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爱红
- 作品数:13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邯郸市传染病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探析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对其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析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对其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宣教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患者失眠、抑郁、脱发、疲乏、体质量减轻、皮肤红斑或硬结等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按时用药、适度运动、合理饮食、定期复查、戒烟戒酒等方面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丙型肝炎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治疗依从性也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显著。
- 申雪粉贾爱红陈美玲潘宁宁
- 关键词:丙型肝炎延续性护理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
- 肝癌微波消融术围手术期疼痛护理措施的效果观察
- 2022年
- 分析优质护理对肝癌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12月期间的112例肝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对比组实施传统护理,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疼痛评分等指标差异。结果 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 肝癌的临床治疗方法中,微波消融术治疗的安全性较强,采取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疼痛感,值得重视。
- 陈美玲贾爱红
- 关键词:肝癌优质护理疼痛评分
-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 2016年
- 对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以提高检验准确性与可靠性。方法 将2014-2015年自愿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0名体检这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抽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对照组采集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比较两组受检对象血液中WBC、RBC、Hb、Hct、MCV、MCHC、PLT各项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受检者血液中RBC、Hb、Hct、MCV、MCHC、PLT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液中WBC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静脉血行血常规检验所得到的检验结果比通过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获得的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建议临床血常规检验以静脉血为标准。
- 贾爱红张希顺司书梅
-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静脉血末梢血
- 两种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观察
- 2022年
- 本次试验的主要目的是 通过针对2种不同免疫检测方法来比较并分析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结果。试验方试 这篇文章是我院在 2015年3月—2016年3月这一年期间全院收治的病人中,经检测后确诊的20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资料作为研究材料,对这200例患者来检测感染血清标志物,检验方法分两种:1、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2、使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验结束后将两种检验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后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报告 酶联免疫吸附法的诊断准确率为75.0%,电化学发光法诊断准确率的98.0%,前者的检验方法明显低于后者。此差异在统计学的意义为P0.05。试验结论 将两种试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后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乙肝病毒感染血清进行检测没有电化学发光法(ECLIA)对乙肝病毒感染血清进行检测的准确率高,效果好。
- 贾爱红陈美玲
- 关键词: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
- 对临床检验当中部分项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探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对临床检验中部分项目(包括血液、免疫以及生化)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估。方法采用三种不同型号的全自动生化仪(sysmex XT1800、STA compact以及Roche c6000)对血液、免疫以及生化项目进行检验,选择其中的14项指标,对其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此过程中需要质控、校准的物品以及配套试剂。结果对于测量结果采用不确定度的平均值±不确定度的扩展值表达,通过配套检验系统对14项指标进行了不同浓度不确定度的测定,并且进行了首次评估与报告。结论通过这些指标不确定度的测定,能够充分显示出被检验指标的测定结果的分布特征,绘制统计图,总结测量结果概率分散趋势以及分布特征,对临床治疗具有很大的医学价值。
- 贾爱红
- 关键词:测量不确定度
- 延续性护理对肝癌经皮射频及微波消融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 2022年
- 综合分析研究延续性护理对肝癌经皮射频及微波消融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94例肝癌经皮射频及微波消融术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延续组、传统组、每组47例,延续组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传统组采取传统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干预效果差异。结果 两组护理效果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肝癌经皮射频及微波消融术患者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安全可靠性更高。
- 陈美玲贾爱红
-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肝癌经皮射频消融术微波消融术自我护理生活质量
- 新型肿瘤标志物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AFP-L3、GPC3、AFU三者联合检测模式对诊疗原发性肝癌(PHC)的效果。方法选择肝癌患者100例(PHC组),肝硬化患者50例(肝硬化组),正常对照者50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出AFP-L3、GPC3和AFU的浓度。然后分别按照检测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PHC组的AFP-L3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的阳性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HC组的GPC3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的阳性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HC组的AFU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AFP-L3、GPC3、AFU三者联合检测时,高于任何单项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论 AFP-L3、GPC3、AFU三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PHC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 张宏叶迎宾李淑敏张志涛李强贺建军李军贾爱红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甲胎蛋白异质体敏感度特异度
- 心理护理对减轻原发性肝癌介入术患者疼痛的效果探讨
- 2022年
- 分析心理护理对减轻原发性肝癌介入术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 原发性肝癌介入术患者104例,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护理效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为(3.78±1.25)、生活质量评分为(81.04±4.74),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评分方面,明显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护理对减轻原发性肝癌介入术患者疼痛,具有良好效果,可推广应用。
- 陈美玲贾爱红
- 关键词:心理护理疼痛情况护理效果
- 120例慢性HBV感染者肝活检病理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肝活检组织学对慢性HBV携带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慢性HBV携带者接受快速经皮肝穿刺,所有患者HBsAg均为阳性,血清转氨酶正常,所有患者病程均大于6个月。结果 120例患者仅4例肝组织活检完全正常,其余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或纤维化。结论肝活检可作为判断慢性HBV携带者纤维化程度、肝病活动性及是否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
- 贾爱红
- 关键词:慢性HBV活检病例
-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在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 2023年
- 探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在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收集来自我院各科室进行检查的4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 TPPA,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三种方法进行了阳性检出率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并与化学发光试验进行了比较。最后的 TPPA试验表明,90个标本为阳性,313个标本为阴性;其中22.33%为阳性。对阳性样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结果比化学发光试验的结果好,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阴性样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化学发光法比较,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ELISA与化学发光方法联用,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及正、负预测值均优于单一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 TPPA相比, ELISA与化学发光两种方法的测定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在血清学的诊断研究中,采取ELISA检测联合化学发光法检测,具有和TPPA一致的检测结果,值得临床推广。
- 贾爱红陈美玲
-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血清学诊断TRUST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