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坤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1
供职机构:简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相关
  • 1篇导管相关感染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事件
  • 1篇型心
  • 1篇血管
  • 1篇血管事件
  • 1篇血液
  • 1篇血液透析
  • 1篇再狭窄
  • 1篇支架内再狭窄
  • 1篇双腔
  • 1篇双腔导管
  • 1篇他汀
  • 1篇替罗非班

机构

  • 3篇简阳市人民医...
  • 1篇四川护理职业...

作者

  • 3篇魏坤
  • 2篇黄祖荣
  • 1篇王英
  • 1篇张勇
  • 1篇彭民建

传媒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西部医学
  • 1篇药学前沿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延长血液透析静脉双腔导管使用时间和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的策略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延长血液透析静脉双腔导管的使用时间和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的方法。方法通过对导管种类的选择,置管前备皮,操作过程的熟练程度,换药方法及频率,导管的维护等诸多细节予以调整改进,比较改进前(对照组,n=96)和改进后(改进组,n=188)置管患者的导管使用时间、导管相关感染率及导管栓塞、脱落情况。结果改进组较对照组导管使用时间延长,导管相关感染率降低,导管栓塞减少且无1例导管自行脱落。结论通过对临时静脉双腔导管的材料选择,置管操作及维护的各个环节调整及改进,可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和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既保证血透顺利进行,又能减轻病员痛苦和费用。
张勇魏坤
关键词:血液透析双腔导管导管相关感染
阿托伐他汀联合秋水仙碱对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ACT)联合秋水仙碱(COL)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简阳市人民医院PCI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治疗方案分为ACT组(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ACT)和联合组(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ACT+COL)。观察指标包括支架内最小管腔内径(MLD)、ISR率、血脂参数[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和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35(IL-35)]。观察并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共纳入患者479例,ACT组249例,联合组230例。两组术后即刻ML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后,两组患者MLD均显著下降(P<0.05),且联合组低于ACT组(P<0.05)。联合组ISR率显著低于ACT组(P<0.05)。两组术前血脂参数、炎症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LDL、TG、TC、hs-CRP较术前均显著下降,而HDL和IL-35较术前均显著上升(P<0.05)。术后12月,两组HDL、LDL、TC和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CT组比较,联合组hs-CRP水平显著降低,而IL-35水平升高(P<0.05)。MACEs方面,联合组心肌再梗死率和任何MACEs事件发生率均低于ACT组(P<0.05),而紧急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率、脑卒中率和心源性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方面,两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出血发生率、血细胞减少发生率、转氨酶升高发生率、肌肉酸痛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和任何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T联合COL可改善PCI术后ACS患者炎症水平,降低ISR发生率和MACEs发生率但对血脂参数影响较小,且不增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王君杨晓瑜黄祖荣魏坤张跃龙王英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片秋水仙碱支架内再狭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20
2020年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比研究,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两组均治疗14 d。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心肌酶指标[肌钙蛋白(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MPA)、血小板α颗粒表面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 75%)明显高于对照组(76. 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 Tn I由(8. 37±1. 72)μg/L降至(4. 55±0. 93)μg/L、CK-MB由(80. 51±16. 29) U/L降至(39. 76±7. 72) U/L、LDH由(122. 64±26. 86) U/L降至(73. 52±15. 67) U/L,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PA、CD62P及CD63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13. 04%、27. 5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抑制患者血小板活性,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
彭民建庞孟春魏坤黄祖荣严辉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替罗非班氯吡格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