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萍
- 作品数:20 被引量:73H指数:6
- 供职机构:海宁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2009年
-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小梁切除术后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92例97眼,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视力提高,眼压在正常范围并且略有下降,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术式。
- 吴仲新朱萍朱国平张文王健利
- 关键词:白内障摘除术青光眼人工晶状体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
- 目的:探究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应用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海宁市人民医院眼科2013-03—2016-03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7例(74眼),给予患者人...
- 朱萍吴仲新朱国平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
- 文献传递
- 改良瞳孔成形术在青光眼性瞳孔散大合并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分析改良瞳孔成形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后瞳孔散大合并白内障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后瞳孔散大合并白内障患者42例(44眼),全部病例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按术中瞳孔成形与否分为瞳孔成形术组与瞳孔未成形术组。对2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瞳孔直径、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病例术后视力均有提高,眼压下降至正常范围。术后3个月,2组间视力、眼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瞳孔成形术组术后瞳孔明显缩小,与瞳孔未成形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虹膜萎缩瞳孔散大至5 mm以上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同时行改良瞳孔成形术,可在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的同时缩小瞳孔,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
- 吴仲新仲明朱萍朱国平封艳邓雨谷周一琅
- 关键词:青光眼瞳孔散大超声乳化吸除术瞳孔成形术
- 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的应用
- 2009年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解剖特点是浅前房、窄房角、晶状体相对较大、睫状体较发达,其中晶状体因素在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摘除晶状体可以扩大后房空间,使虹膜后移、前房加深,从而解除因晶状体因素引起的瞳孔阻滞及房角关闭。我院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伴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 吴仲新朱萍张文
-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眼合房角关闭
- 小光心设计角膜塑形镜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的临床分析
- 2025年
- 目的 探究小光心设计角膜塑形镜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6月于海宁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8~15周岁低度近视患者60例,按照不同光学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分为设计1组(20例)、设计2组(20例)、设计3组(20例),分别佩戴光学区直径5.0 mm、5.5 mm及6.0 mm的角膜塑形镜,比较各组患者眼轴长、屈光度、瞳孔直径、角膜泪膜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佩戴1年后,设计1组、设计2组及设计3组的眼轴长分别为(23.19±0.93)mm、(23.50±0.23)mm及(23.99±0.25)mm,设计1组的眼轴长低于设计2组及设计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设计1组屈光度增长较缓,与设计2组及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设计1组细胞面积变异系数、泪膜破裂时间均低于设计2组及3组(P<0.05);设计1组、设计2组及设计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20.00%及2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6,P=0.996)。结论 与角膜塑形镜光学区直径5.5 mm及6.0 mm的相比,佩戴光学区直径5.0 mm角膜塑形镜更有效控制低度近视儿童青少年眼轴增长,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 胡方洲周嘉楠王瑜婷朱萍
- 关键词:近视角膜塑形镜屈光度
- HCMV感染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miR-155、TLR4/p38MAPK通路及微血管损伤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分析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微小核糖核酸(miR)-155、Toll样受体4(TLR4)/p38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p38MAPK)通路及微血管损伤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海宁市人民医院诊治的DR合并HCMV感染患者100例为HCMV感染组,随机纳入同期未感染HCMV的DR患者100例为非HCMV感染组,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miR-155、TLR4、p38MAPK mRNA、微血管损伤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miR-155、TLR4/p38MAPK通路与微血管损伤相关因子的关系。结果HCMV感染组患者外周血miR-155mRNA(1.93±0.54)、TLR4mRNA(3.26±0.71)、p38MAPK mRNA(2.68±0.46)及VEGF(222.63±20.57)pg/ml、ICAM-1(653.10±60.54)pg/ml水平均高于非HCMV感染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iR-155、TLR4、p38MAPK mRNA与VEGF、ICAM-1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HCMV感染可能会引起DR患者外周血miR-155上调,促进TLR4/p38MAPK通路激活,加重微血管损伤。
- 邓雨谷朱萍高荔姗韩中舒李晓婷周嘉楠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微血管损伤
- 不同术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08年
- 吴仲新朱国平朱萍
- 关键词: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疗效比较眼合
- 不同长度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白内障不同长度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4例海宁市人民医院眼科2013年4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床位单双号分成两组,各47例。A组患者采用2.2 mm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手术步骤与A组相同,仅透明角膜切口为2.8 mm。观察两组患者超声乳化和手术时间。术后随访患者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的视力及手术源性散光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Ⅳ级核患者超声乳化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其余所有患者超声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之间视力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之间手术源性散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02%、14.89%,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2 mm、2.8 mm角膜切口方式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均具有较好疗效,而对于硬核白内障患者,2.8 mm角膜切口优于2.2 mm角膜切口。
- 朱萍吴仲新
- 关键词: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应用睑板腺分析系统评估强脉冲光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评价应用睑板腺分析系统评估强脉冲光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海宁市人民医院2024年1月至2024年5月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100例(200只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例(100只眼)。A组行强脉冲光治疗,连续治疗3次,每次治疗间隔1个月;B组行雾化熏蒸治疗,连续治疗3次,每次治疗间隔1周。两组患者每次治疗后均进行睑板腺按摩、清洁。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随访,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干眼相关指标[眼表疾病指数(OSDI)、标准干眼评估问卷(SPEED)评分、泪河高度(TMH)、泪膜破裂时间(BUT)]、睑板腺功能,同时采用睑板腺分析系统评估睑板腺形变系数及显影值。结果两组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OSDI评分、SPEED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睑板腺排出能力评分、睑板腺形变系数均低于治疗前,显影值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A组的TMH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1周、1个月B组的TMH均高于治疗前(t=2.69、5.66,P=0.008、<0.001),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P=0.458)。治疗后1周、1个月及3个月,A组的OSDI评分依次为(34.25±3.38)、(22.03±2.91)及(11.50±1.62)分,低于B组的(38.89±4.42)、(27.71±3.05)及(26.63±1.81)分(t=8.34、13.47、66.40,均P<0.001)。A组的SPEED评分依次为(9.15±1.12)、(8.41±1.11)及(7.12±1.03)分,低于B组的(10.66±1.15)、(9.87±1.03)及(9.51±1.10)分(t=9.41、9.64、15.86,均P<0.001)。A组的TMH依次为(0.32±0.12)、(0.36±0.11)及(0.36±0.12)mm,高于B组的(0.28±0.11)、(0.32±0.10)及(0.25±0.09)mm(t=2.46、2.69、6.67,P=0.015、0.008、<0.001)。A组的BUT依次为(6.27±0.56)、(8.83±1.01)及(14.35±2.54)s,高于B组的(5.74±0.62)、(8.04±1.12)及(8.36±1.67)s(t=6.34、5.24、19.71,均P<0.001)。A组的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依次为(8.12±1.41)、(5.47±1.10)及(4.01±1.05)分,低�
- 周嘉楠胡方洲朱萍
- 首诊眼科的视路疾患的视野分析
- 2014年
- 视野检查是了解视觉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视路上发生的病变,通常会产生相应的视野改变。视路在颅内占有相当的范围,有大约50%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一定程度的视野改变。充分认识颅内疾患在眼科的表现,尤其是自动静态视野的表现,从眼科角度提高对颅内疾患的早期认识,以促进早期诊断。
- 朱国平吴仲新朱萍王健利封艳
- 关键词:颅内疾患首诊眼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视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