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亚平

作品数:18 被引量:66H指数:3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肿瘤
  • 4篇喉癌
  • 3篇鳞癌
  • 3篇喉科
  • 2篇咽喉科
  • 2篇增殖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细胞增殖
  • 2篇下咽
  • 2篇鳞状
  • 2篇鳞状细胞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教学
  • 2篇耳鼻咽喉
  • 2篇耳鼻咽喉科
  • 2篇靶向
  • 2篇鼻咽

机构

  • 18篇内蒙古医科大...
  • 2篇武汉大学
  • 1篇赤峰市医院

作者

  • 18篇王亚平
  • 9篇崔晓波
  • 7篇李玲香
  • 5篇白云飞
  • 5篇胡文良
  • 4篇张莉
  • 3篇徐明义
  • 3篇郑艳秋
  • 2篇陈晨
  • 2篇覃洁
  • 2篇贺利平
  • 1篇周丽华
  • 1篇段培林
  • 1篇肖伯奎
  • 1篇张卿
  • 1篇孙学威
  • 1篇王军
  • 1篇朱淑芬
  • 1篇张雯雯
  • 1篇张利鹏

传媒

  • 4篇临床耳鼻咽喉...
  • 3篇内蒙古医科大...
  • 2篇听力学及言语...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紧急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紧急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疾病特点、术前术后临床表现以及并发症。行紧急气管切开患者多见于肿瘤疾病(19例),非瘤性梗阻以头颈外伤(15例)和炎症性疾病(8例)为主。结果:2例患者术中死亡,2例患者术后死亡;呼吸困难明显、梗阻时间长的6例患者切开后发生了呼吸抑制;11例患者术中或术后出现并发症,出血、皮下气肿和局部副损伤是紧急气管切开的主要并发症。结论:紧急气管切开患者的状况不同于常规气管切开患者,术中时间短且多为自然体位,技术难度大,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常规气管切开者。长时间梗阻切开后不宜马上吸入纯氧,以防止出现呼吸抑制。
崔晓波王亚平白云飞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并发症
3D打印在下颌骨异常OSA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通过3D打印研究OSA患者的下颌骨异常表现,为术前诊断、手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24例已行上气道软组织手术的OSA患者下颌骨模型及24例正常人的下颌骨模型,测量下颌骨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两组测量指标的差异,并与AHI、LSaO2做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OSA组与正常对照组数据比较下颌体夹角角度、下颌体长度、b线、a线/b线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线/b线比值与AHI、LSaO2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对OSA患者上颌骨结构异常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邱雁君王亚平
关键词:3D打印OSA下颌骨
系统实践教学法在耳鼻咽喉科见习课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笔者于2007年参加高校病理教研室的创新式教学[1],参与法医现场尸检取材、病理制片、阅片、死亡原因讨论等过程,目前仍能记忆“触电猝死”的病理改变是心肌细胞断裂,所以抢救触电猝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心肺复苏,由此联想到耳鼻咽喉科见习课授课方式的探索。耳鼻咽喉科学的教学模式是“理论-见习”,缺少实习的教学活动过程,由于耳鼻咽喉科专业在临床医学学科中属于二级学科,教学课时安排少,耳鼻咽喉科学作为一门考查课,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内容繁琐且疾病种类无连续性,并且耳鼻咽喉科学的危急重症疾病在临床工作中常见。
邱雁君王亚平
关键词:教学效果耳鼻咽喉科见习课
端粒酶逆转录酶与转录激活蛋白-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2015年
目的分析喉癌肿瘤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与转录激活蛋白-1(acticator protein 1,AP-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利用RT-PCR及量子点标记的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24例人喉癌组织中TERT和AP-1的表达。结果在喉癌组织中,TERT与AP-1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4和0.809,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ERT与AP-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高度一致性。
王亚平陈晨肖伯奎李玲香
关键词:喉癌端粒酶逆转录酶
CuZnFeCaMg和Hs-CRP与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症儿童行为异常的相关研究及同期多平面手术治疗
张莉李玲香王亚平
该研究属于耳鼻喉科范围。 主要研究内容、结果: 1.该课题通过对阻塞性低通气综合症患儿身体内元素MgCaCuFeZn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测定,探索两者的关系,结果发现体内必须元素的高低与患儿打鼾没有关系;而...
关键词:
关键词:呼吸暂停综合症手术治疗耳鼻喉科
颈淋巴结清扫在放疗后复发喉癌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放疗后复发的喉癌(cN0)患者行颈淋巴结选择性清扫而检测出隐匿转移灶情况,分析肿瘤分期、并发症及术后生存率与隐匿转移灶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我院2005-2008年首选放疗后复发而行全喉切除加双侧颈廓清的喉癌(cN0)患者24例(声门型16例,声门上型8例),选择同期首选全喉切除加双侧颈廓清的喉癌(cN0)患者28例(声门型18例,声门上型10例)做对照。结果:放疗复发喉癌隐匿转移灶(7/24)高于未经放疗喉癌患者的隐匿转移灶(5/28);术前分期较高、周围组织破坏(如软骨或神经侵犯)的患者出现隐匿转移灶的比例较高;声门上型喉癌的隐匿转移灶高于声门型;随访期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放疗复发癌淋巴结(cN0),特别是T3、T4期的cN0复发喉癌患者,应行双侧Ⅰ~Ⅳ区淋巴结清扫,避免隐匿转移灶遗留。
崔晓波白云飞王亚平
关键词:鳞状细胞肿瘤复发颈淋巴结清扫术
喉癌中神经介素U过表达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神经介素U(NMU)在多种组织和器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拟探讨其与喉癌局部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40例喉癌患者原发灶组织中NMU的表达差异,随后采用组织芯片(TMA)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分析NMU蛋白表达与喉癌患者T、N、M分期的相关性。结果:240例喉癌患者中51.4%的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出现局部转移的患者中原发灶中NMU的表达显著高于无转移患者,且随着肿瘤分期进展,NMU表达显著增加。结论:NMU在喉癌中的表达与喉癌局部转移及喉癌TNM分期显著相关,提示NMU可能参与喉癌的进展及转移过程。
王亚平陈晨李玲香崔晓波徐明义
关键词:喉癌生物标志物组织芯片
STIM1基因沉默对人下咽癌细胞系FaDu裸鼠成瘤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STIM1基因沉默对人下咽癌细胞系FaDu裸鼠成瘤的影响。方法利用siRNA慢病毒感染的方法沉默人下咽癌细胞系FaDu中STIM1基因的表达,采用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分别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检测抑制效果。将10只裸鼠计算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只,于皮下接种下咽癌细胞。抑制组:接种STIM1-siRNA慢病毒感染的下咽癌细胞;对照组:接种阴性对照慢病毒感染的下咽癌细胞。分别在种瘤后的第10天、14天、18天、22天测量裸鼠瘤体体积,并利用NightOWL分子成像系统进行小动物成像实验,于种瘤后第22天人道方法处死裸小鼠并测量瘤体重量。本实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TIM1-siRNA慢病毒感染后的FaDu细胞中STIMI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4个时间点对实验组裸鼠的瘤体体积的测量结果分别为(40±35)、(106±41)、(340±158)和(917±252)mm3;对照组分别为(51±25)、(262±107)、(716±226)和(1682±592)mm3,抑制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抑制组的瘤体重量分别为(1.22±0.d1)g和(0.66±0.26)g,对照组明显重于实验组(P〈0.05)。小动物成像的结果显示抑制组裸鼠瘤体的荧光范围及信号强度值均小于对照组。结论运用慢病毒感染方法能够有效抑制人下咽癌细胞系FaDu中STIM1的表达,沉默STIM1后的FaDu在体内的生长和活性也受到明显抑制。
崔晓波孙源昊武帅王军白云飞王亚平王博谦
关键词:下咽肿瘤膜蛋白质类肿瘤蛋白质类基因沉默
固本抑瘤Ⅱ号抑制Hep-2荷瘤小鼠喉癌发生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固本抑瘤Ⅱ号(GYⅡ)抑制Hep-2荷瘤小鼠喉癌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Hep-2异种移植裸鼠模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GYⅡ2.5 g/kg组和GYⅡ5.0 g/kg组,每组5只。GYⅡ不同剂量组灌胃法给药,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30 d。处理过程中,每3天测量肿瘤体积1次,结束后剥离小鼠瘤体并拍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TUNEL凋亡染色检测瘤体凋亡细胞数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瘤体组织中ERK和Akt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至实验终点,GYⅡ2.5 g/kg组和GYⅡ5.0 g/kg组肿瘤体积均小于模型组,GYⅡ5.0 g/kg组肿瘤体积小于GYⅡ2.5 g/k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YⅡ2.5 g/kg组和GYⅡ5.0 g/kg组肿瘤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细胞数量均高于模型组,GYⅡ5.0 g/kg组亦高于GYⅡ2.5 g/k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YⅡ2.5 g/kg组和GYⅡ5.0 g/kg组肿瘤组织中p-ERK和p-Akt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低,且GYⅡ5.0 g/kg组低于GYⅡ2.5 g/k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YⅡ可显著抑制ERK和Akt信号通路活性,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有望成为喉癌患者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剂。
白云飞崔晓波王博谦王亚平杨莉娜刘佳荣覃洁
关键词:喉肿瘤小鼠ERKAKT
CDC42抑制剂ML141对喉癌Hep-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CDC42抑制剂ML141对喉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为喉癌的分子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体外培养人喉癌Hep-2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CDC42在Hep-2细胞中的表达。利用GLISA法检测ML141对CDC42活性的抑制效果。利用CCK8法检测ML141对Hep-2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效果。结果: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在人喉癌Hep-2细胞中CDC42显著高表达(P<0.001),证明全基因组的结果准确。2GLISA结果显示表皮生长因子作用的Hep-2细胞中CDC42的活性明显高表达,但加入ML141的Hep-2细胞中CDC42的活性受到明显抑制。(P<0.001)。3CCK8结果显示24 h,48h和72 h时,ML141处理的Hep-2细胞的增殖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均受到明显抑制。(P<0.001)。结论:促癌基因CDC42抑制剂ML141能够抑制人喉癌Hep-2细胞增殖,具有成为抗喉癌新药的潜力,为喉癌的分子治疗提供新的切入点。
郑艳秋胡文良崔晓波孙学威王亚平孙源昊
关键词:喉癌CDC42细胞增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