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建涛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脂肪
  • 2篇棕色脂肪
  • 1篇秀丽线虫
  • 1篇孕期
  • 1篇孕期暴露
  • 1篇三氯生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学
  • 1篇生物信息学分...
  • 1篇生殖
  • 1篇年龄
  • 1篇子代
  • 1篇小鼠
  • 1篇后代
  • 1篇非编码
  • 1篇肥胖
  • 1篇分化
  • 1篇分化功能
  • 1篇UC
  • 1篇长链

机构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新乡医学院第...
  • 2篇南京市妇幼保...
  • 1篇南阳市中心医...

作者

  • 3篇陈建涛
  • 2篇季晨博
  • 2篇郭锡熔
  • 2篇王家勤
  • 2篇崔县伟
  • 1篇胡云
  • 1篇付子毅
  • 1篇宋雪民
  • 1篇刘静

传媒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年份

  • 3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小鼠棕色脂肪成脂分化功能随年龄增加的变化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C57BL/6J小鼠棕色脂肪成脂分化功能随着年龄增加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0周(初生)、4周、8周、12周C57BL/6J雌雄小鼠各4只,分别取其肩胛部的棕色脂肪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来鉴别其棕色脂肪,之后提取棕色脂肪的总RNA,并对总RNA的质量进行鉴定。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0周、4周、8周、12周C57BL/6J小鼠棕色脂肪成脂分化相关基因PPARα、C/EBPα、PGC-1α、PPARγ、FOXC2、BMP7的表达水平。结果解耦联蛋白-1(UCPl)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阳性着色较深的为C57BL/6J小鼠棕色脂肪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成脂分化基因的表达量随着小鼠年龄增加逐渐降低,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ARα(F=11.96,P〈0.0001)、C/EBPα(F=9.39,P〈0.0001)、PGC-1α(F=17.21,P〈0.0001)、PPARγ(F=13.11,P〈0.0001)、FOXC2(F=12.23,P〈0.0001)、BMP7(F=16.44,P〈0.0001)]。结论小鼠棕色脂肪成脂分化能力随着小鼠年龄增长逐渐减退,活性逐渐降低。但其功能的调控因素尚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陈建涛崔县伟季晨博郭锡熔王家勤
关键词:棕色脂肪年龄成脂分化
长链非编码RNA uc.417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在棕色脂肪细胞中的表达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对长链非编码RNA(lncRNA)uc.417进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可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并初步研究其在棕色脂肪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应用UCSC在线数据库获取lncRNA uc.417的序列、位置,并分析其特征;应用Ensemble数据库预测lncRNA uc.417靶基因。分离C57BL/6J小鼠肩胛部棕色脂肪,胶原酶法消化、接种培养并诱导其向成熟的棕色脂肪细胞分化。采用逆转录PCR法检测lncRNA uc.417,同源异型基因B6(HOXB6)及同源异型基因B7(HOXB7)在棕色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采用t检验比较三者在分化过程第0-10天的表达差异。结果lncRNA uc.417在各物种之间高度保守,其序列所在染色体区域存在众多顺式作用元件结合位置以及大量表观遗传调控线索,可能的调控靶标为HOXB6与HOXB7。lncRNA uc.417在分化过程D4天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D2(2.07±0.77比0.89±0.18,t=4.103,P〈0.01),分化过程D8天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D6(10.68±3.28比3.12±0.88,t=-4.238,P〈0.01)。结论 lncRNA uc.417在棕色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表达量逐渐增加,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可能通过调控下游靶基因,参与棕色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
荣灿崔县伟相俐至陈建涛刘胤烨胡云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生物信息学棕色脂肪肥胖
孕期暴露三氯生对秀丽线虫子代运动、生殖的影响
2015年
目的:观察三氯生(TCS)对秀丽线虫子代(F1)运动能力、后代数目及世代时间等生物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实验设置对照组和4个TCS暴露组,浓度分别为100 nmol/L、1μmol/L、10μmol/L、20μmol/L,暴露时间为24 h,观察TCS对线虫头部摆动频率、身体弯曲频率、后代数目及世代时间的影响。结果1.对照组, TCS 100 nmol/L、1μmol/L、10μmol/L、20μmol/L水平暴露后,F1头部摆动频率分别为(109.40±8.61)次/min、(84.70±7.82)次/ min、(76.35±7.44)次/ min、(74.74±5.93)次/ min、(71.95±4.19)次/min,头部摆动频率显著下降(F=62.245,P〈0.01)。2.对照组,TCS 100 nmol/L、1μmol/L、10μmol/L、20μmol/L水平暴露后,对秀丽线虫F1身体弯曲频率分别为(19.94±2.46)次/20 s、(15.13±1.99)次/20 s、(14.63±2.31)次/20 s、(14.69±1.96)次/20 s、(12.00±1.86)次/20 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636,P〈0.01)。3.对照组,TCS 100 nmol/L、1μmol/L、10μmol/L、20μmol/L水平暴露后,F1后代数目分别为(286.83±6.01)条、(273.33±6.41)条、(214.17±7.25)条、(173.67±9.20)条、(118.50±6.98)条,与对照组比较,暴露在100 nmol/L、1μmol/L、10μmol/L、20μmol/L TCS中的秀丽线虫F1个体的后代数目分别降低了4.71%、25.60%、39.45%、58.67%,且TCS暴露后秀丽线虫的世代时间缩短了2.14%~5.38%(F=27.520,P〈0.01)。结论秀丽线虫在TCS暴露后,运动能力受到严重影响,产卵率降低导致后代数目减少,繁殖速率加快且与TCS浓度存在量效关系。
刘静陈建涛党宛玉季晨博付子毅郭锡熔宋雪民王家勤
关键词:三氯生秀丽线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