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敏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玉米miR159c参与籽粒灌浆的调控机理研究
- 玉米籽粒是最终产量的重要构成因子,而灌浆过程直接决定籽粒的产量,该过程涉及多个功能基因和调控基因的复杂互作。microRNA和转录因子是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上游因子。籽粒灌浆的miRNA测序表明,zma-miR159c是玉...
- 胡德升进茜宁李慧敏丁冬汤继华
- 降解组测序技术在玉米雌穗发育相关miRNA靶基因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采用降解组测序技术对昌7-2,郑58 2个玉米自交系雌穗不同发育阶段miRNA的靶基因进行了检测,共获得47个被16个miRNA家族95个成员剪切的靶标。这些靶标多数存在于细胞核内,参与转录调控、细胞分化等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多为DNA结合、特异序列DNA结合转录因子活性、金属离子结合、蛋白结合、ATP结合等.结合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构建了昌7-2,郑58雌穗的花序分生组织(IM)分化为成对小穗分生组织(SPM)、成对小穗分生组织分化为小穗分生组织(SM)、小花分生组织(FM)3个时期的miRNA靶标表达谱。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雌穗发育过程中存在依赖于miRNAs的基因调控网络。
- 赵晓锋吕盼晴张珂付忠军许蒙蒙彭倩李慧敏杨慧丽丁冬
- 关键词:玉米靶基因
- 玉米穗下节间长的杂种优势位点解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穗下节间长决定着玉米的株高和穗位高2个重要的农艺性状,并与产量、抗倒性等性状密切相关。前期研究发现玉米穗下第7、8、9节间长对穗位高具有决定作用,并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文章拟解析玉米穗下节间长,尤其是穗下第7、8、9节间长杂种优势的决定因子,为全面了解和应用杂种优势奠定基础。【方法】利用以lx9801为遗传背景的昌7-2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SL)为基础材料,分别与优良自交系郑58和浚9058构建了两套测交群体,通过两年两点试验对玉米第7、8、9节间长进行杂种优势位点分析。【结果】利用SSSL×郑58测交群体和SSSL×浚9058测交群体通过两年两点试验发现,2012年在浚县的第7、8、9节间长的中亲优势值分别为57.25%和78.16%、68.30%和75.04%、59.48%和62.85%;2012年在长葛的第7、8、9节间长的中亲优势值分别为48.27%和63.02%、43.36%和54.80%、37.26%和42.62%;2013年在浚县的第7、8、9节间长的中亲优势值分别为23.01%和37.00%、22.69%和35.65%、22.20%和34.74%;2013年在长葛的第7、8、9节间长的中亲优势值分别为21.86%和33.19%、20.99%和35.57%、27.55%和42.19%;共定位了18个和18个第7节间长杂种优势位点,20个和23个第8节间长杂种优势位点,17个和19个第9节间长杂种优势位点。2个测交群体第7、8、9节间长相同的HL分别有3个、3个和1个,共有7个HL相同,分别占2个总测交群体中HL数的12.7%和11.6%。【结论】在SSSL×郑58群体定位的第7、8、9节间长HL与SSSL×浚9058群体的定位结果相比仅有7个(6%)相同位点,说明不同群体之间的杂种优势位点差别较大,几乎没有相同的杂种优势位点,推测在不同遗传背景下控制同一性状的杂种优势位点并不相同,据此推论,在单基因水平上,杂种优势位点表现出杂交组合(遗传背景)特异的特征。
- 李慧敏李卫华郭海平刘坤张向歌张晓祥谢惠玲汤继华丁冬
- 关键词:玉米单片段代换系杂种优势
- 利用单片段代换系测交群体定位玉米产量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位点被引量:12
- 2016年
- 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的一种重要途径,而明确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将促进优良玉米新品种的选育,但是截至目前其遗传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以玉米自交系lx9801背景的昌7-2单片段代换系为基础材料,利用与自交系T7296的测交群体,对昌7-2和lx9801相应染色体片段与T7296之间存在差异的杂种优势位点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64个不同穗部性状和产量的杂种优势位点(HL),其中23个在2个环境中同时被检测到,包括4个穗长的HL,4个穗粗的HL,4个穗行数的HL,7个行粒数的HL和4个产量的HL,并在多个染色体片段上鉴定出同时包含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杂种优势位点,该研究为进一步解析玉米产量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机制奠定了材料基础。
- 彭倩薛亚东张向歌李慧敏孙高阳李卫华谢慧玲汤继华
- 关键词:玉米染色体片段代换系数量性状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