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兰

作品数:36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政治法律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外交
  • 5篇舆论
  • 4篇主义
  • 3篇新闻
  • 3篇政治
  • 3篇中国外交
  • 3篇社会主义
  • 2篇舆论环境
  • 2篇政府
  • 2篇中国经济
  • 2篇社会主义现代...
  • 2篇社会主义现代...
  • 2篇中日关系
  • 2篇媒体
  • 2篇公共外交
  • 2篇国家形象
  • 2篇峰会
  • 2篇传媒
  • 1篇大战略
  • 1篇德国媒体

机构

  • 36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中国国际广播...
  • 1篇中国新闻社

作者

  • 36篇何兰
  • 1篇刘鹏

传媒

  • 1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0篇现代国际关系
  • 2篇北方论丛
  • 1篇国际论坛
  • 1篇国际观察
  • 1篇文艺评论
  • 1篇学术交流
  • 1篇时事报告
  • 1篇现代传播(中...
  • 1篇第三届国家安...
  • 1篇第四届中国国...
  • 1篇第五届中国国...
  • 1篇第十一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发挥传媒功能塑造国家形象被引量:11
2005年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战略格局与国际秩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格局与新秩序正在形成过程中,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面临新的战略选择,争夺21世纪国际新秩序主导权的竞争正全面展开。如何正确认识和适应这些变化,怎样才能做出合理的战略与政策抉择,不仅是学界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快速发展的中国必须解决的重大对外政策课题。鉴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近期发起召开了“21世纪国际秩序与中国对外战略”专题研讨会,邀请在京十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就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及其变化趋势、中国面临的战略环境等战略性问题各抒己见,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思考。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期对于读者把握国际战略形势及理解中国对外战略有所裨益。
何兰
关键词:国家形象传媒功能国际秩序军事力量国际道义人心向背
二战后德国外交政策“克制文化”的衍变及其影响
本文对二战后德国外交政策“克制文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在战后长达几十年的“冷战”时期和两极格局解体的初期,德国对外政策的“克制文化”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既为其自身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国际环境,也为德国建构了良...
何兰
关键词:德国外交外交策略政治文化
文献传递
强化公共外交、减少舆论噪音被引量:6
2010年
2010年是中国加速崛起的一年,也是中国面临多方外交挑战与考验的一年。面对美国、日本以及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种种摩擦与冲突,面对一波接一波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等国际噪音及其中潜藏的复杂挑战,中国外交需作哪些调整?随着中国实力变化以及世界、也包括中国自身对其认知的变化,中国对外战略目标应如何定位?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于2010年11月9日举办了题为"新形势下中国外交与对外战略"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外交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他们从不同角度就当前中国战略环境及战略选择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现将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何兰
关键词:公共外交舆论中国经济国务院新闻办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2014年
在风云激荡的国际环境中,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65年成长、前进的步伐,新中国外交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不仅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外部条件,也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为应对未来挑战提供了建设性思考。
何兰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际环境新中国外交
日本对华战略与中日关系走向被引量:1
2007年
2007年,国际战略形势总体稳定,一些国际热点问题出现积极变化,大国战略互动更复杂、更活跃,中国外交浮现出新难题、新挑战。2008年国际战略形势将继续深度调整,某些热点地区和国家依然难以脱离乱局,但国际战略稳定的大势不会有根本变化,中国外交则在传统的地缘政治、军事和外交领域面对重大麻烦"多样化增生"的新形势。鉴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于2007年12月6日举办"2008年国际战略形势前瞻"研讨会,特别邀请20多位专家学者在回顾2007年国际战略形势的基础上,对2008年国际战略形势进行前瞻性分析。现将研讨会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期有助于读者更准确地把握国际战略形势走向。
何兰
关键词:中日关系日本首相中日邦交正常化温家宝总理安倍晋三
审时度势应对“中国世纪”的战略思考
2015年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并日益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14年,中国外交从理念创新到在亚信会议、金砖国家会议、APEC会议以及G20会议上提出的一系列新的倡议及其实践上的丰硕成果,更令世界刮目相看。在对中国外交予以积极评价的同时,围绕中国未来走向的各种舆论不绝于耳。其中,不乏关于中国有意取代美国主导世界秩序的质疑。
何兰
关键词:中国经济世界秩序中国外交亚信
中国的舆论环境与国家形象被引量:6
2006年
“9·11事件”是冷战结束后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值此“9·11”五周年之际,《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举办了“‘9·11’以来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外交”专题研讨会,邀请在京二十余位国际问题专家就五年来的国际形势变化、反恐形势、当前国际体系中的深层矛盾、大国关系的调整、国际格局的演变趋势、美国反恐的得与失、美国国际地位及实力的升与降、中国国际地位与国际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期对读者把握国际战略形势及理解中国对外战略有所裨益。
何兰
关键词:国家形象舆论环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际安全环境社会合作
从西亚北非动荡看西方干涉主义新特点
2012年
自2010年底突尼斯一些城镇爆发动乱,进而引发所谓的"茉莉花革命"以来,西亚北非诸多国家相继发生动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利用各种手段对动荡国局势进行干预,再次证明了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本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西方干涉主义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值得国际社会警觉。
何兰
关键词:干涉主义
“9·11”事件后的中欧关系及其发展前景被引量:6
2005年
中欧关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双方在经贸领域的互补性与有效合作。本文回顾总结了 90年代后半叶以来中欧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状况 ;分析了“9·1 1”事件后中欧关系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挑战 ,并对中国如何把握机遇、化解不利因素。
何兰
关键词:化解
公共外交视角下的美国“和平队”作用评析被引量:4
2013年
成立于冷战时期的美国"和平队",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50余年来,围绕美国的国家利益开展公共外交的实质始终没有改变。和平队以对外援助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传播着美国的文化意识及价值观念,同时发挥着政府智囊团的作用,从而使得美国的外交决策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何兰
关键词:公共外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