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海波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体质量
  • 2篇体质量指数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1篇低剂量扫描
  • 1篇碘对比剂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成像
  • 1篇对比剂
  • 1篇胸部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 1篇体检
  • 1篇体检人群

机构

  • 5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5篇何海波
  • 2篇梁友发
  • 2篇胡跃群
  • 1篇胡鹏志
  • 1篇李婷
  • 1篇王维
  • 1篇冯智超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体质量指数的碘对比剂剂量优化在腹部增强CT扫描中的应用研究
何海波
基于BMI的MSCT胸部低剂量扫描在体检人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根据体质量指数(BMI)设定的胸部低剂量扫描参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受检人群根据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分成A.B.C三组,每组50人.A 组BMI < 20 kg/m2...
何海波
关键词:体质量指数体检人群
头颈部CTA联合全脑CT灌注一站式扫描中时间间隔对灌注参数的影响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探讨头颈部CTA联合全脑CT灌注(CTP)一站式扫描中,时间间隔对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脑缺血症状患者的标准脑CTP图像(标准组),于颅脑CTP图像中将动脉峰值期前后各1组扫描数据剔除,使得其前后间隔时间增加至4.5 s,模拟头颈部CTA联合全脑CTP一站式扫描(模拟组)。计算标准组与模拟组灌注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绝对百分比误差值,并分析脑灰质左侧与右侧、白质左侧与右侧灌注参数比值(rCBF、rCBV、rMTT)的相关性。结果基底核层面CBF、CBV、MTT的绝对百分比误差值均值均< 10%。灰质左侧与右侧rCBF(r=0.988,P<0.001)、rCBV(r=0.963,P<0.001)、rMTT(r=0.983,P<0.001)均呈正相关,白质左侧与右侧rCBF(r=0.980,P<0.001)、rCBV(r=0.957,P<0.001)、rMTT(r=0.986,P<0.001)均呈正相关。结论头颈部CTA联合全脑CTP一站式扫描中时间间隔对灌注参数的影响较小。
郭睿胡跃群胡鹏志梁友发何海波冯智超谭伏平王维
关键词:灌流血管造影术
CT定位在氩氦刀治疗肺癌患者中的应用
2009年
[目的]探讨CT定位在氩氦刀治疗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无手术适应证或不能耐受手术、并经过规范综合治疗疗效不满意的40例肺癌患者,应用美国ENDOCARE公司氩氦靶向治疗系统行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消融治疗肺癌。[结果]本组病例均在CT定位下行氩氦刀靶向治疗,术中根据CT定位准确,误差小,手术结束后测定肿瘤CT值平均下降30~40Hu,肿瘤伴胸痛患者68.2%术后疼痛消失、31.8%疼痛减轻,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CT,肿瘤体积缩小35例(87.5%),术后3个月复查CT肿瘤体积缩小37例(92.5%),术后近期疗效满意。[结论]CT引导下氩氦刀经皮手术适合于全身各部位多种疾病组织的治疗,可直观地了解氩氦刀穿刺的部位,不需要特殊体位,应用范围较广。
何海波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基于体质指数个性化注射对比剂冠脉CT血管成像的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256排螺旋CT基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乘以注射系数对比剂注射方案冠脉CTA成像的可行性。方法:300例有胸痛症状行冠脉CTA成像的患者,随机分成A、B、C 3组。A组,注射速率为0.15×BMI(mL/s);B组,注射速率为0.20×BMI(mL/s);C组,注射速率为0.25×BMI(mL/s),按注射速率×9计算对比剂用量。扫描后主观评估图像质量及测量主动脉根部、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左冠状动脉回旋支(proximal portion of the left circumflex artery,LCX)和右冠状动脉(the right coronary artery,RCA)三支冠脉开口内造影剂浓度。结果: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显示B组优秀率明显高于另外2组。3组不同方案主动脉及冠状动脉3个主要分支(LAD近端、LCX近端及RCA近端)CT值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而3组方案噪声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依次递增。结论:基于体质量指数乘以注射系数调整对比剂注射速率与用量的冠脉CTA成像方法可以满足临床诊断,并且可以大大降低对比剂的用量。
郭睿李婷梁友发何海波谭伏平胡跃群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