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小平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面上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兔模型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癌
  • 2篇VX2
  • 2篇肠癌
  • 1篇胆道
  • 1篇胆道梗阻
  • 1篇直肠肿瘤
  • 1篇术前
  • 1篇术前评估
  • 1篇切片
  • 1篇肿瘤
  • 1篇结直肠肿瘤
  • 1篇梗阻
  • 1篇恶性
  • 1篇恶性梗阻
  • 1篇薄层
  • 1篇VX2肿瘤

机构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原子医...

作者

  • 3篇张追阳
  • 3篇陆风旗
  • 3篇孙国洋
  • 3篇吴小平
  • 2篇张熔熔
  • 2篇倪建明
  • 2篇黄洪波
  • 1篇戴途
  • 1篇金慧涵
  • 1篇吴文娟

传媒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CT与MRI检查对肝门周围恶性梗阻术前评估准确性的比较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总结肝门周围恶性梗阻CT与MRI检查联合多技术成像的特征,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患者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收治的20例行CT和MRI检查且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肝门周围恶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CT联合阴性对比CT胰胆管造影(nCTCP)及CTA检查的图像设为CT组;MRI联合MRCP及MRA检查的图像设为MRI组.由2名阅片者独立分析2组影像学检查图像,分别评估肝门周围恶性梗阻分型、肝动脉和门静脉受侵犯、淋巴结和器官转移情况,评估结果与手术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2组影像学检查对肝门梗阻类型分类准确性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血管受侵犯、淋巴结和器官转移评价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其准确性比较ROC下面积(Az值),并作z score检验.结果 2组影像学图像上胆管受累及典型表现为胆管壁不规则增厚伴逆行肝内胆管扩张;血管受侵犯主要征象为狭窄、闭塞或病灶与血管接触面过半;淋巴结转移典型表现为短径增大或呈类圆形或环形强化征象;器官受侵犯表现为病灶与其分界不清楚、受压或可见器官内低密度坏死灶.2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术中探查结果:肝门部胆管癌13例,胆囊癌7例;肝动脉受侵犯5例,门静脉受侵犯10例;淋巴结转移10例;器官转移4例.CT组中,阅片者1和2准确评价肝门周围恶性梗阻分型、肝动脉受侵犯、门静脉受侵犯、淋巴结及器官转移情况分别为18例/18例、19例/18例、18例/18例、17例/16例和18例/19例;MRI组中准确评价上述特征的例数分别为17例/16例、14例/13例、17例/16例、15例/14例和19例/18例.2组影像学检查就肝门周围恶性梗阻分型、肝动脉和门静脉受侵犯、淋巴结和器官转移评估的准确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2.593,8.889,z=1.823,1.956,0.462
吴小平吴文娟张追阳陆风旗孙国洋金慧涵戴途
关键词:恶性X线计算机
兔VX2结直肠癌模型薄层大体切片的制作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兔VX2结直肠癌(CRC)模型薄层大体切片的制作,为其实验研究提供观察平台。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5只,开腹下将瘤块接种于不同结肠、直肠壁。接种后4~6周行CT增强扫描,观察成瘤及转移,一旦成瘤或最迟于第6周处死模型兔,并冰冻至少24 h后采用1.2 mm厚度电锯片予以冠状位大体病理切割(室温23 ℃),切割厚度分别为2 mm(2只)、3 mm(10只)及5 mm(3只);大切片于切割后于不同时间段(0~5 min、10~15 min及〉20 min)作编号摄影,完毕将切片放入相应编号且含10%福马林液容器内待后续病理检查。结果3 mm切片总数182片(15~20片,平均18.2片/只),破损2片,完好率98.9%(180/182);5 mm切片总数40片(11~14片,平均13.3片/只),无破损,完好率100%;2 mm切片总数45片(21~24片,平均22.5片/只),破损32片,完好率28.9%(13/45片)。5 mm、3 mm与2 mm切片完好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02);5 mm与3 mm切片完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4)。0~5 min时段摄影切片表层因冻霜而结构层次不分明;〉20 min摄影因冰层融化致切片无法翻动且不同解剖结构间有一定移位;10~15 min时段切片表层冻霜融化,但摄影层次分明且组织间结构仍无移位。肿瘤总接种成功率66.7%(10/15只)。5 mm切片中成瘤2只,共找到淋巴结6枚(平均3枚/只)。其中1只找到4枚淋巴结(1枚转移性)及肝转移灶1个(6 mm);3 mm切片中成瘤7只,找到淋巴结29枚(平均4.1枚),其中2只找到7枚转移性淋巴结及肺转移灶2个(7~10 mm)。3 mm较5 mm切片显示更完整转移灶。结论采用3 mm厚度切割能获得连续、完整的薄层兔VX2 CRC模型大体切片,为肿瘤分期提供一个有效的动物实验观察平台。
孙国洋陆风旗张追阳倪建明吴小平巫丹萍张熔熔黄洪波
关键词:兔模型大切片薄层
兔VX2结直肠癌模型CT与大体病理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建立活体兔CT-大体病理切片的VX2结直肠癌模型,以期为临床CT影像对细小转移灶(直径〈10mm)和淋巴结的评价积累经验,提供帮助。方法11只新西兰大白兔于开腹下将VX2细胞瘤块分别接种于结肠(9只)和直肠(2只)。接种后第4周以准直0.5mm×320,螺距因子0.828,球管转速0.5s/周,120kV,自动毫安,范围80-100mAs,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耳缘静脉注入优维显(370mgl/m1)作胸、腹、盆进行3期CT增强扫描以了解成瘤及转移情况。一旦成瘤、或最迟于第6周处死实验兔。其中1只予以大体解剖观察,其余处死后置于木盒,-80℃冰冻24h后采用1.2mm厚电锯片予以冠状位大体病理切割,切割厚度为3mm。所有大体解剖和切片标本作编号摄影,如确认或怀疑病灶存在,即标记该部位后采样作病理检查进一步确定。CT图像后处理以实验兔切面为参考作进一步重组分析后,与病理作对比确定。结果11只实验兔中成瘤8只。病理结果显示,其中伴有单发肺转移(直径7~10mm)2只、肝转移(直径9mm)1只;接种瘤旁、肠系膜血管旁淋巴结共35枚:位于接种瘤灶周围22枚,肠系膜血管周围13枚,直径2-16mm;其中9枚为阳性位于接种瘤灶周围7枚:系膜血管旁2枚,直径3-16mm。CT准确识别原位成瘤8只及肺、肝转移3只,检出率为100%;8只成瘤兔中识别接种瘤旁、系膜血管旁淋巴结共27枚,检出率77.1%(27/35);提示阳性淋巴结6枚,其中4枚环形强化伴中央低密度坏死,位于接种瘤旁,诊断为转移性淋巴结,直径5-16mm。另2枚最大径分别为12mm和15mm,诊断为转移性淋巴结,分别位于接种瘤旁及肠系膜血管根部.阳性淋巴结检出率为6/9。结论活体兔CT-大体病理切片的VX2结直肠癌模型可以作为为临床CT影像对细小转移灶和淋巴结的评价积累经验的实验模型。
孙国洋陆风旗张追阳巫丹萍倪建明吴小平张熔熔黄洪波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