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巧真

作品数:15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宁市传染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济宁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徐州市卫生局科研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乙肝
  • 4篇慢性
  • 3篇妊娠
  • 3篇肝炎
  • 3篇病毒
  • 2篇蛋白
  • 2篇乙肝病毒
  • 2篇乙肝免疫
  • 2篇乙肝免疫球蛋...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球蛋白
  • 2篇阻断
  • 2篇阻断效果
  • 2篇慢性感染
  • 2篇慢性感染者
  • 2篇米非司酮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球蛋白
  • 2篇母婴

机构

  • 14篇济宁市传染病...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济宁市中区妇...

作者

  • 14篇陈巧真
  • 3篇孙敏
  • 1篇王彦英
  • 1篇郑玉山
  • 1篇赵华菊
  • 1篇李丽
  • 1篇谢然
  • 1篇张金安
  • 1篇袁金明

传媒

  • 2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华腹部疾病...
  • 1篇健康之路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替比夫定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用对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探析
2017年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运用替比夫定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的乙肝表面抗原为阳性的孕妇180例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各90例,常规组采用替比夫定进行治疗,而治疗组则采用替比夫定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孕妇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孕妇的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病毒感染通过替比夫定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能够阻断母婴的垂直传播,进而预防婴儿受到乙肝病毒的感染,值得运用和推广。
陈巧真
关键词: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效果
部分性脾栓塞术对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定量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王申德吴福仓陈巧真
关键词: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症栓塞血流动力学
重型肝炎的预后与血清学指标的关系分析被引量:17
2004年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与血清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 76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并与检测的血清学指标相比较。结果 :检测的重型肝炎患者部分血清学指标随病情的加重而有显著改变 (P <0 .0 1)。结论
陈巧真
关键词:重型肝炎预后血清学指标
HBV慢性感染者PC/BCP区变异特点及血清检测指标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前核心区(precore,PC)和基本核心启动子(basalcore promoter,BCP)变异特点以及变异株血清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肝病毒脱氧核酸(HBV-D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138例慢性HBV感染者清晨空腹血,以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eAg、HBsAg,并同时采用磁珠法检测HBV-DNA,应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C/BCP区基因突变。结果 101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中,HBeAg阴性组PC、BCP、PC+BCP变异率高于HBeAg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服用核苷类药物一年以上组PC、BCP、PC+BCP检出率要高于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HBV感染者组(P<0.05)。HBeAg阴性HBV感染患者其PC、BCP和PC+BCP的变异率随着病程的增加而增加(P<0.01)。PC、BCP和PC+BCP变异株组与野生株比较,慢性HBV感染者HBeAg含量减少(P<0.05),DNA复制活跃、HBsAg含量增加(P<0.01)。结论变异的发生使HBeAg阴性的慢性HBV感染患者越来越多,服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和长的疾病病程可能是变异相关因素。对于HBeAg阴转的慢性HBV感染患者观察DNA、HBsAg含量,可了解体内病毒是否确实已被免疫清除。
孙敏陈巧真赵华菊郑玉山
关键词: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本核心启动子
HBV慢性感染者前C/BCP区变异特点及与疾病发展关系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前C/BCP区突变与血清HBeAg、HBs Ag、DNA、甲胎蛋白(AFP)及肝硬度值(LSM)的关系及对疾病进展的预测性。方法:收集101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和4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清晨空腹血清。以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eAg、HBs Ag、AFP含量,采用磁珠法检测HBV-DNA,应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前C/BCP区基因突变,采用无创实时检测设备检测LSM。结果:101例慢性HBV感染者中,HBeAg阴性组的前C、BCP、前C+BCP区的变异率显著高于HBeAg阳性组(P<0.01)。而LC组总变异率显著高于慢性HBV感染者HBeAg阴性组和HBeAg阳性组(P<0.01)。148例HBV感染者中前C区、BCP区和前C+BCP变异株共87例,野生株61例,变异型组与野生型组比较,HBeAg含量减少(P<0.05),HBs Ag含量增加(P<0.01),AFP水平和LSM值增高(P<0.05),DNA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eAg阴性的慢性HBV感染患者中前C/BCP区变异率较高,变异可能导致更易发展为肝硬化,病情加重。监测HBeAg阴转的慢性HBV感染患者的DNA、HBs Ag、AFP、LSM指标,对了解病情及体内病毒是否确实已被免疫清除有参考价值。
孙敏孙波吕开雪陈巧真
关键词:HBEAG前C区基本核心启动子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6~20周妊娠100例效果观察
2008年
陈巧真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中期妊娠联合用药
乙肝合并异位妊娠应用甲氨蝶呤联与米非司酮联合保守治疗的有效性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了解异位妊娠专业治疗中联合施以米非司酮疗法+甲氨蝶呤疗法的可靠性。方法:选择77例因异位妊娠而于2015年07月-2017年03月间入院的患者,依据两种形式用药疗法分组:Ⅰ组38例施以甲氨蝶呤疗法,而Ⅱ组39例均联合施以米非司酮疗法+甲氨蝶呤疗法,于用药后对两组病例疗效进行评估。结果:Ⅰ组38例治愈率76.32%,Ⅱ组39例94.87%,(P<0.05);统计两组病例包块组织临床消失时间、β-HCG值顺利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产科对异位妊娠展开专业治疗时,通过联合施以米非司酮疗法+甲氨蝶呤疗法,可充分提升救治工作水平,推荐应用。
陈巧真
关键词:异位妊娠
一种医护人员治疗感染病病患用严密性隔离防护服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医护人员治疗感染病病患用严密性隔离防护服,包括衣服本体和防护帽,所述防护帽的底部与衣服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衣服本体的正面包括有密封拉链、收紧腰带和收紧机构,两个收紧腰带相背的一端分...
陈巧真
文献传递
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症状的临床观察
2014年
目的:观察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症状的病因和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慢性咳嗽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引起慢性咳嗽症状的病因及药物治疗效果。结果引起慢性咳嗽症状的病因包括咳嗽变异型哮喘、鼻后滴漏综合征、胃食道返流综合征、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等,其中以咳嗽变异型哮喘、鼻后滴漏综合征较常见。经药物治疗后,咳嗽症状均有所好转,其中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鼻后滴漏综合征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症状的病因以咳嗽变异型哮喘、鼻后滴漏综合征较常见,其中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药物治疗效果更好,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陈巧真
关键词: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病因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效果观察
2003年
目的 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的途径及疗法。方法 采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孕妇孕期及新生儿肌肉注射。结果 86例母体新生儿接受HBIG注射后的新生儿与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采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可以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降低新生儿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
张金安袁金明王彦英陈巧真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阻断效果乙肝免疫球蛋白孕妇新生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