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春
- 作品数:28 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四川理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荀子》副词的语法功能被引量:2
- 2008年
- 本文通过对《荀子》中副词的语法功能研究,再次论证了副词主要作状语,对谓语起修饰作用这一语法功能,为先秦副词研究提供了一些基础性的资料。
- 陈家春
- 关键词:《苟子》副词语法功能
- 《景德传灯录》异文辨正
- 2016年
- 以七个版本的对校,辨正了《景德传灯录》传本中24条形误、3条缺文、1条衍文和1条颠倒用例。
- 陈家春
- 关键词:景德传灯录异文辨正
- 禅宗“盐语”
- 禅宗"盐语",指的是禅宗中关于"盐"的俗语。禅宗提倡教外别传,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所以,禅师在传教中不直接讲解和分析教义,而是采用隐喻暗示的手法,从语言和行动上制造机锋以启示学人悟道,并运用很多含有禅意的独特意象,来"绕...
- 陈家春
- 关键词:惯用语
- 禅籍词语兼位现象例释
- 2014年
- 论文以"良久""不审"珍重"等词语为例,对禅籍中的词语兼位现象进行了探讨,认为兼位词语的新义并不是一般的词义引申或感染,而是由"被兼位词的词义+兼位词的旧义"构成的,因此,无须为其设立新的词性和义项。
- 陈家春
- 关键词:禅籍珍重作家
- 从《聊斋志异》婚嫁词语解读蒲松龄的婚姻观被引量:1
- 2011年
- 《聊斋志异》涉及婚嫁类的词语相当多,从这些词语可以体现出蒲松龄的婚姻观:与"媒人"相关的词语表现作者"非媒不婚"的观念;婚礼过程用词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反对"非礼成偶",认为婚姻过程中的礼仪不可或缺;与纳妾相关的词语也体现出作者始终默许"一夫多妻";从婚后相处的词语中可发现蒲松龄不太赞成离异和休妻,即使真的要离异或者再续再醮,也都必须符合传统礼仪。
- 陈家春
- 关键词:《聊斋志异》婚姻观
- 《荀子》副词的分类描写
- 2008年
- 本文从意义出发把《荀子》副词划分为范围副词、程度副词、时间副词、情状方式副词、语气副词、否定副词、频率副词、谦敬副词八类,并分别进行了详尽的统计描述,介绍了《荀子》副词的概貌,为先秦副词研究提供了一些基础性的资料。
- 陈家春李进
- 禅宗“盐语”
- <正>禅宗"盐语",指的是禅宗中关于"盐"的俗语。禅宗提倡教外别传,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所以,禅师在传教中不直接讲解和分析教义,而是采用隐喻暗示的手法,从语言和行动上制造机锋以启示学人悟道,并运用很多含有禅意的独特意象,...
- 陈家春
- 文献传递
- 论蒲松龄对传统婚姻观的承袭——以婚嫁类词语使用为例
- 2008年
- 文章通过对《聊斋志异》的婚嫁类词语的概括总结,详细分析涉及婚嫁的每一类词语在文中的使用情况,由此来深入阐述我国古代婚姻观念在清朝初期人们心中产生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共同反映出以蒲松龄为代表的清初民众对古代婚姻习俗的继承和延续。
- 陈家春周寻周舫
- 关键词:聊斋志异
- 禅宗交际行为特点初探——以《景德传灯录》为例
- 2017年
- 论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以《景德传灯录》为例,对禅宗交际行为进行了考察,发现其具有交际主体的固定性、刺激讯号的多样性、关联语境的确定性、交际意图的一致性、交际效果的未知性五大特点。
- 陈家春
- 关键词:禅宗景德传灯录交际特点
- 宜宾话与普通话的声韵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宜宾位于四川南部,至今为止,对宜宾话的语音系统还没有较系统的研究文章,文章在参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丁声树、李荣先生等设计的《汉语方言调查简表》的基础上对宜宾话语音与普通话语音在声母、韵母两大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试图找出提高当地人学习普通话水平的有效途径。
- 王浩伍丹陈涵陈家春
- 关键词:普通话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