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东
- 作品数:55 被引量:177H指数:8
- 供职机构: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 福建漳州地热水水化学及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
- 2023年
- 对漳州地区的地热水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及相关分析测试工作,系统研究了地热水的水化学组分、氢氧同位素特征以及大气降水与海水的混合作用,并计算了补给高程。结果显示,研究区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为Cl-Na·Ca型和HCO_(3)-Ca·Na型。Cl-Na·Ca型地热水封闭性好,处在较停滞状态,矿化度较高;HCO 3-Ca·Na型地热水封闭性差,活动性强,矿化度较低。研究区地热水与围岩之间同位素交换作用不强烈,热储温度不高。地热水的离子组分比、Cl^(-)-δD和Cl^(-)-δ^(18)O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地热水组分受海水与大气降水混合作用的影响。地热水具有较高的补给高程,范围为500~1200 m,大气降水是其来源的主要补给。地热水热储温度为80~140℃,属于中低温水热资源。
- 杨旎王安东孙占学陈向阳豆保娜武超峰
- 关键词:地热水水化学氢氧同位素水岩作用
- 造山带大陆地壳的组成与演化:来自中国东南地区三维地壳模型的约束
- 大陆地壳的化学组成对于我们认识并理解地壳的起源和演化历史是十分基础和关键的。其中造山带地壳约占全球大陆地壳的30%,但对于其化学组成仍然没有很好的约束。本文以具有典型造山带特征的中国东南地区为研究区域,分析并收集了研究区...
- 孙瑶高若菡李志伟王安东韩然习宇飞刘金高
- 论对赣中周潭群成因的再认识被引量:2
- 2016年
- 赣中周潭群位于扬子陆块、华夏陆块与华南加里东期褶皱带的交汇部位,由于经历了多期构造地质作用,对其成因认识一直存在争议。从构造地质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角度出发,对其形成与演化提出新的认识。结果显示周潭群中的变基性岩形成于中元古代,而变沉积岩形成于830~820Ma,并共同经历了加里东期变质作用,宜将周潭群重新命名为周潭杂岩。新元古代的大洋俯冲作用及古生代陆内造山作用是解释周潭群形成与演化的理想模型。
- 王安东胡宝群凡秀君陶继华赖小东李小聪万建军
- 关键词:赣中周潭群陆内造山
- “岩浆岩石学”实验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以东华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被引量:4
- 2017年
- "岩浆岩石学"是"岩石学"系列课程的重要分支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实践教学是保证该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岩浆岩石学"作为东华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一门学位课程,其实验课程教学历来受到学校的关注与支持。从教学大纲、教学平台、教学方法、考核机制四个方面,阐述了学校近年来在"岩浆岩石学"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取得的发展与进步,旨在与同行专家共同探讨,推动"岩浆岩石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 陶继华曹俊王安东赖小东
- 关键词:实验课程教学实践教学
- 漳州地区岩石放射性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圈热结构被引量:23
- 2015年
- 对漳州地区的地表和钻孔岩石进行了岩石密度、放射性生热元素含量和岩石导热率测试。结果显示,岩石密度的平均值在2.60 g/cm^3左右,与世界范围内花岗岩的密度平均值一致;花岗岩放射性生热率的平均值为3.7μW/m^3,高于中酸性火山岩和基性岩脉等其他类型岩石的放射性生热率值,热贡献率主要来自Th和U的放射性衰变热。研究区岩石导热率的平均值为2.83W/mK,接近世界范围内上地壳岩石的平均值。结合前人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热学研究成果,认为地幔对地表热流贡献率要高于地壳,漳州地区为典型的"冷壳热幔"型岩石圈热结构。
- 王安东孙占学刘金辉胡宝群万建军杨立中
- 关键词:导热率
- 具铀资源特色地球化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以东华理工大学地球化学专业为例被引量:5
- 2016年
- 在地球化学专业办学过程中,培养特色方向型人才是高校优势资源充分挖掘的必然结果。文章对东华理工大学地球化学专业的铀资源特色培养提出一些思路和见解,提出了理论课程体系、创新意识培养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构建具有铀资源特色的地球化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 赖小东何炜静王安东陶继华
- 关键词:地球化学教学改革
- 江西省实测地表热流值及特征被引量:8
- 2017年
- 综合已有资料,共收集25个江西省大地热流数据。全省实测热流平均值为70.14 mW/m^2,略高于全球大陆热流平均值。根据其热流值特点,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可分为3个热流对比区——赣北、赣中、和赣南地区。赣北和赣南地区分别处于扬子地块东南缘江南造山带和华夏地块华南造山带中,实测地表热流平均值分别为58.0、76.03 mW/m^2。赣中包括赣东北地区受到华夏和扬子地块对接碰撞影响,经历沉积、推覆作用和岩浆作用等地质活动,表现出较高的地表热流值72.21 mW/m^2。自赣北、经赣中到赣南,地表热流值越来越高,反映了不同区域在岩石组成、放射性生热元素含量、地壳厚度、构造活动和岩石圈热结构上的差别。
- 林乐夫王安东孙占学万建军李小聪罗贤文
- 关键词:岩石圈热结构
- 赣江流域河流沉积物物源示踪研究:来自碎屑锆石U-Pb年龄证据的约束
- 李小聪王安东万建军林乐夫
- 皖南太子山含矿岩体辉钼矿Re-Os年龄与硫同位素特征
- 2018年
- 皖南绩溪县太子山含矿岩体位于皖南绩溪县北东侧,为下扬子地块南缘与华夏地块的结合部位,属近年来该地区钨钼找矿新突破。太子山单元从属于伏岭复式岩体,辉钼矿化多呈细脉状及浸染状产出于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中,为获得其成矿年龄,首次对7件辉钼矿样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数据显示,辉钼矿模式年龄介于(132.8±2.0)140.5±2.0Ma,加权平均年龄为(135.8±2.2)Ma,等时线年龄为134.6±3.5 Ma,与伏岭岩体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133.9±1.1 Ma)高度一致,表明太子山单元成矿作用发生于早白垩世,且成矿与岩体关系密切。辉钼矿Re质量分数介于0.706×10-612.190×10-6,平均值为4.648×10-6,表明成矿物质以壳源为主。4件辉钼矿δ34SV-CDT值介于7.20‰8.00‰,平均值为7.725‰,显示成矿物质硫源主要来自于岩浆热液。综合研究表明,研究区成矿时代处于中国东部中生代大爆发成矿的第2阶段,即构造体制大转折阶段。其与周边长江中下游及钦杭成矿带中典型钼矿床类似,同为中国东部燕山期大规模岩浆作用的产物,反映了当时该地区软流圈上涌、岩石圈伸展减薄、壳幔混合作用逐渐加强的动力学背景。
- 万建军王安东丁宁刘成东陶继华李小聪李小聪李超
- 关键词:辉钼矿RE-OS定年S同位素
- 蚌埠老山含石榴子石片麻状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对华南俯冲陆壳再循环的意义被引量:15
- 2009年
- 对华北板块东南缘蚌埠隆起区内凤阳县老山含石榴子石片麻状花岗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阴极发光图像显示所研究样品中锆石通常具有核-幔-边结构。其中,核部年龄为新元古代(一个谐和年龄为673Ma±12Ma)、幔部年龄为三叠纪和具有岩浆结晶环带的边部年龄为159Ma±2Ma。锆石边部明显具有岩浆结晶环带以及高的Th/U比值(一般为0.14~0.45),其年龄代表该岩石的形成时代;幔部具有低的Th/U比值(一般为0.02~0.15),为变质成因;而核部常具有岩浆结晶环带,有时因重结晶等原因而模糊,其年龄应代表源区岩石的形成时代。由于继承锆石的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并经过印支期变质作用,这些年龄记录与大别山超高压岩石一致。因此,证明老山含石榴子石片麻状花岗岩为159Ma±2Ma,其为经历了三叠纪多期变质作用改造的华南俯;中陆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即由华南三叠纪俯冲陆壳物质再循环的结果。而华北板块通东南缘深部存在华南俯冲陆壳岩石,进一步证实在中生代华南板块至少已俯冲至蚌埠地区。
- 王安东刘贻灿古晓锋李曙光颉颃强
- 关键词:锆石SHRI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