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剑

作品数:10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心病
  • 4篇冠心病
  • 3篇动脉旁路
  • 3篇动脉旁路移植
  • 3篇心肌
  • 3篇旁路移植
  • 3篇外科
  • 3篇外科治疗
  • 3篇细胞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旁路
  • 3篇冠状动脉旁路...
  • 2篇动脉旁路移植...
  • 2篇心梗
  • 2篇心肌梗死
  • 2篇移植术
  • 2篇体外
  • 2篇体外循环

机构

  • 10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吴剑
  • 8篇李亚雄
  • 7篇张丽
  • 4篇蒲磊
  • 3篇彭勇
  • 2篇杨应南
  • 2篇蒋立虹
  • 2篇王钊
  • 2篇王俊玉
  • 1篇钱金娣
  • 1篇王小燕
  • 1篇刘源
  • 1篇张静
  • 1篇李梅
  • 1篇王翔
  • 1篇何帆
  • 1篇戴勇
  • 1篇魏立
  • 1篇夏阳
  • 1篇马啸

传媒

  • 7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方法可获得更佳的组织工程小直径血管细胞外基质支架被引量:3
2019年
背景:获得适宜的支架材料是构建组织工程小直径血管的基础,前期研究发现,非离子型去垢剂的脱细胞效果差,联合应用离子型去垢剂能更有效去除细胞成分。目的:比较不同脱细胞方法制备猪颈动脉脱细胞支架的有效性,探索更适宜的细胞外基质支架制备方法。方法:取普通猪颈动脉30根,随机分为5组(n=6),其中A组不进行脱细胞处理;B组采用1%十二烷基硫酸钠+1%脱氧胆酸钠进行脱细胞处理;C组采用0.5%十二烷基硫酸钠+0.5%脱氧胆酸钠进行脱细胞处理;D组采用1%十二烷基硫酸钠+1%TritonX-100进行脱细胞处理;E组采用0.5%十二烷基硫酸钠+0.5%Triton X-100进行脱细胞处理。对各组样本分别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五色套染、扫描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及生物机械力学检测。结果与结论:(1)苏木精-伊红染色、五色套染显示,B、C组脱细胞完全,D、E组于局部可见细胞残留;(2)扫描电镜显示,脱细胞各组胶原纤维束和弹性蛋白保存完整,B组孔隙结构的形态、尺寸优于C、D、E组;(3)免疫组织化学评估显示,脱细胞各组均有异种抗原α-1,3-Gal表达,B组α-1,3-Gal抗原表达低于C、D、E组;(4)生物机械力学检测显示,脱细胞各组爆破压力、缝线保持力和缝合保留强度较A组显著下降(P <0.05),脱细胞各组间比较无差异;脱细胞各组顺应性、长轴断裂伸长率、横轴最大应力、横轴断裂伸长率、横轴杨氏模量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 0.05);脱细胞各组长轴最大应力和长轴杨氏模量较A组显著下降(P <0.05),其中B、C组长轴最大应力和长轴杨氏模量下降较D、E组明显(P<0.05);(5)结果表明,基于1%十二烷基硫酸钠+1%脱氧胆酸钠的方法可获得更佳的猪颈动脉细胞外基质支架,适用于构建组织工程小直径血管。
蒲磊潘兴纳张静吴剑李亚雄杨应南
关键词:脱细胞细胞外基质人工血管生物力学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在冠心病外科治疗中的运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技术(CE)在冠心病外科治疗中的运用,并评估其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手术治疗的18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及冠脉旁路移植术的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参数、术后恢复情况和近期随访结果,并总结CE的技术要点.结果所有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中,前降支6例(33.33%),对角支4例(22.22%),右冠状动脉主干4例(22.22%),后降支3例(16.67%),钝缘支1例(5.56%).所有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与术前相比,LVEF显著增加,LVEDD显著缩小,心功能状况明显改善.结论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是弥漫性冠脉病变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手术对于此类患者术后近期心功能改善、逆转心肌重构有积极意义.
吴剑李亚雄汤吟彭勇张丽伏跃林洪克林马啸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抗血小板治疗
冠心病急性心梗并发室间隔穿孔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价急性心梗并发室间隔穿孔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效果.方法总结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自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期间冠心病急性心梗并发室间隔穿孔及室壁瘤4例病例资料,均行IABP辅助,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室间隔穿孔修补及室壁瘤切除、线性修补术.结果 4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前提高,左室舒张末容积(LVDD)较前缩小,术前NYHA心功能Ⅲ~Ⅳ级,术后NYHA心功能Ⅰ~Ⅱ级,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冠心病急性心梗并发室间隔穿孔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吴剑李亚雄蒋立虹杨应南张丽蒲磊
关键词:急性心梗室间隔穿孔外科治疗
股动脉切开法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置入中的应用
2015年
目的 探讨股动脉切开法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置入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直视下切开股动脉完成7例危重冠脉旁路移植术中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博的方法.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59~72岁,术前左室射血分数:30%~42%,NYHA分级:Ⅱ~Ⅳ级.结果 7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置入过程中失血不超过5 m L,植入时间6~8 min,反搏效果满意,无切口及置入侧肢体并发症.结论 采用直视股动脉切开法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一种有效、可靠、简便的方法.
吴剑李亚雄钱金娣彭勇张丽伏跃林汤吟
关键词:股动脉直视
重组腺病毒AD-GFP-NM23-H1的体外表达及对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目的:①明确重组腺病毒 AD-GFP-NM-23-H1 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株A375的转染能力。 ②观察重组腺病毒AD-GFP-NM-23-H1对A375细胞增殖的影响。 ③初步确定适宜的A375细...
吴剑
关键词:细胞增殖细胞转染重组腺病毒肿瘤细胞体外表达增殖能力
文献传递
前降支结扎构建滇南小耳猪心梗诱导的缺血性心肌病模型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建立心梗诱导的缺血性心肌病大动物模型.方法选择雄性滇南小耳猪8只,体重(20±4)kg,全麻气管插管后,动态监测心电图和血压,取胸骨旁切口,左第4~5肋间进胸,打开心包,于前降支下1/4处结扎,术前、术后28d和60d行常规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0d时对实验猪行安乐死,获取心脏,评估心梗情况并行H&E染色.结果8只实验猪前降支结扎后均出现不同程度室性心律失常,其中2只死于难治性室颤,病死率为25%;彩超检查示左心功能受损,左室心尖部变薄,左心扩大;组织学检查提示梗死心肌局部纤维化,形成纤维瘢痕.结论开胸直视下结扎前降支是制备滇南小耳猪心梗模型的可靠方法,实验猪逐步进展为缺血性心功能不全.
吴剑蒲磊戴勇张丽王俊玉伏跃林洪克林李亚雄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心肌梗死
142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142例患者行CABG的临床资料,男92例,女50例,年龄24-78岁,平均(59.5±5.8)岁.手术方法采用左侧胸廓内动脉-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及回旋支动脉使用大隐静脉吻合,同期处理瓣膜变及室壁瘤,平均搭桥3.89支/人.结果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1.41%.术后总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低心排、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脑梗/脑出血、再次开胸止血、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11.2%,住院人均总费用(6.89±2.34)万元,术后随访时间(8.9±2.1)月,随访率达96%,术后患者均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舒张末直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应用多支桥血管移植的方法,手术死亡率明显降低,患者心功能改善,住院费用下降.
吴剑李亚雄何帆张丽魏立蒲磊
关键词:冠心病旁路移植术死亡率
全程吸入不同浓度七氟烷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肌保护作用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研究全程吸入不同浓度七氟烷对体外循环(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CPB下行CABG术患者,根据七氟烷吸入浓度随机分为1%组(S1组)、2%组(S2组)、3%组(S3组)及丙泊酚组(P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术,自机械通气开始,S1、S2、S3组分别持续吸入挥发罐刻度1%、2%、3%七氟烷,体外循环期间七氟烷经膜式氧合器吸入;P组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直至手术结束。于术前(T0)、主动脉开放后6 h(T1)、24 h(T2)、48 h(T3)、72 h(T4)抽取静脉血,测定cTnI、CK-MB和IL-8、IL-10血浆浓度。结果四组间比较各时点cTnI、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点比较,T1-T4时点四组cTnI、CK-MB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与T0时点比较,四组T1-T3时点IL-8浓度和T1时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S2组比较,S1组T1、T4时点和S3组T1、T2时点IL-8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S2组比较,S3组和P组T1时点的IL-10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CPB下CABG术中,全程吸入浓度1%、2%或3%七氟烷的心肌保护作用无明显差异,但2%七氟烷的抗炎作用更佳。
万子琳李亚雄王小燕吴剑王钊张丽王俊玉刘源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心肌保护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室室壁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室室壁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0年5月至2015年2月期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室室壁瘤16例病例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NYHA分级Ⅲ-Ⅳ级,年龄(55±12)岁,16例患者均在体外循环辅助下同期行室壁瘤切除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 16例患者术后均安返ICU,其中15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患者术后第6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33.24±3.15)%,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D):(58.36±6.57)mm,NYHA分级:Ⅲ-Ⅳ级,术后3月复查LVEF:(50.46±5.96)%,LVEDD:(40.79±5.68)mm,NYHA分级Ⅰ-Ⅱ级,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综合室壁瘤的大小和患者循环状况采取适宜的手术策略治疗急性心梗并发左室室壁瘤能取得良好疗效.
吴剑李亚雄彭勇伏跃林张丽
关键词: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室壁瘤外科治疗
滇南小耳猪心肺联合移植的体外循环管理
2013年
目的探讨滇南小耳猪同种原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对14只实验用封闭群滇南小耳猪进行心肺联合移植的实验研究.改进心肺灌注液和灌注方法,采用浅低温和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应用常规超滤与改良超滤技术,行多指标监测和临床观察.结果体外循环过程平稳,供体心肺保护好,7例手术成功,6例成功复跳,获得短期存活,达到研究目的.结论合理选择供体心肺保护液,改进供体心腔减压方法,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减轻再灌注损伤和积极保护心肺功能是成功进行小耳猪原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关键.
王芳王钊李梅王翔夏阳吴剑蒋立虹
关键词:心肺联合移植体外循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