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荣昌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1
供职机构:华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疗效
  • 3篇疗效分析
  • 2篇韧带
  • 2篇韧带重建
  • 2篇四分法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足
  • 2篇前交叉韧带
  • 2篇前交叉韧带重...
  • 2篇前外
  • 2篇外侧韧带
  • 2篇外固定
  • 2篇外固定治疗
  • 2篇抗生素骨水泥
  • 2篇肌腱
  • 2篇技术应用
  • 2篇交叉韧带
  • 2篇交叉韧带重建
  • 2篇骨水泥

机构

  • 7篇华市人民医院
  • 1篇金华市中心医...

作者

  • 7篇周荣昌
  • 3篇郑艳峰
  • 2篇张磊
  • 2篇陈有芬
  • 1篇叶剑平
  • 1篇朱家骏
  • 1篇杨骐宁
  • 1篇吴勋

传媒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4篇2018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前交叉韧带和前外侧韧带联合重建术后的再手术率及其影响因素
2022年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和前外侧韧带(ALL)联合重建术后的再手术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金华市人民医院接受ACL和ALL联合重建的45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再手术为应变量(非再手术=0,再手术=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再手术的风险因素。结果随访期间共有67例(14.79%)再手术。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损伤原因、性别、BMI、内侧半月板治疗是再手术的风险因素(均P<0.05),年龄、损伤侧、损伤至手术时间、外侧半月板治疗不是再手术的风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内侧半月板治疗是再手术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ACL和ALL重建后再手术率与既往报道单纯ACL重建后再手术率大致相当,内侧半月板治疗是再手术的风险因素。
邓同博贾雪峰曹扬周荣昌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再手术
前外侧韧带重建与前外侧复合体修复治疗高度轴移的前交叉韧带合并前外侧韧带损伤的比较
202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前外侧韧带重建术与前外侧复合体修复术对合并高度轴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存在高度轴移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合并前外侧韧带(anterolateral ligament,ALL)损伤患者49例。其中29例接受ACL重建联合前外侧复合体修复为修复组,男23例,女6例;年龄20~37(27.5±4.8)岁;左侧13例,右侧16例;合并半月板损伤11例。20例接受ACL重建联合ALL重建术为重建组,男17例,女3例;年龄20~38(27.1±4.5)岁;左侧8例,右侧12例;合并半月板损伤6例。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稳定性(轴移试验、KT 2000)、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辛辛那提体育活动量表(Cincinnati sports activity scale,CSAS)评分及Tegner运动水平评分。结果:49例均获得随访,修复组随访13~20(15.3±1.8)个月,重建组12~21(16.0±2.2)个月。两组患者术前轴移试验分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修复组中0级24例,1级5例;重建组中0级18例,1级2例,两组患者轴移试验分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KT2000胫骨位移值分别为(9.39±0.77)mm(修复组)和(9.14±0.78)mm(重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修复组中KT 2000胫骨位移<3 mm有24例,3~5 mm有5例;重建组中<3 mm有18例,3~5 mm有2例;两组患者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建组KT2000胫骨位移(1.30±0.86)mm小于修复组的(1.99±1.11)mm(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健侧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修复组膝关节伸屈活动度范围要小于重建组(P<0.05)。两组术前膝关节Lysholm及C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两组Lysholm及CSAS评分均相比术前有明显改善,而重建组Lysholm及CSAS评分要优于修复组(P<0.05);Tegner评分显示修复组16例恢复伤前活动水平,重建组17例恢复伤前水平,后者明显优于前�
贾雪峰吴青华邓同博沈晓震叶剑平方贺周荣昌曹扬陈有芬杨骐宁徐国红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8
2015年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PFNA内固定180例,采用 DHS 内固定100例。男169例,女111例;年龄61~77岁,中位数65岁;按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 Evans分型,Ⅰ型62例、Ⅱ型73例、Ⅲ型73例、Ⅳ型72例。比较2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一般指标。PFNA 组的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均小于 DHS 组[(4.44±1.49)cm,(6.34±2.44)cm,t =3.737,P =0.034;(205.25±24.54)mL,(298.29±28.64)mL,t =4.055,P =0.028;(64.46±10.67)mL,(105.11±19.84)mL,t =4.874,P =0.020],其手术时间、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 DHS 组[(68.68±14.43)min,(96.44±11.25)min,t =4.462,P =0.022;(34.51±7.88)d,(53.38±8.59)d,t =5.448,P =0.016;(3.22±1.13)月,(4.07±1.85)月,t =4.366,P =0.025]。②临床疗效。PFNA 组优110例、良59例、可10例、差1例,DHS 组优55例、良30例、可10例、差5例;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1.495,P =0.135)。③安全性。PFNA 组1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3例患者骨折畸形愈合,4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HS 组3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2例患者内固定断裂,4例患者骨折畸形愈合,3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FNA 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 DHS 组(χ2=5.533,P =0.019)。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而言,虽然 PFNA 内固定与 DHS 内固定在临床疗效方面无明显差
郑艳峰吴勋周荣昌陈有芬朱家骏
关键词:髋骨折内固定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
肌腱Ⅰ区损伤新四分法结合侧方打结外固定治疗手指肌腱止点损伤疗效分析
目的介绍一种利用肌腱Ⅰ区损伤新型四分类法结合可吸收缝线侧方打结外固定重建肌腱止点并和传统钢丝抽出缝合法疗效相比较;方法将68指肌腱止点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4指用可吸收缝线重建肌腱止点侧方打结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B...
吴思远周荣昌张磊
关键词:缝合法外固定治疗疗效分析四分法
肌腱Ⅰ区损伤新四分法结合侧方打结外固定治疗手指肌腱止点损伤疗效分析
目的 介绍一种利用肌腱Ⅰ区损伤新型四分类法结合可吸收缝线侧方打结外固定重建肌腱止点并和传统钢丝抽出缝合法疗效相比较;方法 将68指肌腱止点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4指用可吸收缝线重建肌腱止点侧方打结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
吴思远周荣昌张磊
关键词:可吸收线
抗生素骨水泥技术应用于糖尿病足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技术应用于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筛选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40例糖尿病足Wagner分级2-3级的病人,分为研究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待肉芽组织...
郑艳峰吴青华沈晓震郑旭欣周荣昌刘俊伊
关键词:抗生素骨水泥糖尿病足封闭式负压引流
抗生素骨水泥技术应用于糖尿病足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技术应用于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筛选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40例糖尿病足Wagner分级2-3级的病人,分为研究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待肉芽组织...
郑艳峰吴青华沈晓震郑旭欣周荣昌刘俊伊
关键词:抗生素骨水泥糖尿病足疗效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