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辉

作品数:11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脑梗
  • 7篇脑梗死
  • 7篇梗死
  • 6篇急性
  • 5篇急性脑梗死
  • 4篇疗效
  • 3篇依达拉奉
  • 3篇疗效观察
  • 2篇治疗脑梗死
  • 2篇替罗非班
  • 2篇红花
  • 2篇红花黄
  • 2篇红花黄色素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水解
  • 1篇低剂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机构

  • 9篇海南省琼海市...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9篇杨辉
  • 2篇周世玲
  • 1篇梁梅芳

传媒

  • 2篇河北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红花黄色素进行治疗。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NIHSS与BI评分的结果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NSE、S-100β和MMP-9水平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以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水平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常规异常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抑制血栓形成,保护神经元,有效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杨辉
关键词:红花黄色素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依达拉奉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老年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老年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4例老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及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和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联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血清生化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SE、S-100β以及MMP-9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老年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杨辉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依达拉奉脑蛋白水解物
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NIHSS与Bathe评分的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44.00%,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仅为22.00%和86.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常规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抑制血栓形成,保护神经元,有效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杨辉
关键词:红花黄色素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心率变异及血压节律的相关性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与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心率变异及昼夜血压节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364例,其中伴发OSAHS者178例为伴发OSAHS组,余186例为未见OSAHS组,同期筛选体检健康者180例为健康对照组。观测比较三组昼、夜血压及心率变异等指标。结果伴发OSAHS组患者心率变异及血压节律指标均超过剩余两组(P〈0.01),未见OSAHS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夜间血氧饱和度比较,伴发OSAHS组比剩余两组低( P〈0.01);未见OSAHS组较健康对照组低(P〈0.01)。结论 OSAHS与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率变异、血压节律存在相关性,影响预后,需高度重视。
蒋应星杨辉
关键词:OSAHS脑梗死后遗症睡眠呼吸紊乱指数血压节律
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年
目的:研究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采用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的3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球囊扩张组,另外随机选取35例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静脉溶栓组,再选取35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保守治疗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脑血流灌注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球囊扩张组总有效率高于静脉溶栓组、保守治疗组(P<0.05),静脉溶栓组总有效率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NIHSS评分及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NIHSS评分及MRS评分比术前降低,且球囊扩张组降低幅度大于静脉溶栓组、保守治疗组(P<0.05),静脉溶栓组降低幅度大于保守治疗组(P<0.05);治疗前三组局部脑血流速度(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rC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及局部脑血容积(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rCBF及rCBV较治疗前升高,且球囊扩张组静脉溶栓组升高幅度大于静脉溶栓组、保守治疗组(P<0.05),静脉溶栓组升高幅度大于保守治疗组(P<0.05),治疗后三组MTT比术前降低,且球囊扩张组降低幅度大于静脉溶栓组、保守治疗组(P<0.05),静脉溶栓组降低幅度大于保守治疗组MTT(P<0.05);治疗后球囊扩张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主观生活质量及主观健康状况评分高于静脉溶栓组、保守治疗组(P<0.05),静脉溶栓组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治疗后球囊扩张组环境领域评分高于静脉溶栓组、保�
程飞杨辉周世玲赵航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脑血流灌注
阿替普酶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NIHSS评分的影响被引量:17
2022年
目的:探析阿替普酶(rt-PA)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AIS)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的影响。方法:145例AIS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三组,即联合组(n=49),阳性对照组(n=48),阴性对照组(n=48),阴性对照组予常规治疗,阳性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rt-PA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rt-PA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三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颈动脉斑块积分(Crouse积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7(IL-1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安全性指标,于入院当天、疗程结束后行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表评分(ADL)评价神经功能和自理能力,并以疗程结束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预后判定,≤1分为预后良好,≥2分为预后不良,比较各组预后良好率。结果:疗程结束后,三组C-IMT、Crouse积分、血清hs-CRP、IL-17、VEGF水平及NIHSS评分较入院当天明显降低,而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联合组入院当天至疗程结束后上述指标差值均大于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疗程结束3个月后mRS评分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AIS,能有效降低患者C-IMT、Crouse积分、血清hs-CRP、IL-17、VEGF水平及NIHSS评分,并提高ADL评分,促进患者预后改善。
符金岛杨辉王英霞徐晶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替罗非班血清细胞因子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ACT)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发病在72h内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降纤酶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0例,治疗14d,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并评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FIB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4h内开始治疗的患者显效率高于24h后开始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降纤酶治疗ACT,安全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杨辉
关键词:脑梗死降纤酶疗效观察
家庭式改良Epley法补充性治疗后半规管BPPV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家庭式改良Epley法补充性治疗后半规管BPPV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6月三甲医疗机构确诊的80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按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三甲医疗机构眩晕专科医师给予患者传统Epley法治疗,治疗组:在三甲医疗机构模拟家庭环境,以医患共同参与的医疗模式给予改良Epley法治疗,如患者仍有残余头晕或者位置性眩晕复发,予补充家庭式改良Epley法自我复位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愈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1天及1周后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结果治疗1天后,治疗组治愈率85%,对照组治愈率60%,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治愈率92.5%,对照组治愈率87.5%,两组治愈率相当(P>0.05);治疗1天后、1周后治疗组的DHI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位治疗过程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家庭式改良Epley法能有效、安全的补充性治疗后半规管BPPV,这一医患共同参与的医疗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甘壮钦周世玲付炜杨辉白雅王圆圆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家庭式EPLEY法
低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低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1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低剂量替罗非班+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NIHSS、改良Rankin评分。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NIHSS、改良Rankin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两组出血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替罗非班可有效、安全地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甘壮钦陈雪玲符金岛符小玉程飞王诗淞梁梅芳杨辉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替罗非班氢氯吡格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