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煜 作品数:16 被引量:64 H指数:5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表现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表现,加深对SPNP的影像及临床病理特点认识,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经手术和病理学检查证实的7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重点分析肿块的大小、位置、生长方式、形态、包膜、钙化、出血以及与正常胰腺及周围组织的关系,胆管、胰管扩张等情况,在CT及MR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图像特点。结果 7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8.3岁,肿瘤平均直径为5.7 cm。1例肿瘤位于胰头部、1例位于胰尾部,5例位于胰体尾部。外生性肿瘤5例,内生性肿瘤2例。肿瘤边界规则5例,不规则2例。4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均表现为囊实混合型肿块,平扫呈等或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实性部分及囊壁有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持续强化且强化程度增加,但始终低于正常胰腺实质;囊性部分三期均未见强化。另3例行MRI平扫加增强,2例肿块内可见出血,其中1例位于胰腺头部,包膜不完整,与十二指肠粘连,压迫胆总管导致肝内外胆管及胰管扩张、胆囊增大。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通过影像学及临床特点可在术前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谢欢 印隆林 苟文枭 陈晓煜 王富民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计算机体层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 去泛素化酶抑制剂b-AP15通过上调Noxa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ses,DUBs)是通过水解底物蛋白泛素链之间的链接,对蛋白降解进行反向调节,从而影响或者调节细胞的代谢、分化、增殖等。近年来研究发现,去泛素化酶表达异常或功能改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 陈晓煜关键词:食管癌 小分子抑制剂 细胞凋亡 去泛素化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蛋白酶体系统是细胞内非常重要的蛋白质降解调节系统.蛋白质泛素化和去泛素化调节的动态平衡,影响或者调节细胞的生长发育、信号转导、神经病变或者肿瘤等许多细胞生理病理过程.目前研究证实,细胞内广泛存在多种去泛素化酶,通过选择... 张敬洋 陈晓煜 胡涛 马扬程 高纯志 张奕琳 杨胜利 李沛 陈平 董子明关键词:恶性肿瘤 细胞调节 致病机制 3.0T磁共振联合序列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本研究统计分析了3.0T磁共振联合序列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等,探讨其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前瞻性纳入2015.11-2017.01期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临床或其它影像学检查... 陈晓煜关键词:乳腺肿瘤 病灶定位 磁共振成像 去泛素化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15年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细胞内非常重要的蛋白质降解调节系统。蛋白质泛素化和去泛素化调节的动态平衡,影响或者调节细胞的生长发育、信号转导、神经病变或者肿瘤等许多细胞生理病理过程。目前研究证实,细胞内广泛存在多种去泛素化酶,通过选择性地降解或稳定癌基因、抑癌基因以及其他与细胞生物学相关的底物蛋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去泛素化酶的分类、结构、作用机制、活性调节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作一综述,拟为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并有助于我们开发以及应用针对去泛素化酶的分子靶向药物。 张敬洋 陈晓煜 胡涛 马扬程 高纯志 张奕琳 杨胜利 李沛 陈平 董子明关键词:蛋白质降解 肿瘤发生 分子靶向药物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与胆囊癌的MRI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MRI鉴别诊断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与胆囊癌(GBC)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确诊的7例XGC患者和13例GBC患者的MRI图像资料并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11个MRI对照征象中,胆囊壁“夹... 印隆林 苟文枭 谢欢 陈晓煜 王富民关键词: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胆囊癌 核磁共振成像 Neddylation和甲基化修饰在食管癌中的作用及靶点鉴定 陈平 李沛 胡涛 郝倩云 张敬洋 马扬程 陈晓煜 张奕琳 食管癌是危害中国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食管鳞癌是其主要组织类型。深入研究食管鳞癌发病机制,探索新的分子靶点和靶向治疗技术对于食管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正是围绕这一重大医学问题,从蛋白质Neddylation...关键词:关键词:食管癌 细胞凋亡 肿瘤治疗 3.0T磁共振联合序列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索3.0T磁共振联合序列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1月期间于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行乳腺MRI检查的59例乳腺病变患者的67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动态增强扫描形态学特点(Fischer评分)、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表观扩散系数(ADC)及三者的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67个病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恶性49个,良性18个。乳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形态学特点(包括边缘、形态、边界及信号均匀度)、TIC分型及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scher评分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89.8%(44/49),特异度为61.1%(11/18);TIC分型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83.7%(41/49),特异度为77.8%(14/18);ADC值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最佳界点为1.012×10–3 mm2/s,此时灵敏度为91.8%(45/49),特异度为83.3%(15/18);Fischer评分联合TIC分型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95.9%(47/49),特异度为72.2%(13/18);Fischer评分、TIC分型和ADC值三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98.0%(48/49),特异度为83.3%(15/18)。结论 3.0T磁共振扫描的Fischer评分、TIC分型和ADC值三者联合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比单一检查方法较高。 王富民 印隆林 印隆林 杨李 陈晓煜关键词:乳腺病变 动态增强扫描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表观弥散系数 乳腺病变的影像学检查评价 被引量:12 2016年 乳腺疾病正成为困扰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影像学检查是乳腺疾病诊断中一种重要的方法。继钼靶X射线摄影、超声检查和CT检查之后,MRI检查以其独特优势使其在乳腺病变的诊断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另外,PET-CT、PETMRI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也受到重视和关注。本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简要介绍了每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及缺点,为临床合理选择恰当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陈晓煜 谢欢 印隆林关键词:乳腺 肿瘤 影像学 胰腺少见肿瘤的CT及MRI诊断(附34例报道)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胰腺少见肿瘤的CT和MRI表现,以期加深对这类肿瘤影像学特征的认识并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胰腺少见肿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包括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 of the pancreas,NETP)13例、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10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2例、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adenoma,SCA)7例和黏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adenoma,MCA)2例。行CT检查19例,行MRI检查11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者4例。重点分析每种肿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果 13例NETP中,实性肿块6例、实性成分为主4例、囊性成分为主3例;增强扫描较均匀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7例;肿瘤实性成分均呈中到明显强化。10例SPTP中,实性成分为主2例,囊实性成分相仿5例,囊性成分为主3例;10例肿瘤实性成分均呈渐进性强化,3例肿瘤有出血、1例见斑点状钙化。2例IPMN均为混合型,表现为胰管扩张形成的多房囊性肿瘤。7例SCA中,微囊型3例、单囊型4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单囊或多囊性肿瘤。2例MCA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单囊性肿瘤。结论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胰腺少见肿瘤各具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通过分析这些特点可以提高这类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谢欢 印隆林 苟文枭 陈晓煜 王富民关键词:胰腺肿瘤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