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文杰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平阴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性疾病
  • 2篇血清
  • 2篇感染性
  • 2篇感染性疾病
  • 1篇单胞菌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免疫球...
  • 1篇胆管
  • 1篇胆管阻塞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清C3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检测
  • 1篇眼蝇蛆病
  • 1篇药敏
  • 1篇药敏分析
  • 1篇孕妇
  • 1篇诊断性

机构

  • 8篇平阴县人民医...

作者

  • 8篇孟文杰
  • 4篇张静
  • 2篇李希涛
  • 1篇刘万顺
  • 1篇潘华伟
  • 1篇赵霞
  • 1篇何水莲

传媒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腹部疾病...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眼蝇蛆病4例报道被引量:2
2006年
冯衍红孟文杰庄玺
关键词:眼蝇蛆病病例报道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清学检测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通过对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抗体IgM检测,协助临床早期诊断MP感染,及早治疗,缩短病程。方法:采用金标免疫法对136例就诊者的血清进行抗-MP-IgM检测。结果:136例就诊者样品中检测抗-MP-IgM阳性结果30例,占22.1%,其中男14例,女16例,2岁8例,~8岁17例,~13岁5例,最小年龄为13个月,最早检出抗-MP-IgM阳性于病程第4天。结论:金标免疫法检测MP-IgM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的特点,对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张静孟文杰赵霞
关键词:金标免疫法肺炎
160例孕妇PT、APTT、FIB、TT指标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通过监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及凝血酶时间(TT),了解孕妇体内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太平洋TS400C血凝分析仪分别对孕妇组和对照组进行凝血指标检测,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有不同程度的时间缩短,FIB明显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检测孕妇血浆中的凝血指标,可随时了解孕妇体内凝血情况,对预防和治疗产中、产后异常出血及防止DIC发生有重要意义。
张静孟文杰李希涛
关键词: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变化及意义
痰标本直接涂片检查与细菌培养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孟文杰冯衍红
关键词:痰标本涂片检查肺部感染性疾病诊断性治疗诊疗费用
临床感染豚鼠气单胞菌21例分析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了解豚鼠气单胞菌引起的临床感染及药敏情况。方法 对 2 1株豚鼠气单胞菌感染诱因、分布及药敏进行分析。结果  2 1株豚鼠气单胞菌在同期非肠道感染各种气单胞菌中占 6 7.7% ,居首位 ,其中 6株菌为医院感染标本检出 ;其分布广泛 ,可引起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创伤、腹腔、胆囊或胆管及神经系统感染 ;感染诱因与免疫力低下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有关 ;2 1株菌对常用抗生素呈多重耐药。结论 本菌引起非肠道感染日趋增多 ,分布广泛 ,且呈多重耐药 。
李希涛刘万顺孟文杰
关键词:气单胞菌药敏分析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3、C4、CIC对肝外阻塞性黄疸的意义
2006年
目的 探讨血清补体水平测定对肝外阻塞性黄疸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梗阻性黄疸和42例单纯胆囊结石病人补体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梗阻性黄疸组G水平比单纯胆囊结石组显著降低,P〈0.01,CIC显著升高,P〈0.05。梗阻性黄疸组手术前后巴水平有明显改变,术后显著升高,P〈0.05。单纯胆囊结石组术后C3、C4显著升高,均P〈0.05,CIC显著降低,P〈0.05。结论肝外阻塞性黄疸时补体水平低下,肝窦枯否细胞对CIC清除功能降低,并与胆道梗阻程度呈正相关。
孟文杰张静潘华伟
关键词:胆管阻塞
骨髓象和X线检查对骨髓瘤的诊断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起源于B细胞系在骨髓内大量异常浆细胞增生性疾病。同时异常增生的浆细胞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球蛋白)及其多肽链,并伴有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血清或尿中出现过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轻链或其重链片段,
孟文杰张静冯衍红
关键词: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骨髓象查对X线B细胞系
C反应蛋白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12
2009年
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在1930年由Tillet和Francis发现^[1,2]。最初他们观察到一些急性患者的血清可与肺炎链球菌的荚膜C-多糖发生反应,随后证实能与C-多糖反应的物质是一种蛋白质,因而将这种蛋白质命名为CRP。CRP是典型的急性相蛋白,且是在历史上首先被认识的急性相蛋白之一。它的升高可以提示许多炎症事件的发生,长久以来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监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现将CRP的生物学特性、实验室检测方法及其在各种感染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加以综述。
冯衍红孟文杰何水莲
关键词:C反应蛋白急性相蛋白PROTEIN感染性疾病白及动脉粥样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