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
-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外膜蛋白A敲除菌株的构建及其黏附作用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外膜蛋白A(ompA)基因敲除菌株,研究敲除菌株的黏附能力变化,阐明OmpA在细菌黏附以及致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对EHEC O157∶H7 ompA基因进行敲除,同时构建EHEC O157:H7 ompA回复突变菌株,最后通过细胞试验对EHEC O157∶H7野生型菌株、敲除菌株及回复突变菌株的黏附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成功构建了EHEC O157:H7 ompA基因敲除菌株及其回复突变菌株。细胞试验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菌株相比,敲除菌株的黏附能力明显下降,而将ompA基因进行回复突变后其黏附能力又得到回复。结论 OmpA在EHEC O157∶H7黏附HeLa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ompA基因敲除菌株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提供了帮助。
- 王海光顾江方瑶于波李倩张卫军毛旭虎
- 关键词:外膜蛋白A基因敲除细胞黏附
- 一种用于鉴定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PCR试剂盒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鉴定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PCR试剂盒,其包含SEQ ID NO:1-2所示的核苷酸和PCR反应试剂。所述PCR试剂盒的PCR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4分钟,94℃变性40秒,54.5℃退火20秒,72℃...
- 顾江方瑶王海光于波蒋明明程琰唐斌李娜毛旭虎
- 文献传递
- 类鼻疽杆菌基因组学概述及进展被引量:4
- 2012年
-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杆菌是一种人体机会致病菌,导致的疾病称类鼻疽,是一种典型的热带疾病,能感染机体几乎任何器官。类鼻疽杆菌分布广泛,主要存在于水及土壤中,其耐受性极强,能在土壤中存活几十年之久,被美国CDC列为B类生物恐怖剂。随着病原菌的扩散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范围内关于类鼻疽病例报道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类鼻疽是一种正在扩散的人兽共患病。海南、广东等地正是类鼻疽感染的重灾区,而国内类鼻疽杆菌的研究尚少,也没有类鼻疽杆菌研究的标准株和基因组学理论基础,获取国际标准菌株资源受到西方国家的限制,鉴于类鼻疽杆菌的特殊性、类鼻疽流行的严峻形势及科研壁垒,加强类鼻疽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军事价值。本文总结了类鼻疽杆菌(K96243标准株)的全基因组的特点,结合当今的DNA测序的发展现状,指出开展国内类鼻疽杆菌全基因测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方瑶顾江李倩于波王海光毛旭虎
- 关键词:基因组测序
- 类鼻疽杆菌鞭毛蛋白FliC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蛋白EspA的融合表达及其免疫学性质研究
- 类鼻疽(Melioidosis)疾病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pseudomallei)引起的一种热带亚热带地区人畜共患传染病。由于类鼻疽病易感动物的广谱性、疾病的高致死性以及流行范围不断扩大的趋势...
- 于波
- 关键词:肠出血免疫学性质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鉴定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PCR试剂盒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鉴定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PCR试剂盒,其包含SEQ ID NO:1-2所示的核苷酸和PCR反应试剂。所述PCR试剂盒的PCR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4分钟,94℃变性40秒,54.5℃退火20秒,72℃...
- 顾江方瑶王海光于波蒋明明程琰唐斌李娜毛旭虎
- 抗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多抗血清的制备及评价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制备抗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amllei,其抗原简写为BP)多抗血清,评价不同处理方式对抗原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破碎、甲醛灭活、热灭活3种方式处理细菌抗原接种新西兰兔和BALB/C小鼠,检测不同抗原免疫动物抗血清的ELISA效价及凝集试验效价。结果 (1)ELISA方案最佳条件:二抗稀释度为1/8000,抗原包被浓度为4μg/mL或8μg/mL;凝集反应最佳条件:细菌浓度为6×109CFU/mL、凝集温度为37℃、观察时刻为4h。(2)超声破碎抗原(U-BP)免疫新西兰兔和小鼠的抗血清ELISA效价高达1/64000,最高血清凝集效价分别为1/32和1/64,甲醛灭活抗原(F-BP)抗血清ELISA效价高达1/16000,凝集效价为1/128和1/64;热灭活抗原(H-BP)抗血清ELISA效价达1/8000,凝集效价为1/16和1/64。(3)F-BP和H-BP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U-BP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较弱(P<0.05)。结论建立了抗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杆菌多克隆抗体的检测方法,制备了高效价的抗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杆菌多抗血清;甲醛灭活和热灭活细菌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下一步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杆菌的致病机制研究和疫苗研发打下了基础。
- 方瑶顾江王海光于波毛旭虎
- 关键词: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类鼻疽
- 类鼻疽杆菌鞭毛蛋白FliC与EHEC O157∶H7 EspA蛋白的融合表达及其免疫学性质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融合表达类鼻疽杆菌鞭毛蛋白FilC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 EspA蛋白,并评价其免疫学性质。方法 PCR扩增类鼻疽杆菌FilC编码基因bpsl3319,连接到基于EHEC O157 EspA的表达载体pEspA上,表达并纯化EspA-FliC融合蛋白,Western blot分析其抗原性;EspA-FliC免疫Balb/c小鼠评价其免疫原性。结果获得了bpsl3319目的基因,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spA-bpsl3319;实现了EspA-FilC的高效表达,其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5%,纯化后蛋白纯度超过85%。Westernblot结果显示EspA-FliC能分别与抗类鼻疽杆菌多克隆抗体、抗EHEC O157∶H7 EspA的单抗和多抗血清发生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EspA-FilC免疫Balb/c小鼠可刺激其产生高效价特异的IgG,且此抗体能识别EspA-FilC、EspA以及天然类鼻疽杆菌的FliC。结论重组表达了融合蛋白EspA-FilC,该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和良好的免疫原性。此研究为下一步研制类鼻疽杆菌和EHEC O157的二联疫苗奠定了基础。
- 于波方瑶顾江王海光程琰李倩唐彬李娜张小玲邹全明毛旭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