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华 作品数:53 被引量:318 H指数:11 供职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浅谈恶性肿瘤的辨证论治 2013年 探析中医药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特色疗法,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在整体观指导下,调整脏腑功能紊乱,纠正气血阴阳的失调,重视中气,将调理脾胃贯穿于治疗始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潘淑云 李秋华关键词:恶性肿瘤 调理脾胃 人参皂苷Rh1调控异黏蛋白基因影响乳腺癌SKBR3细胞侵袭转移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h1对乳腺癌SKBR3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的影响及相关的机制。方法:分空白对照组,DMSO组,人参皂苷Rh1低、中、高剂量组,采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观察各组SKBR3细胞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组SKBR3细胞凋亡的情况;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各组SKBR3细胞中异黏蛋白(MTDH)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各组SKBR3细胞MTDH表达;应用侵袭实验(Transwell)研究SKBR3细胞侵袭能力。结果:人参皂苷Rh1高剂量组凋亡率(13.26%)高于中剂量组(12.83%)及低剂量组(7.14%),优于空白对照组(3.56%)及DMSO组(5.21%)。与空白对照组和DMSO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均导致SKBR3细胞中MTDH mRNA及MTDH蛋白表达降低,高、中剂量组均优于低剂量组(P<0.05)。高、中、低剂量组均可降低SKBR3细胞的侵袭能力,高、中剂量组组间无显著差异,均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人参皂苷Rh1可降低乳腺癌SKBR3细胞侵袭,抑制乳腺癌SKBR3细胞中MTDH表达,并抑制SKBR3细胞增殖,促进SKBR3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TDH表达有关。 李秋华 刘丽辉 刘明阳 刘兆喆关键词:人参皂苷RH1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与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中老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与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住院治疗的晚期中老年结直肠癌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患者应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对照组58例患者应用FOLFOX4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状况、近期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及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间无进展生存期(5.9个月vs.5.8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25.9%vs.2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改善明显,躯体、情绪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FOLFOX4方案相比,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相当,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更高。 李秋华 马跃海 胡莹 刘玉辉 刘兆喆关键词:雷替曲塞 奥沙利铂 结直肠癌 化学治疗 408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证候演变与ECOG评分关系探析 目的:研究及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证候演变与ECOG评分(体力状况评分)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回顾2009年3月到2010年7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患者,均经病理或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李秋华关键词: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证候演变 文献传递 综合消肿治疗联合中药外治法治疗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及超声显像评估研究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综合消肿治疗联合中药外治法治疗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超声显像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共计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综合消肿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消肿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外治法。两疗程后,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患侧肢体周径、肢体组织水分情况、肢体功能障碍改善情况、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淋巴水肿相关症状,应用超声检测皮肤全层、皮下组织和深筋膜增厚度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治疗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侧肢体周径缩小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组织水分比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淋巴水肿相关症状评估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紧绷感、肿胀感、沉重感,以及发热、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组织形态及皮下组织回声均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全层增厚度、皮下组织增厚度及深筋膜增厚度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应用综合消肿治疗技术联合中药外治法治疗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超声显像评估观察指标及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临床疗效可靠。 臧鹏程 胡莹 李秋华 李婷婷 刘兆喆 马跃海关键词:下肢淋巴水肿 外治法 超声 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对大鼠胃癌前病变胃黏膜Bax、Bcl-2、P53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在胃癌前病变(PLGC)模型大鼠胃黏膜的Bax、Bcl-2、P53mRNA表达方面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方法:120只健康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维霉素组、加味香砂六君子汤高、中及低剂量组,造模后给予药物干预治疗,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及P53mRNA表达水平。结果: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各剂量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较模型组及维霉素组显著降低(P<0.05),各剂量组Bax蛋白阳性表达率较模型组及维霉素组明显增高(P<0.05)。各干预组p53mRNA蛋白表达不同程度降低,且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加味香砂六君子汤中剂量组的作用效果最显著,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可调控胃癌前期病变大鼠胃黏膜Bcl-2、Bax表达水平,降低p53mRNA的表达,具有治疗PLGC的作用。 李康 李秋华关键词:加味香砂六君子汤 胃癌前病变 BAX BCL-2 P53MRNA 408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症候演变与体力状况评分关系探析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以下称肺癌)的症候演变与体力状况评分(ECOG评分)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聚类、主成分分析,对408例肺癌患者按照症候进行分类,并提炼出每类患者的主要证型,将主要证型与ECOG评分做相关性及一致性分析,以探析肺癌患者症候演变与ECOG评分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脾胃亏虚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的主要特点,患者的ECOG评分与症候演变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ECOG评分为1~2分时,以脾胃亏虚、肺阴不足型为主;评分为3分时,以脾肾阳虚、肝火犯肺型为主;评分为4分时,以心肾亏虚、相火上扰型为主。结论在临床治疗中,注意不同阶段患者症候演变的特点,以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李秋华 张宁苏关键词: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2008—2022年结直肠癌的中医研究热点文献计量学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2008—2022年国内外结直肠癌的中医研究热点,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进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2008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结直肠癌中医相关领域的文献,使用VOSviewer以及CiteSpace软件对于文献的共被引网络以及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文献917篇,CNKI数据库检索文献1257篇,中国为发文量最高的国家,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研究数量居于国内前列。结论2008—2022年有关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的研究逐年增长,未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可能以肠道菌群、肿瘤微环境以及结肠炎所致结直肠癌的研究为主。 李戬 李秋华关键词:中医药 结直肠癌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乳腺癌痰湿证候群患者与SBEM基因表达相关性 2018年 目的:探析乳腺癌痰湿证候群患者与SBEM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SBEM基因表达,检测乳腺癌患者SBEM基因表达,探析痰湿证候与SBEM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第一类患者共计19例,主成分分析:胸痛(0.841),胸闷(0.839),神疲乏力(0.739)。第二类患者共计26例,主成分分析:恶心呕吐(0.874),食欲不振(0.864),心烦失眠(0.847),气急(0.775),腹泻(0.751),神疲乏力(0.736)。第三类患者共计18例,主成分分析:口干舌燥(0.812),胸痛(0.811),便秘(0.787),食欲不振(0.731),头晕耳鸣(0.722)。第四类患者共计17例,主成分分析:畏寒(0.841),腹泻(0.792),腰膝酸软(0.785),胸痛(0.729)。第一类患者舌淡红苔薄、脉细弱为其主要临床症状。第二类患者舌红苔腻、脉弦滑为主要临床症状。第三类患者舌绛红或紫黯少苔而脉沉细。第四类患者舌质深红、苔剥脱,脉涩。根据证候,参考中医证素和中医临床诊疗标准,第二类患者为痰湿证候群患者。K-S检验中,Z值为0.271,P值(sig2-tailed)=0.001〈0.05,为非正态分布,spearson相关系数=0.518(P=0.002),呈中度相关,痰湿(+/-)证候群患者与SBEM基因表达情况,痰湿证候群患者△Ct值为(4.26±1.47),非痰湿证候群患者△Ct值为(6.87±1.78),差异显著(P〈0.05),痰湿证候群SBEM基因表达是非痰湿证候群的6.105倍,痰湿证候与SBEM基因高表达具有相关性。痰湿证候群组与SBEM基因表达ROC曲线分析研究表明,痰湿证候群的SBEM基因高表达,曲线下面积0.759,P=0.029,敏感度=0.8,特异度=0.688,痰湿证候群与转移相关性分析,曲线下面积0.788,P=0.018,敏感度=0.824,特异度=0.556。结论:SBEM基因高表达与痰湿证候群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P〈0.05);痰湿证候群患者在乳腺癌转移方面,较其他证候群显著(P〈0.05)。 李秋华 张宁苏 刘兆喆关键词:乳腺癌 痰湿 基于《黄帝内经》相关理论探讨淋巴水肿的临证研究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基于基础理论,探析淋巴水肿的临证研究。方法结合《黄帝内经》相关理论,系统分析淋巴水肿的基本病因病机,分析淋巴水肿的临证治疗。结果从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病胕肿,痛酸惊骇,皆属于火,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几方面展开探讨,总结临证治疗经验。结论淋巴水肿属于水肿及脉痹范畴,本病从虚实两端来辨析,治疗从脾肾亏虚,血瘀痰凝入手,通过平治于权衡,祛菀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开鬼门,洁净府,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马跃海 李秋华 孙秀业 庞敏关键词:淋巴水肿 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