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鑫
- 作品数:2 被引量:58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潜伏梅毒的临床特点与血清学分析被引量:19
- 2010年
- 目的总结潜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其血清学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1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性病中心诊治的601例潜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1例潜伏梅毒患者中,早期潜伏梅毒174例,晚期潜伏梅毒170例,不能确定病期的潜伏梅毒257例;男256例,女345例,男∶女为0.74∶1;20~39岁高发,主要传染来源为非婚性接触;46例(7.65%)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251例(41.76%)因其他性病或疑有性病进行检查时确诊。早期潜伏梅毒、晚期潜伏梅毒和不能确定病期潜伏梅毒患者中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大于1∶8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2.99%(127/174)、52.94%(90/170)和60.31%(155/257)。早期潜伏梅毒患者治疗l2个月后的RPR阴转率明显低于早期显性梅毒患者(P=0.044)。结论应加强梅毒宣传力度,多渠道筛查以控制梅毒。
- 李军王林娜郑和义刘永鑫刘秀荣
- 关键词:梅毒血清学
- 1125例梅毒分析被引量:44
- 2010年
- 目的观察梅毒的流行病学、临床和血清学特征。方法对1125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非婚性接触是主要传染来源;一期梅毒129例,以外生殖器硬下疳为主;二期梅毒357例,以掌跖暗红斑、扁平湿疣为主;早期潜伏梅毒178例、晚期潜伏梅毒174例、不能确定病期的潜伏梅毒285例。1125例梅毒患者中107例(9.51%)合并其他性传播感染,绝大多数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青霉素过敏者31例(2.75%)。除一期梅毒外,其余各期梅毒血清学检查(包括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结实验、梅毒螺旋体血凝实验、荧光螺旋体抗体吸附实验)敏感性均超过97%。结论潜伏梅毒发病率高,晚期梅毒发病率低,青霉素仍然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
- 李军王林娜郑和义左亚刚刘永鑫刘秀荣
- 关键词:梅毒血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