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越
-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包头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布鲁杆菌病转为慢性影响因素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了解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转成慢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设计,应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12年首次就诊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地方病防治中心布病门诊的新发布病病例(n=600)作为队列研究观察对象,随访1年,记录其一般特征、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及转归,以转成慢性的布病病例(n=248)作为病例组、痊愈的布病病例(n=260)作为对照组,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布病转成慢性的可能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职业、临床表现、是否规范治疗等).结果 与布病转成慢性有关的因素包括:性别、兽医或防疫员职业、肌肉关节疼、乏力症状、不规范治疗(χ2=5.163、16.445、14.977、17.154、8.813,P均<0.05).结论 性别(女性)、兽医或防疫员职业、肌肉关节疼、乏力症状、不规范治疗可能是布病转为慢性的影响因素.
- 赵越王英王占黎于慧刘春芳
-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巢式病例对照研究LOGISTIC回归
- 人类布鲁氏菌病的PCR诊断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5年
- PCR是体外基因扩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采用PCR进行病原体的检测、基因分型和定量等具有多种优点,如高敏感性、高特异性、重复性好、操作简单等。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细菌侵入机体所引发的传染-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目前世界上仍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受到布病的危害。细菌培养和血清学检测是目前常用的人类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细菌培养相对费时,往往会延误诊断及早期治疗;血清学诊断缺乏国际化的参考标准,具有有诊断学意义的血清布鲁氏菌抗体滴度尚未确定。PCR技术可对少量的布鲁氏菌作出快速诊断,是目前诊断人类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就PCR主要技术及其在人类布病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赵越王英于慧王占黎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PCR
- 自制胶体金试剂盒对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效果评价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评价自制的免疫胶体金诊断试剂盒对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乌兰察布市地方病防治中心布病门诊的就诊者,确诊为布病患者做为病例组(34例),排除布病的非患者做为对照组(34例)。分别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自制免疫胶体金诊断试剂盒的检测,并对以上检测结果进行联合实验分析。结果自制免疫胶体金诊断试剂盒的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试剂盒的灵敏度为94.12%;漏诊率为5.88%;特异度为79.41%;误诊率为20.59%,正确指数为0.74;与临床诊断方法的符合率为86.76%,该试剂盒与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串联使用,即两种试验结果均为阳性才诊断为布鲁氏菌阳性,灵敏度为94.12%,特异度为97.06%,正确指数为0.91,均高于其他几种方法的联合试验结果。结论自制免疫胶体金诊断试剂盒与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的串联,方法简便、成本较低,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要求不高,容易操作,耗时较短,可应用于人间布病大面积的普查。
- 陈珍珍赵越王占黎于慧王英邹绍伟冯月
- 关键词:筛检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