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宁
-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琼海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66例川崎病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琼海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的66例川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类型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66例川崎病患者中典型川崎病40例,不完全型川崎病26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和发病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川崎病组患儿的多形性皮疹、颈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唇充血皲裂、急性期四肢变化的发生率分别为80.0%、70.0%、92.5%、75.0%、50.0%,均明显高于不完全型川崎病组的42.3%、26.9%、65.4%、46.2%、2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小板、血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川崎病组与不完全型川崎病组患儿的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7.5%、19.2%,丙种球蛋白敏感率分别为90.0%、9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完全型川崎病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明显低于典型川崎病患儿;不同类型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及对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方面无差异;临床上应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不良预后的发生。
- 吴宁陈晓王新英
- 关键词:冠状动脉损害丙种球蛋白疗效
- 溴化异丙托品联合硫酸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观察溴化异丙托品联合硫酸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86例确诊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婴幼儿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同时增加溴化异丙托品联合硫酸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对照组41例,在常规治疗同时增加硫酸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氧气雾化吸入辅助治疗。疗程5~7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总有效率82.9%,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5,P〈0.05)。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及住院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溴化异丙托品联合硫酸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满意。
- 吴宁陈晓王腾
- 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72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5)。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止血等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观察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出血症状控制情况及3个月复发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8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血小板计数均有所提升,观察组提升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8.10%vs 5.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症状消失时间的情况对比,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复发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2.70%vs 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效果显著,起效快,显著缩短血小板提升时间,可有效控制出血,不良反应少,预后佳。
- 吴宁陈晓王新英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
- 胎儿窘迫伴羊水Ⅲ度污染对新生儿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胎儿窘迫伴羊水Ⅲ度污染情况下新生儿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胎儿窘迫伴羊水Ⅲ度污染(观察组)和232例胎儿窘迫不伴羊水Ⅲ度污染(对照组)情况下娩出的新生儿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4.7%,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为4.1%,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3.8%,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发生率为17.4%,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12.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窘迫伴羊水Ⅲ度污染,新生儿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明显增加,须加强围产期保健,积极防治新生儿疾病,改善预后。
- 吴宁陈晓许少珍陈梅花
- 关键词:胎儿窘迫羊水新生儿
- 超短波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118例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观察超短波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23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18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增加超短波治疗,对照组116例,仅给予药物治疗。一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118例中治愈51例,明显好转6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116例中治愈42例,明显好转54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82.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0,P<0.05)。结论超短波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显著。
- 吴宁陈晓王腾
- 关键词:超短波支气管肺炎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