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延军

作品数:29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邯郸市眼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激光
  • 17篇准分子
  • 17篇准分子激光
  • 17篇分子
  • 16篇角膜
  • 11篇手术
  • 7篇术后
  • 7篇近视
  • 6篇准分子激光治...
  • 6篇胬肉
  • 6篇疗效
  • 6篇护理
  • 6篇激光治疗
  • 5篇翼状胬肉
  • 5篇切削术
  • 5篇屈光
  • 4篇原位
  • 4篇原位角膜磨镶...
  • 4篇治疗性
  • 4篇准分子激光治...

机构

  • 29篇邯郸市眼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邢台市人民医...
  • 1篇邯郸市第二医...

作者

  • 29篇任延军
  • 18篇郝俊华
  • 17篇张亚娟
  • 17篇李冀
  • 16篇孙兰萍
  • 16篇刘霞
  • 15篇刘桂芬
  • 5篇庞琳
  • 5篇崔燕
  • 3篇王娟
  • 3篇张瑞华
  • 2篇韩伟
  • 1篇段志娟
  • 1篇宗秋峰
  • 1篇王少霞
  • 1篇柴利红
  • 1篇魏玉芳
  • 1篇郭洁

传媒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第三届全国角...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药
  • 1篇眼科研究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中国医药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中华眼科医学...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国超声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个体化TransPRK与个体化Epi-LASIK手术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波前像差引导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与波前像差引导的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Epi-LASIK)术后的临床疗效,为角膜表层切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刘红杰任延军
单纯胬肉切除联合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与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疗效对比观察
张亚娟孙兰萍刘桂芬任延军李冀郝俊华庞琳刘霞王娟
LASEK手术中上皮瓣的完整性与Haze的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由Camellin于1999年首创。拓展了屈光度的治疗范围,采用表层切削,较少改变角膜生物力学,减少了医源性圆锥角膜发生,没有角膜瓣相关的风险,近几年,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所认同。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是角膜表面切削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与远期疗效,解决Haze问题一直是屈光手术医师追求的目标。
韩伟郝俊华任延军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角膜上皮瓣完整性
自拟滋阴养血方加减联合优质护理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自拟滋阴养血方加减联合优质护理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眼科医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LASIK后干眼症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滋阴养血方加减治疗,患者均给予优质护理,持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泪液分泌实验(SIt)、泪膜破裂时间实验(BUT)、荧光素染色实验(FL)结果,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SIt、BUT长于对照组,F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滋阴养血方加减联合优质护理治疗LASIK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张瑞华樊荷风杨艳霞魏玉芳任延军刘霞王少霞
关键词:干眼症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飞秒激光SMILE术对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视功能参数和稳定性的随访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对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视功能参数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186例,所有患者均予以SMILE手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评估患者视功能(包括视力、屈光度、双眼等效球镜差值),记录角膜滞后量、角膜阻力因子、彗差、三叶草、球差、总高阶像差的改变及稳定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升,屈光度、双眼等效球镜差值明显降低(P<0.05),且术后6~12个月上述视功能参数趋于稳定。所有患者术后角膜滞后量、角膜阻力因子较术前降低(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趋于正常。所有患者术后彗差、三叶草、球差、总高阶像差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且术后6~12个月上述角膜像差参数趋于稳定。结论SMILE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屈光状态稳定等优点,能有效地矫正双眼的屈光参差状态,并维持长期效果。
刘红杰崔燕刘霞张珍珍白鹏飞任延军
关键词:近视性屈光参差飞秒激光视功能稳定性
高曲率近视患者行FS-LASIK和LASEK屈光术后对患者角膜、前房形态变化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分析高曲率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屈光术后对患者角膜、前房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在本院行屈光手术治疗的75例(150眼)近视患者纳入研究。根据角膜前表面陡峭曲率将其分为正常曲率组(30例60眼)和高曲率组(45例90眼)。所有患者均进行FS-LASIK或LASEK屈光手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角膜形态、前房形态、眼表状态及安全性。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1、3、12个月的角膜后表面高度、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房角宽度(ACA)及术后12个月与术前变化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与术前后表面曲率变化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实验(LST)下降,角膜荧光素染色实验(FL)、眼表疾病指数(OSDI)升高(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高曲率和正常曲率近视患者临床进行FS-LASIK或LASEK治疗,患者术后均可达到安全、有效的手术效果。
崔燕刘红杰张珍珍张亚娟韩君任延军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角膜形态
在准分子激光治疗散光中单独应用虹膜定位技术的临床体会
2014年
目的:探讨单独应用虹膜定位技术在准分子激光治疗散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11/2012-11在我院行LASIK术治疗的复合性近视散光患者203例406眼,分为两组,使用虹膜定位的观察组及常规手术方式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00例200眼,年龄18~43岁,球镜屈光度为-1.25^-8.75D,散光度为-1.0^-3.25D。对照组患者103例206眼,年龄19~44岁,球镜屈光度为-1.75~9.50D,散光度为-1.0^-3.25D。观察组术前应用WaveScan波前像差仪检查获取虹膜影像、球镜、柱镜和散光轴的数据,手术中只单独应用虹膜定位,不使用波前像差引导技术,激光切削模式为常规LASIK模式,球镜、柱镜和散光轴的数据源于术前波前像差仪检查结果。对照组接受常规LASIK。术前、术后1wk和6mo,分别在电脑验光基础上应用综合验光方法测定散光度和轴向。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间残余散光度及散光轴向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残余散光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散光轴向测量,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6mo裸眼视力,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不能完成波前相差引导治疗散光的患者,可单独应用波前像差仪虹膜自动识别定位技术提高散光治疗的精准性,充分发挥设备先进技术性能,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郝俊华任延军刘霞郭洁李冀张亚娟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散光虹膜定位波前像差仪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对屈光参差患者调节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屈光参差患者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前后调节功能的改变。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邯郸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科收治的32例(64只眼)屈光参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例(16只眼),女性24例(48只眼);年龄18~33岁,平均年龄(27.2±5.0)岁。双眼均行SMILE手术,检测术前术后3个月患者的等效球镜屈光度、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视功能。等效球镜屈光度、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正相对调节(PRA)、负相对调节(NRA)、调节反应(BCC)、调节灵活度(AF)及调节幅度(AMP)等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术前术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立体视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术前术后比较采用McNemar配对卡方检验。结果术前患者的等效球镜屈光度、双眼屈光度差值、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5.03±2.19)D、(2.61±1.00)D、(0.51±0.75)最小分辨视角的对数(logMAR)及(0.046±0.03)logMAR;术后3个月分别为(0.00±0.70)D、(0.18±0.59)D、(0.08±0.18)logMAR及(0.07±0.17)logMAR;术前术后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40,-9.46,-16.28,-2.15;P<0.05)。术前中心立体视>60″且<800″,具有立体视功能者25例(50只眼),占78%;术后3个月中心立体视>60″且<800″,具有立体视功能者30例(60只眼),占93%。手术前后立体视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前PRA、NRA、BCC、AF及AMP分别为(-2.27±1.55)D、(1.82±0.55)D、(-0.03±0.59)D、(7.33±5.26)cpm及11.84±3.29;术后3个月分别为(-1.90±1.06)D、(2.07±0.57)D、(0.05±0.27)D、(7.73±3.65)cpm及11.37±4.70;PRA、NRA、BCC及AF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1.00,-0.31,-0.27;P>0.05);AMP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P<0.05)。右眼术前的AF和AMP分别为(4.78±4.38)cpm和8.15±1.36;术后3个月分别为(5.50±4.92)cpm和10.1±3.63;AF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P>0.05);AMP术前术后比�
刘红杰崔燕刘霞张珍珍王丽花任延军
关键词:屈光参差屈光手术视功能
准分子激光PTK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护理
2013年
目的总结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护理。方法翼状胬肉患者102例107眼,行准分子激光切削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对翼状胬肉手术患者制定和实施了有效的术前、术中、术后的专业护理措施。结果 99%患者满意,仅1例复发。结论 PTK用于胬肉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有效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刘霞任延军张亚娟郝俊华李冀柴利红
关键词:翼状胬肉准分子激光复发护理
波前相差引导的lasik手术治疗kappa角较大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李冀孙兰萍刘桂芬张亚娟任延军郝俊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