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秉晖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审判
  • 2篇刑事
  • 2篇判决
  • 2篇纠纷
  • 1篇信访
  • 1篇信访制度
  • 1篇刑事案件
  • 1篇刑事二审
  • 1篇刑事二审发回...
  • 1篇刑事诉讼
  • 1篇刑事诉讼法
  • 1篇优化配置
  • 1篇审判机构
  • 1篇审判权
  • 1篇审限
  • 1篇审限制度
  • 1篇实证
  • 1篇司法
  • 1篇司法职能
  • 1篇诉讼

机构

  • 5篇成都市中级人...
  • 1篇四川省社会科...
  • 1篇四川省高级人...

作者

  • 6篇徐秉晖
  • 2篇杨咏梅
  • 1篇袁坚

传媒

  • 1篇理论界
  • 1篇法律适用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时代法学
  • 1篇全国法院第十...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我国刑事二审发回重审制度实证与理论分析被引量:16
2006年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89条规定,二审案件如果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的,二审法院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第191条又具体规定了一审哪些程序违法,二审法院应当撤销原判,发回重审。这是我国法律有关规制发回重审的制度框架.从总的来说.发回重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个案的质量,减少了差错案件的发生率.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弊病.而其所蕴涵的价值也因实践中的种种悖论而倍受质疑。发回重审究竟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也成为了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之一.
徐秉晖
关键词:发回重审制度《刑事诉讼法》二审法院程序违法裁定
修改我国刑事案件审限制度——以经济犯罪案件为视角被引量:2
2006年
经济犯罪案件具有犯罪主体智能化、犯罪行为隐蔽化、犯罪事实复杂化的特点,加上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所有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使得经济犯罪案件普遍存在超审限问题。法院内部所进行的人事改革、制度建设、流程监督等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犯罪案件超期审判的问题,但要彻底解决超审限问题,就必须修改不符合刑事犯罪审判规律的现有审限规定。
徐秉晖
关键词:审限经济犯罪
执行的判决与判决的执行——以借款纠纷案件为例看执行与审判间的和谐
出于权力监督和权能的专业,法院设立了专门的审判机构和执行机构,分离了纠纷的裁判和判决的执行。机构分立并不意味着司法职能的割裂,也不表明专司纠纷裁判的审判机构的人员不需要考虑所作出的判决的执行。从理论上讲,法院的审判机构专...
杨咏梅徐秉晖
信访制度的价值重塑和制度重构
2006年
在经济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广泛存在各种利益博弈,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不均衡使得纠纷日益多样和复杂,并远远超出了法律诉讼制度能够圆满解决的范围。于是在我国出现了较为普遍却非正式的纠纷解决途径--信访制度。通过分析信访制度的特点及信访机构的处理规程、应对措施,提出从价值理念和信访机构、受理范围及处理方式等制度要素入手重新塑造我国信访制度。
徐秉晖
关键词:信访群体纠纷
对审判权优化配置的实证分析与改革建议被引量:3
2015年
当前法院审判权配置呈现出反向性、分散性、失衡性和行政化倾向等特点。审判权优化配置的目标包括还权于独任法官和合议庭,逐步实现审、判主体同一;优化审判主体与审判管理主体的关系,在法院内部实现审判的独立化运行;根据群体决策规律优化群体决策规则,平衡合议性审判组织内部的审判权配置并提高合议性审判组织裁判案件的质量与效率。具体改革手段主要包括:赋予独任法官完整审判权,建立合议庭独立运行机制,实现审、判主体同一;以区分法院功能为重点理顺上下级法院关系等等。
徐秉晖袁坚
关键词:审判权优化配置实证
执行的判决与判决的执行--以借款纠纷案件为例看执行与审判间的和谐
出于权力监督和权能的专业,法院设立了专门的审判机构和执行机构,分离了纠纷的裁判和判决的执行。机构分立并不意味着司法职能的割裂,也不表明专司纠纷裁判的审判机构的人员不需要考虑所作出的判决的执行。从理论上讲,法院的审判机构专...
杨咏梅徐秉晖
关键词:借款纠纷审判机构司法职能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