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磬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引流
  • 2篇术后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1篇胆道
  • 1篇胆道镜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结石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盐水
  • 1篇盐水冲洗
  • 1篇引流管
  • 1篇生理
  • 1篇生理盐

机构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王磬
  • 3篇张涛
  • 3篇施海华
  • 2篇吴微庆
  • 1篇梅拥平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世界复合医学...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腹腔冲洗、腹腔引流的临床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腹腔冲洗、腹腔引流在改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患者存在的右下腹疼痛、肩背部疼痛、腹胀等不适症状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未冲洗无引流组,B组为冲洗+引流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右下腹疼痛程度、肩背部疼痛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腹腔残余感染发生率、术后肠梗阻发生率。结果B组术后24 h右下腹疼痛程度评分(3.26±0.67)分、肛门排气时间(20.25±2.32)h、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2.92±0.38)d、肩背部疼痛发生率3.33%、腹腔残余感染发生率0.00%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3、6.232、4.451,P<0.05;χ^(2)=3.606、4.630,P<0.05);两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肠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冲洗、腹腔引流能有效改善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患者存在的右下腹疼痛、肩背部疼痛、腹胀等一系列不适症状。
施海华王磬张涛顾超袁仁顺
关键词:腹腔冲洗腹腔引流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内外胆管难取性结石39例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内外胆管难取性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肝内外胆管难取性结石患者39例,在腹腔镜、胆道镜下,采用钬激光碎石后,用取石篮取出或注水冲出结石。结果 39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胆总管一期缝合38例,胆总管留置T管1例。1例患者残留肝内胆管结石,3例术后发生轻微胆漏,均经通畅引流后好转。术中无胆道出血、胆管损伤等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胆管狭窄发生,无胆管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内外胆管难取性结石,创伤小,碎石确切,结石残留率低,安全有效。
施海华王磬梅拥平吴微庆张涛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钬激光胆管结石
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肩部疼痛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 观察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肩部疼痛发生的防治方法.方法 将99例行LC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33例.A组为对照组,B组为术后右膈下留置负压引流管2h,C组术中右膈下温热生理盐水冲洗,观察3组术后1、3、6、12、24、48、72 h肩痛的发生率和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72 h内出现肩痛B组(6例)、C组(1例)肩痛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14例),而C组处理方式对改善肩痛效果最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33,P=0.004),而且B组(术后24h为1.02±0.27、48 h为0.72±0.26)、C组术后(24 h为0.15±0.02、48 h为0.08±0.21)肩痛程度VAS均低于A组(术后24 h为2.25±1.23、48 h为2.09±0.74),C组程度最轻(P<0.05).结论 温热生理盐水右膈下冲洗,可能阻断了引起肩痛的多种机制,明显降低了肩痛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
张涛王磬吴微庆施海华
关键词:生理盐水冲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引流管肩痛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浆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价值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16例(胃癌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2名(对照组)。比较两组NLR、FIB水平。分析NLR、FIB水平与胃癌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关联性。采用ROC曲线法评估NLR、FIB及两者联合诊断胃癌的效能。结果胃癌组NLR、FI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NLR、FIB水平与其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关联性不显著(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FIB以及两者联合诊断胃癌的AUC值分别为0.692、0.650和0.738。两指标联合诊断胃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80%、70.70%,诊断效能优于单项指标检测。结论NLR、FIB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可提高胃癌的诊断效能,有助于胃癌的早期筛查。
曹晨亮王磬
关键词:胃癌纤维蛋白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