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佳星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绵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外伤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畸形
  • 1篇性功能障碍
  • 1篇衣原体
  • 1篇衣原体感染
  • 1篇引产
  • 1篇早期康复
  • 1篇早期康复治疗
  • 1篇支原体
  • 1篇神经丝
  • 1篇生殖
  • 1篇生殖道
  • 1篇生殖道支原体
  • 1篇栓塞
  • 1篇栓塞治疗
  • 1篇缩宫素
  • 1篇缩宫素引产
  • 1篇胎膜
  • 1篇胎膜早破

机构

  • 6篇绵阳市人民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6篇高佳星
  • 3篇何芳
  • 3篇刘健
  • 1篇王豫川
  • 1篇姚晓燕
  • 1篇于雪梅
  • 1篇杨琴
  • 1篇唐爽
  • 1篇蒋燕
  • 1篇陈欣
  • 1篇谭建春
  • 1篇汪叶松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策略分析
2015年
目的分析颅内动静脉畸形临床表现特点,及相关治疗策略,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2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67.4±7.8)岁,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的临床分类及临床表现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32例患者,4例(12.50%)采取保守治疗,预后较好1例(25.0%),预后较差3例(75.0%);6例(18.75%)放射性治疗,预后较好2例(33.3%),预后较差4例(66.7%);7例(21.88%)采取血管内栓塞治疗,预后较好2例(28.6%),预后较差5例(71.4%);15例(46.88%)采取手术治疗,预后较好11例(73.3%),预后较差4例(26.7%)。结论颅内动静脉畸形病情复杂,临床治疗应根据其不同特点综合应用保守方法、栓塞治疗、放射性治疗或者手术治疗等,合理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有助于预后。
刘健高佳星
关键词:保守方法栓塞治疗放射性治疗
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与妇女不孕及性功能障碍的关系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索生殖道支原体与衣原体感染和妇女不孕及性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8年9月于绵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26例不孕患者为不孕组,根据不孕情况分为原发性不孕组(248例)和继发性不孕组(178例),另外随机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418名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统计各组患者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以及混合感染比例.对比不孕组和对照组不同感染情况性功能指标评分,分析生殖道支原体与衣原体感染和妇女不孕与性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继发性不孕组支原体感染发生率、衣原体感染发生率、混合感染发生率均高于原发性不孕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感染发生率最低,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组性唤起、性欲、性生活接受度、性生活频率、性关系满意程度、性高潮、性行为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妇女不孕与妇女性功能障碍呈相关性(P<0.05),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与及性功能障碍呈相关性(P<0.05).结论继发性不孕妇女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衣原体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妇女不孕与性功能障碍呈相关性,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与其性功能障碍呈密切相关性.
姚晓燕唐爽陈欣蒋燕何芳谭建春高佳星于雪梅杨琴王豫川吕连华
关键词: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不孕性功能障碍
足月胎膜早破临床干预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产妇行缩宫素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79例足月产妇的临床资料,依自然临产和引产时间分为12 h内自然临产者(A组),12~24 h自然临产者(B组),12 h未临产行缩宫素引产(C组),24 h未临产行缩宫素引产(D组),比较各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并发症和围产儿病率。结果 D组产妇剖宫产率(χ2=22.881,P<0.001)、宫内感染率(χ2=36.389,P<0.001)和产褥病率(χ2=33.644,P<0.001)均明显高于其它组;D组产妇出生婴儿1 min Apgar评分<7分例数(χ2=8.537,P=0.003),围产儿病率(χ2=10.463,P=0.001)显著高于A组。结论足月产妇中24 h未临产行缩宫素引产将显著增加母婴并发症发生风险,早期干预将减少剖宫产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何芳高佳星
关键词:足月胎膜早破缩宫素引产并发症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绵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7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87例。A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12.5 mg、1日1次,B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25.0 mg、1日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及数目,比较两组患者雌二醇、孕酮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痊愈率、好转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子宫肌瘤数目明显小于A组,孕酮水平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雌二醇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但停药之后极易复发,增大剂量后疗效未明显提高,但不良反应明显增多。
何芳高佳星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疗效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外伤性颅脑损伤大鼠神经丝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脑皮质中神经丝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45只Wistar大鼠按随机原则分为9组,正常对照组、颅脑损伤组(各组于建模后6、12、24、72 h取标本),EPO处理组(各组于建模后6、12、24、72 h取标本),每组5只,采用Myneurolab脑立体定向仪和Benchmark颅脑损伤撞击器制作创伤性颅脑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上述时间点损伤灶周围皮层神经丝的形态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各时间点中神经丝蛋白H(neurofilament H,NF-H)的表达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NF-H含量丰富,呈棕黄色丝状结构,在脑皮质的大椎体细胞层、小椎体细胞层,海马区,胼胝体中表达尤为明显,而颅脑损伤组于脑外伤后6h见NF-H较正常组稀疏,部分结构中断,6~24h内可见神经丝数目进一步减少,排列紊乱加重,至24h破坏程度达到高峰,72 h时上述情况有所缓解,外伤后EPO处理组神经丝数量在各个时间点均比外伤组多,且排列较外伤组整齐.神经丝的密集程度在12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降低.Western blot显示:与正常组相比,颅脑损伤组损伤后6h可见NF-H的表达减少(P<0.05).6~12h内NF-H蛋白表达持续减少(P<0.05),24h后达最低值(P<0.01),72 h时升高(P<0.05).但与颅脑损伤各组比较,EPO处理组NF-H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 EPO对脑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为抑制神经丝蛋白降解.
刘健高佳星汪叶松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创伤性脑损伤神经丝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外伤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6年
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外伤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70例脑外伤偏瘫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组35例。其中参照组发病1个月后入院进行康复治疗,研究组发病后立即入院进行康复治疗。结果 经康复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均明显较参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外伤偏瘫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是加快患者功能康复,减少残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式,应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刘健高佳星
关键词:早期康复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