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原

作品数:8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眉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病
  • 3篇血糖
  • 3篇应激性
  • 3篇应激性高血糖
  • 3篇预后
  • 3篇临床预后
  • 3篇高血糖
  • 3篇冠心病
  • 2篇动脉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室
  • 2篇再狭窄
  • 2篇支架内再狭窄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 2篇梗死

机构

  • 8篇眉山市人民医...

作者

  • 8篇李原
  • 6篇丁怀胜
  • 4篇彭凌云
  • 3篇肖冬梅
  • 3篇刘海燕
  • 2篇王惠
  • 1篇王惠

传媒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空军医学杂志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入院应激性高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对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中长期临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入院应激性高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_(1c),HbA_(1c))对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中长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452例行PCI治疗的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血糖(admission glucose,AG)及HbA_(1c)浓度被分为4组:A组(AG<120 mg/dL+HbA_(1c)<5.1%,n=113);B组(AG<120 mg/dL+HbA_(1c)≥5.1%,n=114);C组(AG≥120 mg/dL+HbA_(1c)<5.1%,n=108);D组(AG≥120 mg/dL+HbA_(1c)≥5.1%,n=117)。主要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并对比各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及其他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3.7%。与其他3组相比,D组患者的全因病死率(15.7%)、非致死性心肌梗死(6.8%)及其他MACE事件发生率(8.6%)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入院高血糖合并高HbA_(1c)浓度可作为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HR=2.65;95%CI:1.17~6.58,P=0.02)。结论入院高血糖合并高HbA_(1c)浓度可明显增加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术后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其他MACE事件的发生率,并作为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彭凌云刘安康丁怀胜王惠李原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临床预后
瑞舒伐他汀钙对高脂血症大鼠心肌梗死后神经重构及心室颤动阈值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高脂血症大鼠心肌梗死(MI)后神经重构及心室颤动阈值的影响。方法将MI模型制作成功的20只高脂血症大鼠随机分为2组:B组(MI组);C组(MI+瑞舒伐他汀钙组),每组各10只;另设A组(假手术组,n=10)。1月后行心脏电生理及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梗死周边区酪氨酸羟化酶(TH)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阳性神经纤维分布及密度,并采用实时定量RT-PCR法对MI后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与A组比较,阳性神经纤维密度以及NGF mRNA表达在B、C组明显增加(P均<0.05),心室颤动阈值明显降低(P<0.05)。C组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和NGF mRNA表达均较B组显著减少(P均<0.05),心室颤动阈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通过改善高脂血症大鼠MI后神经重构以及提高心室颤动阈值而起到预防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GF表达下调有关。
戴功强肖冬梅丁怀胜刘海燕李原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室颤动瑞舒伐他汀钙神经重构
氯吡格雷低反应的高危冠心病患者改用替格瑞洛抗血栓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24
2016年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high on-treatmetn platelet reactivity,HTPR)的高危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改用替格瑞洛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存在稳定型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并接受过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209例。根据VerifyNow法[血小板聚集反应单位(P2Y12reactivity unit,PRU)≥208定义为HTPR]将209例分为HTPR组97例和非HTPR组112例。HTPR组97例中有63例接收PCI手术,随机将63例分为氯吡格雷组30例和替格瑞洛组33例,在血管造影前分别给予氯吡格雷300mg或替格瑞洛180mg,并在PCI术后持续给予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治疗。观察2组术中心绞痛症状,PCI术中支架植入个数、支架直径和支架长度,术前术后肌钙蛋白水平和PRU水平,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2组行PCI手术患者心绞痛症状、植入支架个数、植入支架直径和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PCI术前肌钙蛋白及PRU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PCI术后24h肌钙蛋白及PRU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且替格瑞洛组肌钙蛋白及PRU水平明显低于氯吡格雷治疗组(P<0.05)。2组PCI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治疗组术后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治疗组(P<0.05)。结论高危冠心病氯吡格雷治疗后出现HTPR的患者PCI术后改用替格瑞洛后可以明显改善血小板聚集现象,降低肌钙蛋白水平和1年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彭凌云丁怀胜李原肖大宴刘安康王惠
关键词:冠心病氯吡格雷血小板计数
应激性高血糖对非糖尿病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肾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入院应激性高血糖对非糖尿病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肾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760例非糖尿病急性STEMI患者,均行冠脉介入术。以入院时血肌酐≥26.4μmol/L或入院48 h内增加50%作为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依据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入院前用药情况及入院时血糖、肌酐及其他基线生化参数。统计2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住院病死率,同时应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价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应激性高血糖与AKI发生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AKI组96例(13%),入院血糖水平、MACE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AKI组(P均<0.05),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非AKI组(P<0.05),且AKI发生率随入院血糖水平的升高而增加。AKI组SF-36量表中的身体机能、躯体角色、活力、角色情绪、总体健康评分均明显低于非AKI组(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应激性高血糖可作为AKI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OR=1.10,95%CI(1.03,1.18),P=0.02]。结论入院应激性高血糖可导致急性STEMI患者AKI的发生,增加MACE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戴功强肖冬梅丁怀胜刘海燕李原
关键词:应激性高血糖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组织多普勒评价右室不同部位起搏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与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联合评价右室心尖部(RVA)及右室中位间隔部(RVMS)起搏对儿童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08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植入VVI单腔起搏器的完全型房室传导阻滞(AVB)儿童患者29例,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RVA组,n=16)和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组(RVMS组,n=13)。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与组织多普勒成像联合评价两组儿童患者起搏器植入前后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变化。结果:与RVMS组相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频谱峰值(E峰)在RVA组明显降低(P均<0.05)。TDI显示,RVA组患者左室侧壁处二尖瓣环速度峰值(E’峰)降低,舒张晚期峰值(A’峰)、E/E’及Tei指数均升高(P均<0.05)。结论: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测表明,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对儿童患者远期心脏舒张功能影响较小。
彭凌云刘安康丁怀胜王惠李原
关键词:组织多普勒成像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舒张功能
脉压与冠心病的关系探析
2011年
目的分析脉压(PP)与冠心病的关系,为临床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2例冠心病患者和65例非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脉压的差异。结果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血压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脉压增加,发生冠心病的概率也增加,临床需通过综合干预措施控制血压以做好冠心病的预防。
彭凌云戴功强李原
关键词:脉压冠心病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分析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眉山市人民医院2012年11月—2015年10月心血管内科治疗期间行PCI治疗的100例缺血性冠心病患者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根据PCI术后随访6~12个月有无支架再狭窄情况发生,分为再发组和非再发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服药依从性、吸烟、饮酒史、合并基础病情况、血脂、总胆固醇等血液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中青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影响单因素分析:合并高血压、总胆固醇高、吸烟史、低密度脂蛋白高在再发组和非再发组之间存在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因素放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指标高、有吸烟史是中青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危险独立因素。结论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指标高、有吸烟史是中青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危险独立因素。提示应当注重这些因素,提前对这些因素做出干预,如积极降压、降脂处理,告知患者吸烟的危害性,嘱咐其戒烟,可减少中青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危险性,提升PCI的治疗疗效。
李原刘海莹
关键词:中青年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
应激性高血糖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及临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入院应激性高血糖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853例行急诊 PCI 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血糖水平将期分为两组:非应激性高血糖组,血糖水平≤9.3 mmol/L;应激性高血糖组,血糖水平>9.3 mmol/L。比较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支架内再狭窄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比较,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增高(P 均<0.05),且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增加(P <0.05)。结论入院应激性高血糖可增加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 PCI 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及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
戴功强肖冬梅丁怀胜刘海燕李原
关键词:应激性高血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支架内再狭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