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娟 作品数:7 被引量:28 H指数:3 供职机构: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金黄色葡萄球菌总RNA提取的研究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临床常见致病菌,具有坚固细胞壁,常规方法难以抽提其总RNA。方法本研究采用3种方法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总RNA,包括直接Trizol法、溶菌酶裂解法和溶葡球菌酶裂解法,使用琼脂糖电泳检测3种方法抽提总RNA效果。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直接Trizol法和溶菌酶裂解法无法有效裂解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提取出总RNA。结论溶葡球菌酶裂解法可以有效裂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提取效果理想,可以广泛推广。 朱晓丽 刘口妍 任峰 陆娟 吴亮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 总RNA 溶葡球菌酶 烧伤重症监护室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率分析 2023年 目的了解近年来烧伤重症监护室(烧伤ICU)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重症烧伤感染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01月-2022年12月某三甲医院烧伤重症监护室分离的病原菌。分别采用法国Bio-MerieuxVITEKMS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仪与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及配套试剂完成细菌鉴定及相应的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当年标准判读结果,应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20~2022年烧伤重症监护室送检各类标本2404份,经培养分离后鉴定出1167株病原菌,阳性率48.54%。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811株,69.49%),其次是革兰阳性菌(321株,27.51%)和真菌(35株,2.99%)。构成比前4位的细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5.02%)、肺炎克雷伯菌(21.17%)、金黄色葡萄球菌(18.42%)、鲍曼不动杆菌(16.45%)。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97.7%,对青霉素、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耐药率均>90%、对红霉素耐药率稍低,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株。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的耐药率在80%以上,而鲍曼不动杆菌的碳青酶烯类的耐药率高达98.4%。结论烧伤重症监护室分离病原菌耐药比率较高,应加强临床标本送检及抗菌药物的耐药监测,参考病原菌的抗生素敏感模式用药,提升烧伤ICU的抗感染效果。 胡建明 陆娟关键词: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肺部感染患者免疫球蛋白、炎性因子检测及病原菌分布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了解肺部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病原菌分布,并检测分析常见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2019年9月30日本院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126例,为感染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26名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并比较两组受试对象血清免疫球蛋白及炎症因子水平;采集感染组患者痰标本,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和ATB自动鉴定分析系统检测病原菌感染种类及耐药情况;采用PCR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IgA、IgM、Ig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IL-6IL-8、IL-10、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126例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0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3株,以肺炎克雷伯菌(46.08%)、铜绿假单胞菌(23.53%)为主;革兰阳性菌17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1.76%)为主;真菌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为79.17%,阿米卡星耐药率为8.33%;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耐药率均为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以及呋喃妥因敏感,其中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均为0。47株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31株为耐药肺炎克雷伯菌,TEM-1、CTX-M-8、SHV-12耐药基因携带率分别为41.94%、16.13%和16.13%。结论肺部感染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异常,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中的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该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因此对于肺部感染患者需结合药敏试验及感染病原菌的耐药基因型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徐佳 陆娟 刘晓媛 周士俊 周少丹关键词:肺部感染 病原菌分布 免疫球蛋白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基因 表达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PV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人THP-1单核细胞自噬和凋亡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表达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PV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人THP-1细胞自噬和凋亡机制。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杀白细胞素(rPVL),并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血清。采用反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法鉴定表达PVL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别使用表达PVL的MRSA(MRSA^(PVL+))和不表达PVL的MRSA(MRSA^(PVL-))感染THP-1细胞,于感染后1、3、6 h收集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3(ATG3)、ATG4B、ATG5、ATG7、ATG12;Western blot法检测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的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的AKT(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的mTOR(p-mTOR)、裂解型胱天蛋白酶3(c-caspase-3)、caspase-3的蛋白水平;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负载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双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成功制备PVL多克隆抗体,鉴定出1株MRSA^(PVL-)菌和1株MRSA^(PVL+)菌。分别以两株菌与THP-1细胞共培养1 h,MRSA^(PVL+)组仅ATG7表达量显著高于MRSA^(PVL-)组和正常对照组;共培养3 h,MRSA^(PVL+)组ATG7和ATG12表达量高于MRSA^(PVL-)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他基因表达量变化不明显。感染1、3、6 h,MRSA^(PVL+)感染组细胞PI3K、AKT和mTOR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MRSA^(PVL-)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感染1 h和3 h,MRSA^(PVL-)感染组细胞PI3K、AKT和mTOR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感染6 h,MRSA^(PVL-)菌感染组细胞mTOR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感染1、3、6 h,MRSA^(PVL+)组细胞ROS水平和凋亡率均高于MRSA^(PVL-)组和正常对照组,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细胞ROS水平和凋亡率持续增加;MRSA^(PVL-)组细胞ROS水平和凋亡率也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MRSA^(PVL+)对THP-1细胞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作用更强,可促进ATG12/ATG7/AT 陆娟 邹治情 夏雯 戴晓玥 席月 丁龙坤 张敏 吴亮 阴晴 阴晴关键词:凋亡 2014年江苏省无锡市肿瘤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2550株。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4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2014年本院分离病原菌255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94株(占31.1%),革兰阴性菌1756株(占68.9%)。排列前三位的革兰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22株(8.7%)、表皮葡萄球菌114株(4.5%)、屎肠球菌62株(2.4%);排列前五位的革兰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494株(19.4%)、铜绿假单胞菌490株(19.2%)、肺炎克雷伯菌322株(12.6%)、鲍曼不动杆菌304株(11.9%)、奇异变形杆菌60株(2.4%),以呼吸道、尿路、血液感染为主。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36%,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呈多重耐药,耐药率均>30%,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15%;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100%敏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0.9%、34.0%;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的耐药率分别达47.4%和40.8%。结论 2014年本院分离病原菌耐药现象较为普遍,应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耐药监测,采取有效措施,延缓耐药菌的产生和蔓延。 陆娟 王忠明 顾建兴关键词:耐药性 细菌 烧伤科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敏感模式分析——以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为例 2022年 收集2020年1-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烧伤科分离细菌标本,分析其中的致病菌种类及抗生素耐药情况,为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采用质谱仪和全自动细菌药敏仪鉴定细菌并进行药敏试验。共分离73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63株(占比75.5%),主要来自创口分泌物或脓液标本;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284株(占比57.4%),主要来自血液标本。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56.9%,但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MRSA菌株。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率高达71.4%。该院烧伤科分离病原菌耐药严重,应加强药敏监测。 陆娟 王忠明关键词:烧伤科 病原菌分布 鲍曼不动杆菌荚膜厚度对鼠巨噬细胞炎症复合体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荚膜厚度不同的鲍曼不动杆菌激活鼠巨噬细胞Raw 264.7炎症复合体能力的差异。方法:采用刚果红染色法观察鲍曼不动杆菌荚膜,筛选出荚膜厚度差异显著的两株菌株。将两株菌分别感染Raw 264.7,以实时定量PCR法分析感染6 h的细胞NOD样受体家族3(NOD-like receptors,NLRP3)、Caspase-1和IL-1β基因表达量;流式细胞术分析感染1、3和6 h的细胞活性氧表达量。结果:刚果红染色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鲍曼不动杆菌周围一圈不着色的荚膜,选择出荚膜厚度差异显著的两株鲍曼不动杆菌用于感染细胞。不同荚膜厚度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均可刺激Raw 264.7细胞NLRP3、Caspase-1和IL-1βmRNA表达上调,其中厚荚膜菌株诱导细胞NLRP3和IL-1βmRNA表达能力显著高于薄荚膜菌株(P <0.05);不同荚膜厚度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3 h和6 h时,细胞活性氧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厚荚膜菌株诱导活性氧表达能力显著高于薄荚膜菌株(P <0.05)。结论:不同荚膜厚度的鲍曼不动杆菌活化鼠巨噬细胞炎症复合体能力存在差异,厚荚膜菌株诱导炎症复合体活化的能力更强。 吴亮 陆娟 陆娟 万晟霞 邹治情 戴晓玥 夏雯 阴晴 阴晴 陈盛霞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荚膜 活性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