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洁

作品数:4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开角型
  • 1篇原发性开角型...
  • 1篇源性
  • 1篇增殖
  • 1篇增殖型
  • 1篇增殖型糖尿病...
  • 1篇散光
  • 1篇视觉
  • 1篇视觉训练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病
  • 1篇视网膜病变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源性
  • 1篇手术源性散光
  • 1篇术后
  • 1篇术式
  • 1篇术式治疗
  • 1篇胎盘

机构

  • 4篇宜宾市第二人...

作者

  • 4篇蒋洁
  • 2篇刘曦
  • 1篇曾韬
  • 1篇宋玉伟

传媒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和探讨不同术式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联合应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与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乳化手术。对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超声乳化手术相比,联合应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与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作为老年性白内障的常用术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蒋洁
关键词:老年性白内障不同术式安全性可行性
准分子激光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对角膜屈光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对角膜屈光的影响。方法:将我科近6年收治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82例(154眼),按随机原则分为准分子激光非穿透小梁切除术(A组78眼),非穿透小梁切除术(B组76眼)。在术前1天、术后1天、1周、1月和3月进行视力、眼压、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A、B组术前散光分别为(0.51±0.27)D、(0.52±0.31)D。术后1天、1周、1月和3月,A组的散光分别为(0.74±0.31)D、(0.69±0.29)D、(0.61±0.27)D、(0.54±0.26)D;B组分别为(1.11±0.33)D、(1.02±0.30)D、(0.89±0.31)D、(0.78±0.28)D。术后各阶段散光均高于术前。A组的散光较B组低(P<0.05)。术后第一天散光最大,以后逐渐减小。术后1天、1周、1月和3月,A组的SIA分别为(0.69±0.51)D、(0.64±0.40)D、(0.65±0.38)D、(0.59±0.33);B组的SIA分别为(1.19±0.74)D、(1.08±0.60)D、(0.87±0.49)D、(0.77±0.40);术后1天,A组SIA较B组小(P<0.05);两组SIA均随时间推移而减小,但A组SIA始终小于B组。结论:准分子激光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对角膜屈光的影响小于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好。
徐文烽宋玉伟刘曦蒋洁曾韬
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手术源性散光准分子激光
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术后视觉训练对视功能的重建效果分析被引量:23
2020年
目的:探讨视觉训练用于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儿对其视功能重建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08/2019-01于我院确诊且行眼位矫正手术治疗的间歇性外斜视患儿94例94眼,根据术后是否行视觉训练分两组,术后未予以视觉训练的患儿47例纳入对照组,术后2wk开始予双眼视觉训练的患儿47例纳入观察组。随访6mo,观察两组患儿视功能恢复及眼位回退情况。结果:术后6mo,观察组双眼同时视功能(89%)、融合功能(85%)及立体视功能(40%)恢复患儿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53%、47%、19%),且观察组患儿眼位正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vs 66%)。结论: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可促进双眼视功能恢复,同时还可降低术后眼位回退风险。
蒋洁
关键词:间歇性外斜视视觉训练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PPV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被引量:21
2021年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6-01/2019-10我院收治的PDR患者64例75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38眼采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与对照组32例37眼采用单纯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手术前后均采集患者房水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胎盘生长因子(PI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浓度;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各症状(视网膜水肿、眼底出血、渗出)改善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wk,1、3mo观察组患者BCVA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mo观察组患者CMT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房水中VEGF、PIGF、bFGF浓度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手术时间、视网膜水肿、眼底出血、渗出吸收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前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消退新生血管,缩短手术时间,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力,减轻黄斑水肿,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
欧舟王沁蒋洁刘曦
关键词: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胎盘生长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