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楠 作品数:12 被引量:90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电子电信 生物学 经济管理 更多>>
相干光路的直接探测多普勒激光雷达设计 被引量:6 2017年 提出了一种能在高海拔区域工作的相干光路的直接探测多普勒激光雷达系统。系统设计借鉴了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系统的光路,利用大气分子散射光进行风速测量,采用偏振分光棱镜和1/4波片组成光开关,配合收发合置的望远镜,简化了直接探测系统的光路,提高了光路稳定性;采用腔长固定式的标准具,脉冲激光器波长为可调谐,经优化,调谐范围约10GHz,完成了系统的仿真设计和设备选型工作。 张楠楠 张楠楠 韩於利 陈廷娣 周安然 孙东松关键词:遥感 激光雷达 可调谐激光器 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根腐病研究现状及趋势 2024年 根腐病是一种危害作物根部和严重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世界性病害.基于VOSviewer软件,以Web of Science收录的1982-2022年间相关文献为数据源,综述根腐病的发生、防治和研究态势,总结根腐病的宿主、病原微生物、致病因素、生防菌研究情况以及研究力量分布、研究热点和趋势.相关研究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印度是最为活跃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重点关注的是大豆、小麦、番茄等重要粮食和蔬菜作物,其中豆科植物最易被侵染,镰孢菌(Fusarium)、丝核菌(Rhizoctonia)、疫霉菌(Phytophthora)、腐霉菌(Pythium)最具破坏性和最普遍存在;根腐病的发生受土壤环境条件、宿主植物、农业管理措施、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各因素之间存在的协同作用是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的重要因素;报道的生防菌主要以芽孢杆菌(Bacillus)、木霉菌(Trichoderma)、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为主.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生防菌的定殖、植物病害胁迫的抗性反应以及根腐病的田间管理一直是根腐病研究领域的热点内容;利用表型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高通量基因型分型和新一代测序技术在分子层面探究根腐病的致病机制、识别与病原体抗性或易感性有关的基因、培育抗性品种、开发并提高生物防治效果,是目前和未来该研究领域重点关注的内容. 陈晓霞 陈晓霞 李梦玮 李婧怡 徐彬弘 张楠楠 张楠楠关键词:根腐病 宿主植物 病原微生物 生物防治 丛枝菌根真菌联合拮抗菌对花椒根腐病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究丛枝菌根真菌联合2种拮抗菌对花椒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效果,为解决花椒根腐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草酸青霉HB21⁃1(Penicilium oxalicum)、枯草芽孢杆菌HX11(Bacillus subtilis)以单独或联合接种的方式,开展花椒根腐病的盆栽防效试验,以评价不同组合处理下的防治效果,并以染色镜检法测定AM真菌侵染率,再分别测定花椒根部防御酶活性、土壤酶活性初步探究生防机制。【结果】病原菌单独处理下的花椒根腐病发病率为86.67%,AM真菌+HB21⁃1+HX11联合处理下的花椒根腐病发病率最低,为13.33%,防治效果达78.89%,其次为HB21⁃1+HX11、AM真菌+HB21⁃1处理,防治效果分别为62.78%和57.12%。AM真菌+HB21⁃1+HX11处理下的AM真菌侵染率最高,为52.22%,而AM真菌单独处理下的侵染率最低,为24.89%。60 d时AM真菌+HX11处理下的花椒根部SOD、PAL酶活性最高,AM真菌+HB21⁃1处理下的花椒根部POD酶活性最高,且植株防御酶活性随时间均呈上升趋势。AM真菌、枯草芽孢杆菌HX11能促进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活性随时间显著升高,草酸青霉HB21⁃1能促进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升高。【结论】AM真菌+草酸青霉HB21⁃1+枯草芽孢杆菌HX113种生防菌联合处理对花椒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且该菌株组合处理下的AM真菌侵染率最高。随时间推移,AM真菌和拮抗菌处理下的花椒根部POD、SOD和PAL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且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活性也呈上升趋势,土壤蔗糖酶活性稍有下降,但均高于病原菌处理组,表明AM真菌、HB21⁃1和HX11能不同程度地诱导花椒植株防御酶活性、土壤酶活性的升高,具备一定的生防应用潜力。 李梦玮 陈晓霞 陈晓霞 李婧怡 张楠楠 张楠楠关键词:花椒 根腐病 丛枝菌根真菌 枯草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森林植被对土壤团聚体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2年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主体,具有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重要生态功能。植被类型是影响土壤团聚体形成和微生物特性的重要因子,研究森林植被类型对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丰富生物多样性及缓解全球变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森林植被和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团聚体的相互影响及交互作用,均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研究重点阐述了森林植被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及稳定性、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等方面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团聚体与微生物方面的研究重点,以期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和可持续健康发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任廷菊 田静青 王彦杰 张楠楠关键词:森林植被 土壤团聚体 土壤微生物 我国中纬度地区多普勒激光雷达准零风层多季节观测与分析 被引量:4 2020年 一台基于分子双边缘鉴频技术的车载瑞利多普勒激光雷达系统,于2014年至2016年先后在山西忻州(38.42°N 112.72°E)和甘肃酒泉(39.74°N 98.49°E)地区对平流层风场进行连续观测。观测结果表明:18~25 km范围内,酒泉春、秋季节以及忻州冬季均出现了准零风层大气结构,并伴有明显的上下浮动现象,该准零风层结构与2011年夏季新疆乌鲁木齐(42.1°N 87.1°E)多普勒激光雷达系统观测到的结果具有明显差异。分析认为:由于5月与10月处于短暂的季节过渡时期,中纬度地区平流层东风环流尚未稳定导致零风线的上下浮动;2015年1月忻州地区出现平流层准零风层与平流层爆发性增温有关。 王元祖 韩於利 孙东松 韩飞 韩飞 周安然 唐磊关键词:多普勒激光雷达 平流层 “净矿”出让关键问题探索与解决方法研究 2023年 在收集整理全国各省区已经出台的“净矿”出让政策文件以及试点情况并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际的基础上,提出采矿权设置与相关规划关系、原采矿权人历史遗留资产处置、矿产勘查开采与用地事项衔接以及采矿作业相关法定要件编制和审批是决定“净矿”出让能否高效实施的四个关键问题,并对这四个问题分别提出解决方案和具体的对策措施建议。通过对关键问题的探索,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净矿”出让制度的建立提供建议。 崔世超 王正刚 陈蓓 张楠楠 张楠楠 阿依努尔·卡迪尔 张楠楠 木拉提·伊尔扎达关键词:出让制度 模拟增温和中度放牧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净碳交换及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8 2018年 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气候变暖和放牧等的响应依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采用开顶式温室模拟增温,采用刈割和牲畜粪便归还相结合的方法模拟中度放牧,研究气候变暖和中等强度放牧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交换、生态系统光合、生态系统呼吸与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显示:模拟气候变暖和中度放牧显著改变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净碳交换及其组分,并且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响应随时间呈现不同的变化.增温显著提高净生态系统碳交换和生态系统光合,增加生态系统净碳固定;中度放牧降低生态系统呼吸和土壤呼吸,而对生态系统净碳交换、生态系统光合的影响存在明显季节动态变化,即在处理初期(8月上旬)明显降低,而后逐渐上升,在生长季后期、末期(9月中下旬-10月份)显著高于对照;增温和中度放牧未表现明显的交互作用,增温+放牧处理增加了季节性平均净生态系统碳交换和生态系统光合,但没有显著影响季节平均生态系统呼吸.增温和中度放牧的交互作用对碳交换的影响存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本研究表明,在未来气候变暖和中等强度放牧的背景下,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碳汇功能有可能增强. 严文超 孙庚 张春波 何静 张楠楠关键词:气候变暖 青藏高原 高寒草甸 花椒根腐病拮抗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防潜力探究 被引量:12 2023年 为获得花椒根腐病菌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的优良拮抗菌株,本研究以健康花椒侧根为拮抗菌来源,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花椒根部内生真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1株对病原菌具备明显拮抗作用的真菌HB21-1,平板抑制率为61.00%,其无菌发酵滤液抑制率为41.24%,可致腐皮镰孢菌菌丝出现皱缩膨胀、孢子畸形现象,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草酸青霉Penicilium oxalicum。盆栽试验结果表明HB21-1对花椒根腐病的防效为56.59%,经HB21-1处理的花椒根部POD、SOD酶活性和土壤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随时间均呈升高趋势,且始终高于空白对照。本研究表明草酸青霉HB21-1对花椒根腐病病原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能降低发病率,在生物防治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李梦玮 陈晓霞 陈晓霞 廖礼彬 李婧怡 张楠楠 张楠楠关键词:花椒 根腐病 防御酶活性 土壤酶活性 川西亚高山森林不同恢复途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动态变化 被引量:3 2024年 川西亚高山森林作为西南林区主体,是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该区域植被恢复方式主要为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比较不同恢复方式下森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动态变化,对于川西亚高山森林恢复与重建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制定合理的森林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基于茂县山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不同恢复模式形成的的华山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和自然恢复的次生林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2005—2020年乔、灌、草三个层次的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结果表明:(1)不同恢复途径下,乔木层物种数都呈现增加趋势,华山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自然恢复的次生林乔木层物种数分别增加了11种、7种、8种;(2)华山松人工林中华山松重要值从48.06%降低到31.1%,乡土阔叶树种四川蜡瓣花进入乔木层,2020年重要值增大至21.62%,油松人工林中油松重要值逐渐降低,从43.59%降至29.76%;自然恢复的次生林中,乡土树种锐齿槲栎逐渐成为第一优势种,2020年重要值增至19.9%。(3)华山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和自然恢复的次生林中,温带区系成分分别占总属数的71.43%,80.77%和84%,温带区系特征明显。(4)华山松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乔木层径级结构均为偏正态分布;而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径级分布呈倒“J”形,以小径级个体为主。(5)不同林型的乔木层高度在15年间呈现增加的趋势,具体表现为油松人工林>华山松人工林>自然恢复的次生林。(6)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表现为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显著大于两个人工林,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表现为油松人工林最大;灌木层4个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油松人工林最大;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表现为油松人工林较大,均匀度指数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人工林恢复速度大于自然恢复的次生林,但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更新能力更� 李婧怡 陈晓霞 李梦玮 张楠楠 张楠楠 周志琼 丁建林 何其华 李晓明关键词:群落演替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亚高山森林 若尔盖高寒草地退化沙化过程中土壤养分与团聚体结构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6 2019年 若尔盖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近来受过度放牧、鼠虫害等影响,若尔盖高寒草地出现严重退化,部分草地已完全沙化。草地沙化已成为若尔盖高寒草地生态安全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研究以若尔盖典型的沙化地区麦溪乡为研究对象,以植被覆盖率为沙化梯度划分标准,分别划分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度退化5种不同退化阶段草地,探究退化沙化过程中草地土壤养分与团聚体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退化沙化过程中,土壤养分含量总体随着草地沙化程度的加剧而显著下降(P<0.05)。(2)退化沙化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WD)随着沙化程度的加剧而显著降低(P<0.05);各粒级团聚体百分比仅5-2 mm粒级团聚体在重度退化阶段发生显著降低变化(P<0.05),其他粒级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3)团聚体MWD与微生物生物量、有机质、全氮、硝态氮、有机碳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整个草地退化沙化过程中,土壤养分含量显著下降,土壤结构受到严重破坏,二者之间变化关系紧密。草地沙化治理与防护过程中,要兼顾土壤结构修复与养分输入,处理好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与养分转化间的交互关系。 陈秋捷 张楠楠 仲波 陈冬明 孙庚 刘琳关键词:草地沙化 土壤养分 土壤团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