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相
- 作品数:32 被引量:51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矿业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性能的隧道抗震设计研究现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前国内基于性能的隧道抗震设计相关研究和成果极为少见。日本、台湾、汶川地震中隧道和地下工程震害及在建地下空间、盾构和沉管隧道抗震设防需求表明亟需建立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本文对国际上性能抗震研究较为先进的美国和日本在建筑和地下工程领域中应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做了总结。同时,介绍了我国建筑结构领域对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的应用,剖析了我国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城市区间隧道相关规范和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今后基于性能的隧道抗震设计理论发展的方向和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
- 李勤熙蒋树屏林志陈相吕元佳
- 关键词:隧道抗震性能设计
- 地道新风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道新风系统,包括新风地道、新风风机以及冷凝水管道,新风地道的进风口位于标的建筑外侧,其出风口位于标的建筑内侧;新风风机设置于所述新风地道中,其用于为所述新风地道输送空气;冷凝水管道用于输送空气调节装置的...
- 张甫仁周海霞毛维薇陈相袁园
- 文献传递
- 公路长隧道土壤空气净化法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 2017年
- 采取土壤净化法对隧道内污染气体集中处理,既节能环保又易于管理,净化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物,是一种生态型大气污染治理新技术。本文详细阐述了土壤空气净化法基本原理,通过对长大公路隧道通风系统组成、通风方式等进行分析,提出了经济高效的大断面隧道污染空气集气方法,并对土壤基质层配比及试验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试验结果显示:该法对目标污染物去除效率可达到90%以上,并满足耐久性需求。
- 许章隆陈相屈直陈文
- 关键词:模型试验隧道通风
- 一种岩溶地区隧道可维护排水系统
- 本发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为一种隧道内排水系统结构,具体为涉及到一种岩溶地区隧道可维护排水系统;设置于隧道内和渗水区连通,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包括外部排水管和与所述外部排水管连接的内部排水管,所述外部排水管设置于衬砌内部...
- 陈相 蓝日彦 陈川 冯万林 何廷全 米德才 刘先林 唐正辉 邵羽 李明智 吴秋军 焦文灿
- 隧道衬砌结构空洞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衬砌结构空洞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根据直接采集声场数据信息中的声波在衬砌结构上进行振动之后产生的特征波形样本数据集,并将特征波形样本数据集与声场数据信息关联同时结合隧道衬砌结构的预设数据建立空间振动数字...
- 杨红运谢宇林志冯万林陈相王子晗王翔
- 坚硬顶板切顶成巷结构演化与稳定控制机理被引量:15
- 2021年
- 为深入了解坚硬顶板切顶成巷结构演化过程及稳定控制机理,采用物理试验、连续-非连续介质模拟试验、力学分析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切割顶板在采空区侧形成长悬臂梁结构,切割端首先旋转下沉,未切割端首先破断,当切割端顶板触底后,切割顶板沿中部断裂;切顶扰动对采空区顶板结构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切割顶板岩层,对上覆岩层结构影响较小;切割顶板在巷道上方形成短悬臂梁结构,进一步变形后在煤体深部产生垂直张拉裂缝,然后向采空区旋转变形,并与采空区垮落切割顶板接触,形成平衡结构;切顶高度及切顶角参数对平衡结构的力学作用有较大影响,当切顶角增加到一定值时,平衡结构关键点之间的作用力比较接近,可满足不同部位的顶板岩体协调变形。
- 杨红运杨红运李勇刘延保曹树刚潘瑞凯王辉王波陈相
- 关键词:坚硬顶板稳定控制
- 悬挂式隧道防灾救援与维护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挂式隧道防灾救援与维护装置,包括安装在隧道顶部的导轨,悬挂于车轮下方并随车轮在隧道内行进的平台。其优点是:在隧道顶部设置导轨,救援用的平台以悬挂的形式在隧道导轨上行进,平台位于隧道内的空中,从而实现了无...
- 林志陈相李勤熙吴森阳张立媛
- 一种地下工程围岩集中应力区连续监测设备与方法
-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矿山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工程围岩集中应力区连续监测设备与方法,包括电源和电压差分析仪,还包括塑料棒、镀金片、膨胀软管和氯化钠溶液储存箱;电源与镀金片电性连接,电压差分析仪与电源电性连接,镀金...
- 杨红运王翔谢宇林志陈相冯万林许章隆
- 一种岩溶地区隧道可维护排水系统
- 本发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为一种隧道内排水系统结构,具体为涉及到一种岩溶地区隧道可维护排水系统;设置于隧道内和渗水区连通,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包括外部排水管和与所述外部排水管连接的内部排水管,所述外部排水管设置于衬砌内部...
- 陈相蓝日彦陈川冯万林何廷全米德才刘先林唐正辉邵羽李明智吴秋军焦文灿
- 基于非线性渗流模型的管道型岩溶隧道突水机理研究被引量:7
- 2022年
- 管道型岩溶突水是一个复杂的多场耦合的非线性渗流问题,致灾具有突发性。为揭示管道型岩溶突水灾害的发生机理,文章基于多物理场耦合作用机理,开展了不同溶腔水压、岩溶管道内不同填充介质、不同岩溶管道宽度及岩溶管道长度条件下的多场耦合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管道型岩溶破坏模式下发生的突水灾害,根据填充介质透水性能的异同而表现不同;(2)流体从富水溶腔中流出时流速较小,流经岩溶管道后流速逐渐增加,进入隧道后达到最大值;(3)影响突水过程的因素主要有:富水溶腔水压、岩溶管道或断层裂隙带内填充介质的种类、岩溶管道的宽度、隧道与水源的距离,其中,岩溶管道宽度及岩溶管道内填充介质类型对突水影响大于其他因素。
- 陈仲达林志陈相杨红运陆原恩赵益鑫
- 关键词:岩溶隧道非线性渗流突水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