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华
-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根治性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评估经括约肌问切除术(ISR)对低位直肠癌实施根治性切除的远期疗效(包括肿瘤学效果及肛门功能)。方法对2006年2月至2013年5月采用ISR进行RO切除术并成功保肛的9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病理分期pTNMⅠ期35例、Ⅱ期30例、Ⅲ期26例。无围术期死亡。发生吻合口瘘2例,新直肠黏膜坏死2例,吻合口狭窄15例。术后随访6~94个月。平均随访(403±239)个月。中途失访10例。远处转移9例,局部复发3例,1例术后36个月发现左侧盆壁淋巴结转移,1例术后35个月骶前复发,1例术后52个月发现骶骨转移。无吻合口复发。随访截止时,8例死于肿瘤远处转移。5年累积生存率90.9%,5年累积无病生存率81.3%。至术后1年。行部分、次全、完全ISR患者肛管最大静息压分别为(85±1.4)、(7.9±2.2)、(4.4±1.2)kPa,大便失禁严重程度Vaizey评分为4.2±3.0、5.7±3.0、13.7±3.2。结论在进行RO切除的前提下,低位直肠癌患者使用ISR技术进行保肛治疗具有较低局部复发率以及可以接受的肛门节制功能。
- 徐昶宋华羽左志贵周振华
- 关键词:局部复发肛门功能
- 经后方肛门括约肌入路局部切除手术治疗中下段直肠肿瘤14例被引量:1
- 2016年
- 位于直肠中下段的恶性或潜在恶性的肿瘤,如体积较大的直肠间质瘤或绒毛状腺瘤,临床上多采用经腹或经腹会阴联合手术入路,手术创伤大,术后直肠前切除综合征或切除肛门后永久性肠造口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周振华宋华羽倪士昌左志贵徐昶
- 关键词:直肠内绒毛状腺瘤局部切除术耻骨直肠肌
- 直肠间质瘤经后方肛门括约肌入路局部切除术八例被引量:1
- 2015年
- 直肠间质瘤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间质瘤,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对于药物治疗后肿瘤未见缩小或肿瘤巨大,位于距肛门5cm以下者,多采用腹会阴联合根治术,但术后永久性肠造口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们采用经后方肛门括约肌入路局部切除手术,使上述直肠间质瘤的治疗达到RO切除和保留肛门功能的效果。
- 周振华宋华羽倪士昌徐昶李激
- 关键词:肛门括约肌直肠间质瘤局部切除术入路腹会阴联合根治术永久性肠造口
- 帕瑞昔布超前镇痛替代阿片类在混合痔术后早期疼痛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超前镇痛替代阿片类在混合痔术后早期疼痛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住院并接受PPH+外痔切除术的环状混合痔患者90例,随机分配至3组,分别于麻醉前给予阿片类药物(A组)、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B组),安慰剂(C组),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各组疼痛程度及术后24小时内患者对镇痛满意度整体评价,并比较各组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与C组相比,术后3、9小时VAS值都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B组与C组相比,术后3、9、24小时VAS值都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P=0.002);B组与A组相比,术后3小时至术后18小时VAS值相差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小时,B组VAS值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哌替啶使用总量B组最少,仅7.5±18.32mg,A组最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24小时整体评价优于A、C组(P分别为0.029,0.000)。A、C组各出现2例、1例恶心呕吐;B组出现1例胃部不适,无恶心呕吐;3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5)。结论在混合痔术后早期镇痛中,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超前镇痛与阿片类相比镇痛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少,具备替代阿片类药物使用的可行性。
- 厉金雷徐昶唐红丽宋华羽周振华倪士昌
- 关键词:超前镇痛帕瑞昔布痔切除术视觉模拟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