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炜 作品数:14 被引量:57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3种氨甲环酸用药方式对髋关节置换的止血效果比较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3种氨甲环酸用药方式对髋关节置换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20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50例。其中A组作为对照组,不使用氨甲环酸;B组在关闭伤口后立刻给予100 ml生理盐水+0.5 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C组则在缝合关闭伤口前给于患者100 ml生理盐水+3 g氨甲环酸浸泡5 min;D组则在关闭伤口后,通过引流管注射100 ml生理盐水+2 g氨甲环酸。所有患者在术后4 h内完全夹闭引流管,然后完全打开引流,术后48 h拔出引流管。比较4组患者术后的引流量、血红蛋白水平、总失血量、凝血常规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C、D 3组患者术后的引流量和总失血量显著较低,且D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术后6、24、72 h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与A组比较,B、C、D 3组患者在术后6、24、72 h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较高,且D组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PT、APTT、TT、FIB水平在术后的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D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局部用药方式的止血效果优于静脉滴注,并且引流管逆行注射的用药方式效果最好。 李志鲲 沈光思 陈超 李一凡 王嘉 杨伟 徐炜关键词:氨甲环酸 髋关节置换 不同给药方式 止血 血栓 锁骨钩钢板与锁骨外侧延伸端锁定接骨板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比较锁骨钩钢板与锁骨外侧延伸端锁定接骨板治疗Nee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2010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35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A组(20例)与B组(15例),A组采用锁骨钩钢板进行治疗,B组采用锁骨外侧延伸端锁定接骨板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A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与内固定松动各1例,B组未发生,而B组的肩部疼痛与活动受限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显示,两组外展与外旋两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疼痛程度、活动水平、前屈、内旋、肌力评分及Constant-Murley总分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优良率为75.0%,B组为86.7%,B组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锁骨外侧延伸端锁定接骨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较锁骨钩钢板更为可靠、有效。 徐炜 唐献忠关键词:锁骨钩钢板 骨科手术中骨水泥填充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20年 骨科手术中骨水泥的应用始于全髋关节置换术,John Charnley用冷固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将丙烯酸杯连接到股骨头和金属股骨假体中认识到骨水泥很容易用于填充骨髓腔并且与骨形态混合。到了20世纪70年代,骨水泥开始被临床广泛用于假体固定,骨水泥使用率开始逐步上升。椎体成形术中需要将骨水泥注入患者的伤椎内以达到稳定脊柱的作用,因此作为填充材料的骨水泥选择十分重要。为了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并减少其副作用,关于骨水泥的进一步研究仍在继续。笔者就骨科手术中骨水泥填充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报道如下。 贾建军 李大川 徐炜 朱晓东 李志鲲(审校)关键词:骨水泥填充 椎体成形术 骨髓腔 骨科手术 股骨假体 关键椎置钉与连续置钉治疗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对比关键椎置钉与连续置钉矫正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施行关键椎手术矫正的AIS病例54例(A组)与既往连续置钉病例54例作对比研究(B组),收集术前、术中及术后各项侧凸相关指标。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2组各项数据。结果 A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腰椎矫正各指标与B组各指标均类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融合节段数、置钉数、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总输血量及住院天数均要小于B组。结论对于LenkeⅠ型AIS患者,关键椎置钉技术与连续置钉技术具有相似矫形效果,但关键椎置钉技术大幅度减少了患者的手术风险,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及医疗费用。 李志鲲 陈超 徐炜 李明 朱晓东关键词: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GenantⅢ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PPSF)联合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GenantⅢ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使用PPSF联合PVP治疗的83例GenantⅢ度OVCFs患者(联合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9例,女64例,年龄(73.6±11.0)岁。并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行单纯PVP治疗的8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5例,女68例,年龄(75.5±10.6)岁。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6、12、24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日常腰椎活动功能障碍进行评估,并观察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的随访时间>2年,联合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4.3±10.2)个月及(27.5±14.8)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 d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个月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ODI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高于联合组。结论:PPSF联合PVP治疗GenantⅢ度OVCFs在椎体高度丢失、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方面优于单纯PVP。 李志鲲 徐又佳 徐炜 朱晓东 李光飞 陈超 李一凡 王奕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5年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方法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PIPOST"模式构建循证护理问题,根据"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自上至下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指南网站、专业协会网站及国内外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运动干预的临床指南、共识、系统评价、最佳实践、证据总结等相关证据。筛选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6月15日。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指南3篇,系统评价6篇,随机对照试验5篇。从运动原则、运动评估、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和时间、运动监测6个方面汇总形成了25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汇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史君伟 蔡德慧 王鑫浩 郑金龙 康薇 徐炜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运动干预 循证护理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高龄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镇痛和术后谵妄的影响 被引量:21 2021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FNB)联合全身麻醉对高龄膝关节镜手术(AKS)患者的镇痛和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将82例接受单侧AKS治疗的膝关节病变高龄患者随机分为FNB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FNB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FNB联合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全身麻醉,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患者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 1)、切皮前(T 2)、手术30 min(T 3)、术毕时(T 4)和术后30 min(T 5)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以及围术期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术后谵妄发生率。结果在T 2~T 5时,FNB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的MAP、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T 1时,心率均高于T 1时(均P<0.05),而FNB组患者的MAP、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变化不明显。FNB组术中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术后48 h PCIA用药量、苏醒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3 d内谵妄发生率均少于、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高龄AKS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FNB联合全身麻醉可有效地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中及术后麻醉药物用量,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顾志俭 周海军 徐炜关键词:膝关节镜手术 超声引导 股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镇痛 下颈椎骨折伴脱位的治疗策略选择 被引量:4 2016年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发展,脊柱脊髓损伤病例明显增多,下颈椎损伤也明显增加。而伴有小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在牵引下很难达到完全复位,应早期进行手术治疗,这一点已经达成共识。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针对下颈椎骨折伴脱位的治疗策略的研究,比较各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探讨并评估在下颈椎骨折伴脱位时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治疗策略。 徐炜 朱晓东 陈超 李一凡关键词:手术 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椎弓根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 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椎弓根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疗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一20014年6月胸腰椎单节段无脊髓损伤的骨折患者共58例,经伤椎与邻椎单节段椎弓根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治疗前... 白建忠 徐炜 于荣华 梁朝革关键词:椎弓根钉棒系统 胸腰椎骨折 干燥综合征患者干眼症状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5年 目的总结干燥综合征(SS)患者干眼症状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PIPOST”模式构建循证护理问题,根据“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自上至下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等国内、外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SS患者干眼症状管理的临床决策、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等相关证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2月18日。筛选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对不同类型的文献分别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证据,采用JBI证据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年版)对纳入的证据进行分级及推荐。结果(1)一般情况:共纳入文献11篇,其中临床决策4篇、临床指南2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1篇。(2)文献质量:11篇纳入文献的质量整体较高。(3)最佳证据:共从9个方面汇总了23条证据。首先明确管理目标,依托主、客观评估工具建立动态监测基线,筛查可控风险因素;继而通过多学科资源整合制定分层干预方案,涵盖基础药物治疗优化、特殊场景风险控制、分级症状应对策略以及医源性操作警示;最终通过全周期健康教育体系巩固管理成效,以提升SS患者干眼管理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最终实现症状控制与生活质量的协同改善。结论本研究汇总的SS患者干眼症状管理的最佳证据,包括9个方面,23条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开展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史君伟 王鑫浩 徐炜关键词:干燥综合征 干眼 循证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