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负荷试验与脐动脉血流联合监测251例分析
- 2001年
- 周冰
- 关键词:无负荷试验脐动脉血流胎儿监护围产期血液动力学
- 孕产妇围生期感染易感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究孕产妇围生期感染易感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围生期感染孕产妇(116例)为研究对象,并纳入同期无围产期感染孕产妇(75例)作对照组,分析孕产妇围生期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免疫功能水平。结果定期孕期产检是发生围生期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侵入性操作和住院时间(≥7 d)是发生围生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孕产妇总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37.07%,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新生儿脐带血IgM、IgA、CD3+、CD4+、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C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侵入性操作和住院时间(≥7 d)是孕产妇发生围生期感染的高危因素,定期孕期产检是保护因素,围生期感染不仅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还影响新生儿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
- 周南玲陶真兰周冰陈巍符爱贞
- 关键词:围生期感染易感因素新生儿免疫功能
- 血清CTGF、IL-6、RLN水平与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的关系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探讨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白介素-6(IL-6)、松弛素(RLN)水平与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产后康复科收治的15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持续治疗6周后按照MLD B42盆底表面肌功能评分将患者分为有效组(n=103)和无效组(n=47),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不佳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CTGF、IL-6、RLN检测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的产次、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血清CTGF、IL-6、RLN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687、3.838、10.371,t=42.549、34.995、2.02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次>1次、新生儿出生体重≥3 500 g、CTGF、IL-6、RLN为PFD患者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CTGF、IL-6、RLN单独检测诊断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5、0.912、0.598。结论 血清CTGF、IL-6、RLN与孕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密切相关,且血清CTGF、IL-6单独检测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值得推广使用。
- 符剑花周冰冯永洪陈才菊
- 关键词: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白介素-6松弛素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
- 妊娠期糖尿病最新诊断标准与妊娠结局196例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分析国际妊娠期糖尿病专家组(IADPSG)标准诊断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妊娠结局,探讨该最新诊断标准在我国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于广州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门诊定期产检、住院分娩妇女187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最新诊断标准诊断GDM组196例,以同期分娩的糖代谢正常妇女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抽取13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母儿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巨大儿、胎膜早破、早产、羊水污染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转科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比显示,GDM组第一位为社会因素、对照组为疤痕子宫。结论用最新诊断标准诊断GDM,患者及时得到监护和诊治,可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严格掌握GDM剖宫产手术指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剖宫产。
- 张琼梅周冰
- 关键词:糖尿病妊娠
- 产妇腹部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病原菌、处理方法,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5年间38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病例,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诊断标准。结果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率为0.56%,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G-杆菌)为主,占65.8%,革兰阳性菌(G+球菌)占26.3%,真菌占7.9%。结论产前检查的保健,术中的精细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重视细菌分离和药敏试验等均是降低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重要方法。
- 周冰李春梅
- 关键词:切口病原菌
- 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处理18例分析被引量:4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5年间18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病例。结果:妊娠合并症,破膜时间长,产程延长,急诊手术及手术时间长,孕妇体重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比率。结论:及时发现腹部切口感染,尽早处理,拆除腹部切口缝线,局部彻底清创,每天坚持换药,全身应用抗生素,可有效治愈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
- 周冰李春梅
- 关键词:剖宫产腹部切口
-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与传统巴氏涂片法对宫颈癌筛查的准确性比较被引量:19
- 2014年
- 目的:比较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与传统巴氏涂片法对宫颈癌筛查的准确性。方法:针对860例宫颈癌筛查者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及传统巴氏涂片法实施检测,比较两种检查的准确性。结果:病理检查共检查出123例阳性患者,传统巴氏涂片法平均符合率为63.2%,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平均符合率为96.8%,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显著高于传统巴氏涂片法(χ2=6.639,P<0.05),且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ASC、LSIL、HSIL、SCC符合率分别为98.1%、97.5%、95.0%、92.3%,均显著高于传统巴氏涂片法的63.5%、62.5%、65%、61.5%(χ2=7.112、8.537、6.432、5.104,P<0.05)。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筛查宫颈癌准确性显著高于传统巴氏涂片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 邢慧云周冰
- 关键词:液基薄层细胞学宫颈癌
- 利托君与沐舒坦促进胎肺成熟、降低早产儿窒息发生率的作用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分析利托君与沐舒坦促进胎肺成熟、降低早产儿窒息的作用。方法:选取80例早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研究组给予利托君及沐舒坦治疗,对照组给予利托君及地塞米松治疗,对两组早产儿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①研究组轻、中、重度NRDS发病率分别为7.5%、2.5%和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00,P<0.05);研究组死亡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7.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05)。②研究组早产儿肺部感染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P<0.05)。③研究组早产儿窒息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0,P<0.05)。结论:沐舒坦联合利托君能够有效降低NRDS的发生率,降低早产儿窒息发生率,并减少早产儿肺部感染机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曾新周冰
- 关键词:沐舒坦利托君胎肺成熟早产儿窒息
- 葡萄糖酸钙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45例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我们对45例足月产妇术前静注葡萄糖酸钙以预防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 李春梅周冰
- 关键词:葡萄糖酸钙剖宫产产后出血静脉注射
- 早产儿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血清学指标预测价值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研究早产儿宫内感染(IAI)的危险因素及血清学指标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早产(孕龄<37周)孕妇80例;根据早产儿是否发生IAI分为感染组36例和未感染组44例;分析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比例、血红蛋白(HGB)、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比较两组孕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并预测孕妇IAI的截点值及诊断效能。结果:感染组中性粒细胞比例、WBC、hs-CRP及CRP水平分别为(91.20±10.36)%、(21.22±1.33)×109/L、(5.88±1.69)mg/mL、(18.36±3.52)mg/L显著高于未感染组(80.33±7.25)%、(16.36±1.01)×109/L、(2.01±0.19)mg/mL、(4.66±0.53)mg/L;感染组HGB(102..20±7.52)g/L显著低于未感染组(115.36±9.66)g/L;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GB最佳截点值为117.32 g/L;hs-CRP最佳截点值为4.760mg/mL;CRP最佳截点值为9.285mg/L。结论:患者hs-CRP及CRP与IAI程度呈正相关,HGB与IAI程度呈负相关,且均可以作为预测孕妇是否发生IAI的依据。
- 周南玲陶真兰周冰
- 关键词:宫内感染早产儿HS-CRPC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