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艳欣

作品数:11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佳木斯市传染病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清
  • 3篇慢性
  • 3篇慢性肝
  • 3篇TNF-Α
  • 2篇衰竭
  • 2篇肿瘤坏死因子
  • 2篇综合征
  • 2篇纤维化
  • 2篇纤维化指标
  • 2篇慢性肝病
  • 2篇慢性肝病患者
  • 2篇内毒
  • 2篇内毒素
  • 2篇坏死因子
  • 2篇患者血清
  • 2篇功能衰竭
  • 2篇肝病
  • 2篇肝病患者
  • 2篇肝功
  • 2篇肝功能

机构

  • 11篇佳木斯市传染...
  • 2篇佳木斯市中心...
  • 1篇桦南林业局

作者

  • 11篇刘艳欣
  • 5篇王卫东
  • 5篇杨梅
  • 3篇滕岩
  • 2篇贾志萍
  • 2篇张秀荣
  • 2篇张丽娟
  • 2篇张国福
  • 1篇盛丽华
  • 1篇刘艳姝
  • 1篇肖广辉
  • 1篇张艳铭
  • 1篇温雪梅
  • 1篇林红
  • 1篇王晓光
  • 1篇赵延玲
  • 1篇张英萍
  • 1篇王悦
  • 1篇马淑霞

传媒

  • 5篇黑龙江医药科...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志贺氏菌变异菌株检出的临床意义
2001年
本文于2000-06-09对108例住院病人和门诊患者的粘液便进行S.S培养基分离培养和血清学鉴定,检出志贺氏菌36例,阳性检出率为33.3%(36/108);其中福氏志贺氏菌为29例,阳性检出率为80.5%(29/36);宋内氏志贺氏菌为7例,阳性检出率为19.5%(7/36);在血清学鉴定中Y变种[2]14例,阳性检出率为48.2%(14/29)近一半,上述致病菌对磷霉素敏感,有效率为97.2%(35/36);氨苄青霉素有效率为2%(1/36),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
刘艳欣郝伟凤王煜旻王晓光盛丽华
关键词:血清学细菌培养
肾综合征出血热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各期之间、各型之间血小板减少程度与临床的关系,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108例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特征与血小板计数的关系。结果血小板下降的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出血严重程度不一定相关。结论血小板下降程度可作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分型的依据,但不能作为临床止血治疗的唯一指标。
王卫东刘艳欣张秀荣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血小板减少症状
纳米茵陈合剂对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大鼠血清TNF-α及HGF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通过运用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大鼠模型,从微生态学的角度探讨茵陈合剂对肝脏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设一组为健康对照组,其余用D-氨基半乳糖按2 g/kg浓度腹腔注射造模,分成不干预组、贝飞达组、纳米茵陈合剂组、贝飞达联合茵陈合剂治疗组,于14 d及28 d动态观察各组大鼠肠道菌群、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变化,门静脉血清内毒素(LPS)的变化及肝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D-氨基半乳糖(D-Gal)造模后,不干预组的各项指标同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贝飞达组、纳米茵陈合剂组、贝飞达联合茵陈合剂治疗组14 d天及28 d两次检测各项指标结果,同不干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各治疗组14 d及28 d两次检测各项指标结果组内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不干预组内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茵陈合剂通过促进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生长,抑制肝脏细菌易位,抑制G-杆菌生长,有效控制内毒素血症,切断FHF造成肝脏细胞损伤的关键环节,降低TNF-α分泌,促进HGF的表达,抑制肝细胞的凋亡,为肝细胞的再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杨梅王卫东张丽娟刘艳欣马淑霞
关键词: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肿瘤坏死因子Α肝细胞生长因子
自体骨髓干细胞两种移植方法对慢性肝功能衰竭的影响机制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中肝细胞再生及改善肝功能的机制,分析不同移植途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的方法为,每位患者在髂后上棘多点采集骨髓血量为60-120ml,采用威尔森干细胞分离...
王卫东杨梅王振友温雪梅刘艳欣肖广辉
关键词: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慢性肝功能衰竭肝固有动脉
文献传递
贝飞达对慢性肝病患者纤维化指标及TNF-α的影响
王卫东杨梅刘艳欣林红滕岩郝伟凤姜顺爱贾志萍井桂君王悦
近年来对肝细胞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进行大量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发现内毒素血症在其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运用微生态学的理论来研究如果通过扶植正常肠道菌群,控制肠道杆菌的生长,控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来干预肝细胞的纤维化进...
关键词:
关键词:贝飞达肝纤维化肿瘤坏死因子
血浆纤维蛋白原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探讨
2005年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间的关系。方法:检测90例诊断为冠心痛的住院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其中稳定性心绞痛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0例,急性心肌梗死30例。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病人(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形成,升高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预测因子。
刘艳姝张英萍刘艳欣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血清内毒素与轻微肝性脑病发生的关系被引量:2
2009年
刘艳欣郝伟凤张艳铭赵延玲张秀荣
关键词:肝硬化内毒素轻微肝性脑病
贝飞达对慢性肝病患者纤维化指标及TNF-α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贝飞达在治疗慢性肝病患者时,对血清HA、NL、IV-C及TNF-α的影响。方法血清HA、LN、IV-及TNF-α检测采用放免法。结果60例肝功能减退者,经3个月贝飞达治疗与对照组比较,HA、LN、IV-C及TNF-α值下降水平平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用微生态调节剂贝飞达对慢性肝病患者进行抗纤维化治疗,通过调整肠道菌群失调,控制内毒素血症,可以降低血清HA、LN、IV-C及TNF-α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纤维化的目的。
王卫东杨梅张丽娟刘艳欣
关键词:贝飞达IV-CTNF-Α内毒素血症
肝硬化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血清C-反应蛋白(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一直作为炎症标志物临床应用。肝脏是CRP合成的主要场所,肝硬化时,由于肝细胞大量变性和坏死,肝功能受损,影响CRP合成和利用。为了探讨CRP测定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中的变化情况及临床应用价值,现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48例酒精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CRP的定量检测,观察其在不同肝硬化中的浓度变化,现报道如下。
景桂军刘艳欣郝伟凤张国福滕岩
关键词:C-反应蛋白肝硬化
汉坦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IgM酶联免疫试剂应用评价
2001年
本文应用汉坦现毒抗体IgM酶联免疫试剂对192例EHF病人和疑诊患者39例进行EHF抗体IgM检测,检测结果提示153例EHF病人血清有148例,阳性检出率为96.7%(148/153);39例疑诊病人血清IgM均为阴性,二者有明显差异,P<0.01。其中有两例疑诊病人在一周内先后三次进行EHF-IgM检测都为阴性,说明该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优点,适合于基层医疗单位汉坦病毒感染流行性病学调查。
郝伟凤刘艳欣贾志萍
关键词:汉坦病毒抗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