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晓伟
- 作品数:23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O2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术与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评估CO2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术(CO2 laser-assisted sclerectomy surgery,CLASS)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的临床疗效,并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探讨手术区域房水引流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在石家庄市第一眼科医院青光眼科接受CLASS(28例28眼)与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手术(28例28眼)的POAG患者,分析两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变化,术后滤过泡形态、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3个月,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显著低于术前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组眼压较CLASS组眼压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ASS组完全成功率为64.29%,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组完全成功率为7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滤过泡形态:CLASS组L型滤过泡12眼,H型滤过泡16眼;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组L型滤过泡20眼,H型滤过泡8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脉络膜脱离、浅前房,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LASS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降眼压方法,经小梁网、巩膜、脉络膜途径引流房水,远期效果良好,是治疗POAG的有效方法。
- 闫晓伟唐广贤张恒丽李凡马丽华耿玉磊张金玲
- 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超声生物显微镜
- 剥脱性青光眼黄斑厚度与视野平均缺损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比较早中期、晚期剥脱性青光眼(PXG)患者及正常人黄斑厚度的差异,探讨黄斑厚度与视野平均缺损(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治疗的早中期PXG患者33例33眼作为早中期PXG组,晚期PXG患者24例24眼作为晚期PXG组。同期纳入性别、年龄及屈光度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4人34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测量并比较3个组患者黄斑各区厚度及体积差异,对黄斑厚度与视野MD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早中期PXG组和晚期PXG组平均黄斑厚度分别为(305±15)、(297±15)和(287±17)μm;平均黄斑体积分别为(0.94±0.05)、(0.91±0.05)和(0.89±0.05)μm^3。3个组鼻内环、上内环、颞内环、下内环、上外环和颞外环、下外环区的黄斑厚度及体积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厚度=4.226、9.335、12.133、10.115、11.298、8.243、12.142,均P<0.05;F体积=3.812、9.152、12.774、8.889、11.284、7.937、11.652,均P<0.05),早中期PXG组上内环、颞内环、下内环、上外环和颞外环区黄斑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晚期PXG组下内环、颞内环区黄斑厚度均较早中期PXG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晚期PXG组内、外环各区黄斑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与早中期PXG组黄斑各区厚度与视野MD均无相关性(均P>0.05),晚期PXG组鼻内环、上内环、颞内环区黄斑厚度与视野MD均呈正相关(r=0.527、0.544、0.417,均P<0.05)。结论SD-OCT可定量分析黄斑厚度变化,联合视野检查可作为PXG诊断分期和随访的重要参考指标。
- 李凡唐广贤马丽华耿玉磊张恒丽闫晓伟张青
- 关键词:光相干断层扫描剥脱性青光眼黄斑厚度
- 睫状体光凝术和改良式Ahmed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 张恒丽唐广贤卢文胜闫晓伟刘婕李凡耿玉磊马丽华李兴茹
- 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是二十一世纪防盲治盲的重点。难治性青光眼由于病情复杂,常规手术成功率仅为11%~52%,为提高其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后并发症,该课题对难治性青光眼进行了临床研究。课题针对人工晶体眼青光眼、抗...
- 关键词:
- 关键词:难治性青光眼
- 剥脱性青光眼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临床分析
- 李凡唐广贤马丽华耿玉磊张恒丽闫晓伟
- 剥脱性青光眼视盘RNFL厚度与视野平均缺损相关性分析
- 李凡唐广贤张恒丽闫晓伟马丽华耿玉磊张青
- 剥脱性青光眼与剥脱综合征黄斑厚度及体积比较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对比分析剥脱性青光眼(PXG)、剥脱综合征(PEX)患者及正常人(CON)黄斑厚度及体积的差异。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性选取2014 年5 月至2017 年5 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PXG病例31例(31眼),PEX病例16例(16眼)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CON 34例(34眼)分别作为PXG组、PEX组、CON组。3 组纳入人员均进行黄斑区OCT-3D模式扫描,并对黄斑各区厚度及体积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CON组、PEX组、PXG组黄斑平均厚度分别为(305±15)μm、(299±12)μm、(289±18)μm,黄斑平均体积分别为(0.94±0.05)μm3、(0.92±0.03)μm3、(0.89±0.06)μm3。3组间黄斑厚度总体差异在鼻内环(NIM)、上内环(SIM)、颞内环(TIM)、下内环(IIM)、上外环(SOM)、颞外环(TOM)、下外环(IOM)区有统计学意义(F=4.887、8.987、7.889、9.489、6.462、6.464、7.964,P 〈 0.05),在中心凹厚度(CMT)、中央区(CSF)、鼻外环(NOM)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体积总体差异在NIM、SIM、TIM、IIM、SOM、TOM、IOM区有统计学意义(F=4.352、8.697、7.920、8.513、6.185、6.411、9.095,P 〈 0.05),在CSF、NOM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PXG组与CON组相比,黄斑厚度在NIM、SIM、TIM、IIM、NOM、SOM、TOM、IOM区变薄(P 〈 0.05);黄斑体积在NIM、SIM、TIM、IIM、NOM、SOM、IOM区变小(P 〈 0.05)。PXG组与PEX组相比,黄斑厚度及体积在SIM、IIM、SOM区变薄(P 〈 0.05)。结论:与PEX患者及正常人相比,PXG患者黄斑厚度变薄、体积变小,监测黄斑厚度的变化对PXG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 李凡唐广贤张青张恒丽闫晓伟马丽华耿玉磊
-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剥脱性青光眼剥脱综合征黄斑厚度
- 剥脱性青光眼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研究
- 2019年
- 目的比较剥脱性青光眼(PXG)、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及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变异系数(CV)及六角型细胞比例(HE)差异。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性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PXG患者72例(72只眼)、POAG患者75例(75只眼)及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CON)68例(68只眼)分别作为PXG组、POAG组及CON组。所有纳入人员均测定角膜ECD、CV及HE值,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PXG组、POAG组及CON组角膜ECD分别为(2308.20±430.70)个/mm^2;(2579.65±322.91)个/mm^2及(2655.74±317.58)个/mm^2。3组间角膜ECD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76,P=0.000),两两比较显示,PXG组角膜ECD低于POAG组及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POAG组角膜ECD低于CO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9)。3组间CV及HE值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25,P=0.975;F=0.132,P=0.877)。结论 PXG眼角膜ECD低于POAG眼,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更加注意对PXG患者角膜内皮的保护。
- 李凡唐广贤马丽华耿玉磊张恒丽闫晓伟
- 关键词:剥脱性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角膜内皮细胞
- OCT对剥脱综合征神经纤维层厚度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应用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SD-OCT)比较剥脱性青光眼(PEG)、剥脱综合征(PES)与正常人群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差异。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治疗的连续PEG病例42例(46只眼)作为PEG组,平均年龄(74. 07±5. 30)岁,PES病例31例(35只眼)作为PES组,平均年龄(76. 57±7. 20)岁,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42例(42只眼)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74. 24±6. 95)岁。应用频域OCT分别测定3组人群平均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及鼻侧、鼻上、颞上、颞侧、颞下、鼻下神经纤维层厚度,共7个部位数值,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PEG组平均、鼻侧、鼻上、颞上、颞侧、颞下、鼻下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分别为:(66. 24±22. 70)μm、(53. 20±15. 95)μm、(72. 80±32. 40)μm、(79. 22±36. 63)μm、(57. 24±17. 67)μm、(84. 30±39. 00)μm、(72. 89±30. 98)μm; PES组相应参数分别为:(95. 34±13. 63)μm、(73. 80±14. 27)μm、(103. 60±25. 08)μm、(122. 43±25. 91)μm、(73. 63±19. 62)μm、(133. 49±28. 59)μm、(108. 14±22. 90)μm;对照组相应参数分别为:(105. 57±9. 81)μm、(78. 05±17. 73)μm、(117. 95±30. 18)μm、(145. 29±16. 07)μm、(73. 50±12. 01)μm、(152. 17±18. 40)μm、(124. 74±22. 76)μm。3组人群的7个部位神经纤维层厚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EG组较PES组、PEG组较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PES组较对照组,除鼻侧、颞侧神经纤维层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253> 0. 05、P=0. 973> 0. 05)外,其他部位神经纤维层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PES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已普遍变薄,提示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PES患者的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及早予以干预,减缓视功能的损害。
- 马丽华李凡唐广贤张恒丽闫晓伟耿玉磊
- 关键词:剥脱性青光眼剥脱综合征神经纤维层厚度相干光断层扫描
- 针刺分离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后无功能滤过泡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对比分析针刺分离治疗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后和小梁切除术后无功能滤过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6年12在石家庄市第一眼科医院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随访中连续出现的无功能滤过泡者69例(81只眼),其中,30例(34只眼)为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后(引流钉组);39例(47只眼)为复合小梁切除术后(小梁组)。分别对青光眼术后无功能滤过泡者行滤过泡旁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或氟尿嘧啶联合针刺分离。观察针刺分离前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情况,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针刺分离前引流钉组和小梁组的眼压分别为(33.96±4.10)mmHg和(32.50±3.63)mmHg,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分离后1个月和6个月,引流钉组患者眼压分别降至(12.15±3.53)mmHg和(13.56±3.15)mmHg,小梁组分别降至(12.64±3.08)mmHg和(14.60±4.27)mmHg,与针刺分离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1),针刺分离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分离前后两组患者角膜内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分离后功能滤过泡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分离后早期并发症主要有结膜下出血、前房延缓形成、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和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引流钉组明显低于小梁组,差异有显著性(χ~2=6.26,P=0.01)。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滤过泡渗漏、滤过区结膜糜烂等并发症。结论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或氟尿嘧啶联合针刺剥离对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后无功能滤过泡的修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张恒丽唐广贤李凡闫晓伟马丽华耿玉磊
-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针刺分离
- 睫状体光凝治疗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评价经巩膜睫状体激光光凝治疗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10例(10眼)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的患者采用经巩膜睫状体激光光凝术降眼压治疗。随访并记录手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视力、眼部症状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未用药时平均眼压(40.3±4.61)mm Hg,平均随访时间(14±5.3)月。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分别为(17.3±3.85)mm Hg、(16.4±4.39)mm Hg、(15.2±3.09)mm Hg和(15.3±3.35)mm Hg,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视力提高者3眼、无变化者7眼。术前所有患者的眼部胀痛等不适症状术后均缓解,随访中未发现眼球萎缩等并发症。结论经巩膜睫状体激光光凝术安全有效,可作为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青光眼患者降眼压的首选治疗方法。
- 张恒丽唐广贤闫晓伟刘婕李凡耿玉磊李兴茹马丽华
- 关键词: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