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对侵袭性曲霉病的诊断价值
- 邓劲康梅
- 血液感染来源肺炎克雷伯菌毒力与碳青霉烯类耐药表型的关系及碳青霉烯类耐药高毒力菌株的鉴定
- 2024年
- 目的:探讨本地区从血培养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株的毒力与碳青霉烯类耐药表型的关系,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进行毒力表型验证。方法:收集2016—2019年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分离的192株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其中96株为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96株为碳青霉烯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荚膜分型,拉丝实验检测菌株的高黏表型,全基因组测序方法检测CR-HVKP菌株的基因组特征,并通过血清抗性试验和生物膜形成试验进一步验证CR-HVKP的毒力。结果:CRKP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高,CSKP则对常见抗菌药物较敏感;除米诺环素外,CRKP组和CSKP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96株CRKP中,92株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以bla KPC-2为主。在毒力因子方面,4株CRKP和36株CSKP拉丝试验阳性,呈现为高黏表型,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RKP组比较,CSKP组Kfu、aerobictin、iutA、ybtS、rmpA、magA、allS等毒力基因检出率均增加,荚膜抗原K1和K2检出率也增加(均P<0.05)。CRKP组检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1株(即CR-HVKP),CSKP组检出HVKP 36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CR-HVKP多位点序列分型为412,荚膜抗原为K57,携带iutA、entB、mrkD、fimH和rmpA毒力基因,生物膜形成能力和血清抵抗力强,同时携带blaSHV-145、blaTEM-1、blaCTX-M-3、fosA6、oqxA5、oqxB26和aac(3)-IId耐药基因,伴随外膜蛋白K(OmpK)35和OmpK36的异常。结论:CRKP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CSKP,虽然其携带的毒力基因数和种类均少于CSKP,但也出现了碳青霉烯类耐药且高毒力的新型多位点序列分型肺炎克雷伯菌。后者可能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
- 廖全凤张为利邓劲吴思颖刘雅肖玉玲康梅
-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耐药毒力
- 烟曲霉IgG、IgM抗体在GM实验阳性患者中的分布及其相关临床意义研究
- 王婷婷李冬冬陈知行邓劲谢轶
- 替加环素体外抗菌活性检测方法的分析评价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通过纸片扩散(KB)法、最小抑菌浓度检测试纸条(MTS)及Vitek 2 Compact系统检测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对抗菌药物替加环素的体外敏感性,从而评价3种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检测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2015年3月分离的140株临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不含铜绿假单胞菌),其中非发酵菌鲍曼不动杆菌119株,肠杆菌科21株。采用KB法、Vitek 2法和MTS法检测替加环素的最小抑菌浓度值,并将Vitek 2法和KB法的结果与MTS法进行比较。结果 MTS法、KB法和Vitek 2法检测11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敏感率分别为90.8%、88.2%、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21株肠杆菌科菌对替加环素敏感率分别为81.0%、76.2%、8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环素对铜绿假单胞菌以外的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但是不同的检测方法敏感率有所不同,均存在差异。对于鲍曼不动杆菌,KB法优于Vitek 2法;对于肠杆菌科菌,Vitek 2法检测结果优于KB法。
- 舒玲邓劲吴思颖康梅
- 关键词:替加环素鲍曼不动杆菌肠杆菌科药物敏感性试验
- 草绿色链球菌群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特征研究
- 2020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草绿色链球菌群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特征,为此类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2年3月至2020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草绿色链球菌群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分析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及不同细菌亚群感染组的临床特征差异。结果纳入病例101例,男女比为1.9:1,平均年龄(40.4±16.0)岁,基础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43例,42.6%)、非风湿性瓣膜病(11例,10.9%)、风湿性心脏病(8例,7.9%)等,89例(88.1%)有瓣膜赘生物。临床表现主要有心脏杂音(83例,82.2%)、发热(78例,77.2%)和心悸气促(42例,41.6%)。常见并发症为继发感染(41例,40.6%)、栓塞(23例,22.8%)和出血(5例,5.0%)。血培养分离株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2.0%,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4.0%和2.0%。患者住院平均天数(23.1±14.0)d,住院病死率15.8%。手术组住院病死率低于非手术组(3.5%vs.31.8%,P=0.001)。不同草绿色链球菌群亚群感染组的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草绿色链球菌群感染性心内膜炎常继发于先天性心脏病,并发症以继发感染和栓塞为主,分离菌株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敏感性高,手术可改善患者结局。
- 杨敏谢开燕王远芳戴仲秋邓劲何超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住院病死率
- 心血管外科术后血流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分析心血管外科术后血流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为该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心血管外科手术后发生血流感染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原学资料,其中男36例、女25例,平均年龄(48.2±17.1)岁,65.6%(40/61)的患者基础疾病是风湿性心脏病。结果从61例患者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到病原菌65株,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分别占56.9%(37/65)、35.4%(23/65)和7.7%(5/65),菌株以链球菌属最多(19/65,29.2%),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8/65,12.3%)、金黄色葡萄球菌(6/65,9.2%)、鲍曼/醋酸钙不动杆菌复合体(5/65,7.7%)和大肠埃希菌(5/65,7.7%)。链球菌属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3.4%(14/19)和63.2%(12/19),对头孢吡肟、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葡萄球菌属对苯唑西林耐药率为71.4%(10/14),鲍曼/醋酸钙不动杆菌复合体均为多重耐药株(5/5,100.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80.0%(4/5);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内酰胺酶菌株占80.0%(4/5)。结论心血管外科术后血流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是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和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较高。
- 何超王远芳邓劲邓杰伦康梅
- 关键词:心血管外科血流感染病原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梅毒螺旋抗体的应用评价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评价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在梅毒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为相对标准,以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为确证标准,收集2223份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CLIA和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并采用TPPA对检测结果进行确证,分析CLIA的检验效能。结果 2223份血清标本中,ELISA检测阳性53份,阳性率为2.34%;CLIA检测阳性60份,阳性率为2.70%;CLIA的阳性预测值为98.33%、检测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9.95%。结论 CLIA具有自动化、量化、检测周期短的特点。可用于实验室对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批量检测。
- 邓劲饶郴丽杨廷富罗岚王婷婷陶传敏
-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明胶颗粒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梅毒螺旋体抗体
- 抗菌药物体外联合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
- 2023年
-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日益流行,但相关治疗方法有限,抗菌药物相互作用相关研究成为热点。体外联合药物敏感性试验可以判断2种及以上抗菌药物是否有协同作用,为临床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目前,临床常用体外联合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有时间-杀菌曲线(TKA)、棋盘稀释法(CB)、E试验和纸片法。文章就上述方法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邓劲刘雅吴思颖廖全凤张为利肖玉玲谢轶马莹康梅
- 关键词:多重耐药抗菌药物E试验纸片法
- 某三甲教学医院2016-2020年血标本病原菌耐药性变迁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了解本院2016-2020年间血液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变迁,为临床血流感染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使用Bruker MALDI-TOF质谱仪进行细菌鉴定,VITEK 2 Compact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部分采用纸片扩散法,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2020年本院临床血液标本来源分离菌株共893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502株(50.4%),革兰阴性菌4429株(49.6%)。肠杆菌目细菌大肠埃希菌(1773株,19.9%)居首位,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1067株,11.9%),非发酵菌以鲍曼不动杆菌(293株,3.3%)和铜绿假单胞菌(238株,2.7%)为主,葡萄球菌菌种前三位分布为表皮葡萄球菌(970株,10.9%)、人葡萄球菌(713株,8.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41株,6.1%)。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多粘菌素B、替加环素及碳青霉烯类药敏的体外活性较高,敏感率均在90%以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有缓慢上升的趋势,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2.2%~3.4%。肺炎克雷伯菌对常见抗生素体外耐药率高于大肠埃希菌,仅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B的敏感率大于90%,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逐年升高。铜绿假单胞菌自2017年起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有下降(25.6%~18.6%),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73.7%~91.3%和73.0%~91.3%。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属细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性均较低。结论本院临床血液标本常见病原菌菌种分布无明显改变,但多重耐药菌的耐药形势日趋严峻,特别是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 邓劲康梅谢轶马莹
- 关键词:血流感染血培养病原菌耐药性
- 某院近10年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来源及体外药物敏感性变迁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了解近10年某院临床样本中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菌株的来源及体外药物敏感性,为KP相关感染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该院临床样本中KP的检出率、样本来源和对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对比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与非产酶株、亚胺培南耐药株与敏感株的耐药率,采用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菌株的碳青霉烯酶型别。结果从近10年来送检的1684668份临床样本中共分离到KP菌株34573株,占细菌分离株总数的14.6%。KP非重复株16888株,主要样本来源是痰液(10274/16888,60.8%)、血液(1913/16888,11.3%)和尿液(1876/16888,11.1%)。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的占比从2012年29.6%(409/1382)上升到2021年38.9%(967/2487),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产酶株(P<0.05)。亚胺培南耐药株的占比从2012年3.2%(44/1382)上升到2021年23.4%(583/2487),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亚胺培南敏感株(P<0.05);产丝氨酸碳青霉烯酶菌株占91.1%(920/1010)。结论从临床样本中分离的KP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应注意监测分离株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和碳青霉烯酶型别,以指导临床用药。
- 舒玲邓劲张为利吴重阳袁余何超
-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体外敏感性碳青霉烯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