济高质量运行目标的达成。文章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平台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之上,围绕平台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和分布动态演进等问题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平台经济发展水平有小幅度上升,但平台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特征,总体差异呈“N+V”型的变化趋势;平台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内差异表现为东部地区内差异最大、中部地区内差异最小;地区间差异表现为东-西差异最大、中-西差异最小;地区间差异是平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来源,地区内差异、超变密度的贡献率相对较小;考察期内的平台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但两极化或多极化趋势明显。
吕杰刘传明
关键词:平台经济
中国能源强度的地区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基于DAGUM基尼系数分解和非参数估计的实证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基于2000-2014年中国省际能源消费数据测算了分省的能源强度,并将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与非参数估计方法相结合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地区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ARCGIS绘制的能源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表明中国能源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基尼系数的测算及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能源强度的总体差异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其中,西部地区差异最大,远远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KERNEL密度的估计结果表明,中国能源强度的地区差异在样本考察期内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
刘华军刘传明
关键词:能源强度
京津冀地区城市间大气污染的非线性传导及其联动网络被引量:17
2016年
文章基于京津冀地区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数据,在VAR模型框架下,采用非线性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城市大气污染的非线性传导关系进行识别,并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其联动网络结构特征。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城市间大气污染存在较为显著的非线性传导关系,且构成了复杂的联动网络。在稳健性网络中,石家庄、衡水、沧州、北京、秦皇岛、承德、邯郸处于网络核心,其他6个城市处于网络边缘。在最大可能性网络中,京津冀地区的13个城市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要求13个城市必须步调一致。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了基于"污染程度—网络位置"的二维分析框架,为完善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机制提供了决策支持。
刘华军刘传明
关键词:京津冀大气污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