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玉
-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重点基础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小檗碱改善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高糖引起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和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含5mM葡萄糖的完全培养基培养的HUVEC和HCMEC为对照组;含30、50、100、200mM葡萄糖的完全培养基培养的HUVEC和HCMEC为各高糖组;含100mM葡萄糖和0.01、0.1、1μM小檗碱的完全培养基培养的HUVEC和HCMEC为各小檗碱组,各组处理24h和48h后应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应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试剂盒检测HUVEC细胞iNOS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0、50、100、200mM葡萄糖浓度依赖性引起HUVEC和HCMEC的细胞活力依次下降(P<0.05)。同组细胞处理48h与24h比较,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活力降低越明显。0.01μM、0.1μM和1μM小檗碱组较100mM高糖组细胞活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HUVEC的iNOS活性增加(P<0.01),小檗碱组较高糖组iNOS活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30-200mM高糖可造成HUVEC和HCMEC损伤,小檗碱对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和下调iNOS活性有关。
- 侯聪聪梁红玉赵丽丽赵丁
- 关键词:小檗碱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 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胃壁神经元及肠系膜和心脏微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胃肠神经元、肠系膜和心脏微血管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清洁级SD大鼠15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12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6)和小檗碱组(n=6)。成模2周后小檗碱组以小檗碱溶液(200mg/kg)灌胃2周,模型组灌胃等量双蒸水。同批次普通饲料喂养的大鼠作为对照组(n=6)。给药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毛色、体重和血糖,并取各组大鼠胃壁、肠系膜和心脏制备组织病理切片。通过甲苯胺蓝-伊红染色观察其胃体、胃底黏膜下神经元尼氏体数量及肠系膜微血管和心肌微血管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比较各组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实验28天后,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饮水、排尿量增加,毛色暗哑,尾部变黑,体重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小檗碱组较模型组大鼠毛色有光泽,尾部黑色现象有所减退,但体重及血糖水平改善均不明显(P均>0.05)。模型组大鼠胃体、胃底黏膜下神元尼氏体数量较对照组减少甚至消失,肠系膜微血管皱缩且瘀血严重,心肌微血管肌层变薄。小檗碱组胃壁神经丛尼氏体数量较模型组增多,肠系膜微血管变形、瘀血及心肌微血管情况均较模型组有所改善。结论:小檗碱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胃壁神经及肠系膜和心脏微血管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 祁艳艳郝璋森梁红玉张思博赵丁
- 关键词:小檗碱尼氏体微血管
- 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肠系膜血管形态改变的作用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肠系膜血管病变的干预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小檗碱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小檗碱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大鼠成模两周后,小檗碱组灌胃给予小檗碱(200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双蒸水,三组均每日一次,连续2周,比较各组体重及血糖变化。之后处死各组大鼠,取其肠系膜、各级血管及其周围组织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肠系膜各级血管管径及血管和周围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实验28天后体重减轻(P<0.01),血糖升高(P<0.01)。二、三级动静脉管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或P<0.01);血管弹性膜分层不清,内膜白细胞黏附增多;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皱缩,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神经节肿胀。小檗碱组较模型组体重、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但三级动脉管径和二级静脉管径较模型组明显收缩(P<0.05或P<0.01);而且小檗碱组较模型组血管弹性膜分层清晰,内膜白细胞黏附减少;脂肪细胞形态、炎性细胞浸润及神经节形态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肠系膜小血管和微血管及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有一定改善作用。
- 展晓亮刘帅祗明花李聪梁红玉佟苗苗赵丽丽赵丁
- 关键词:小檗碱糖尿病肠系膜血管脂肪组织
- 小檗碱对双乙酰丙酮氧钒引起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探
- 目的:双乙酰丙酮氧钒(VO(acac)2)具有潜在的降糖作用,且对肾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较明确。近年的研究表明小檗碱具有降糖、抗氧化等多方面活性,并对病理性血管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本研究拟探讨双乙酰丙酮氧钒引起的人脐静脉血管...
- 侯聪聪梁红玉赵丁
- 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早期胃平滑肌功能的改变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早期大鼠离体胃平滑肌收缩、舒张反应的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65 mg/kg链脲佐菌素(STZ)溶液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离体器官肌张力分析方法,以电场刺激及激动剂诱发胃各部位平滑肌收缩、舒张反应,观察糖尿病早期大鼠离体胃平滑肌功能的改变。结果 (1)电场刺激诱发1型糖尿病大鼠胃底平滑肌收缩反应小于正常大鼠(P<0.05),且收缩幅度紊乱,参差不齐;(2)正常大鼠及1型糖尿病大鼠胃体平滑肌收缩反应、胃窦自发收缩活动均无明显改变;(3)与正常大鼠相比,电场刺激诱发1型糖尿病大鼠胃底平滑肌舒张反应明显增加,而幽门环形肌收缩反应明显增加(P<0.01)。结论 STZ造模4周的1型糖尿病大鼠胃平滑肌收缩舒张功能的变化中,胃各部位敏感性不同;胃底平滑肌收缩反应明显减小且紊乱,舒张反应明显增强;幽门环形肌舒张反应明显减小。提示在1型糖尿病早期大鼠胃平滑肌功能改变中,胃底和幽门可能最先发生病变,且主要源自神经调节的改变。
- 郝璋森梁红玉侯聪聪佟苗苗刘帅蒋建东赵丁
- 关键词:糖尿病胃平滑肌电场刺激神经损伤
- 1型糖尿病早期大鼠空肠的神经功能及组织形态学变化
- 2021年
-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早期大鼠空肠平滑肌的氮能神经和胆碱能神经功能,以及空肠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将雄性S 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60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4周后运用电场刺激诱发神经源性收缩反应,并采用离体器官肌张力分析方法观察离体空肠平滑肌的收缩反应,以及氮能神经和胆碱能神经功能的改变;石蜡组织切片行H 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空肠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STZ诱导的糖尿病早期大鼠的空肠肌间胆碱能神经功能受损,而氮能神经功能未见明显变化;糖尿病大鼠空肠组织绒毛杂乱无序且断裂,肌层增厚,杯状细胞减少,绒毛长度与肠隐窝深度之比(绒腺比)减小。结论在STZ诱导后4周的1型糖尿病早期大鼠模型中,空肠组织的神经功能和形态学均发生了明显变化,提示肠道作为糖尿病敏感器官,在糖尿病早期诊断及预防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 王嫚祗明花耿旭芳佟苗苗梁红玉赵丁
- 关键词:空肠氮能神经胆碱能神经组织形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