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利萍
-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SND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究葡萄球菌核酸酶样结构蛋白1(SND1)在膀胱癌组织内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GEO数据库进行深入挖掘,观察SND1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信息及预后的关系;收集115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预后资料,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内SND1蛋白的表达,分析患者的临床预后与SND1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115例GSE31684数据集中膀胱癌组织中SND1表达升高,且与患者的肿瘤大小、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相关,SND1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均低于SND1低表达患者。结论在膀胱癌组织中SND1表达升高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SND1可能是预测膀胱癌进程与预后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 卢湧湧陶利萍武志刚张棋蒋斌浩
- 关键词:膀胱癌预后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
- 智能手机社交软件改善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研究智能手机社交软件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信公众号的形式,设计手机肠道准备指导软件,对603例拟行结肠镜检查并会使用微信软件的门诊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按常规口头宣教和纸质宣传材料行肠道准备,软件组使用常规宣教及上述手机软件行肠道准备。采用Boston肠道准备评分量表、肠道准备优良率、肠镜成功率、进镜时间、息肉发现率、患者满意度和耐受性自我评价等指标评价两组间差异。结果软件组患者的肠道准备优良率及Boston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0.04%vs 75.90%,P<0.01;(8.02±1.32)vs(6.96±1.64),P<0.01],软件组在肠镜成功率、进镜时间、息肉发现率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微信公众号形式的智能手机社交软件能够提高门诊结肠镜患者的肠道准备质量,提高结肠镜诊疗的成功率,降低漏诊率,缩短检查时间,且患者满意度高、耐受性强。
- 陶利萍黄尔炯卢湧湧吴小丽黄智铭
- 关键词:肠道准备结肠镜检查
- KLF4及MMP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Krüppel样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 4,KLF4)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在膀胱癌组织内的表达,分析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并探讨其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115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肿瘤特征,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膀胱癌组织内KLF4及MMP2的表达,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KLF4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与患者年龄、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与性别、肿瘤大小、数目无关。进一步分析发现KLF4及MMP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 KLF4的低表达与膀胱癌的侵袭性增强密切相关,KLF4可能通过MMP2通路抑制了膀胱癌的侵袭性。
- 卢湧湧陶利萍叶挺宇
- 关键词:膀胱癌侵袭性KLF4MMP2
- PAQR3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孕酮和脂联素受体3(Progestin And Adipo Q ReceptorⅢ,PAQR3)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3~9月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胃癌及癌旁组织45对,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PAQR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PAQR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PAQR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44.44%,20/4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8.89%,4/45,P<0.001),而PAQR3蛋白表达则较癌旁组织显著降低,两者间呈负相关(r=-0.478,P<0.01)。PAQR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及PAQR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1)。结论 PAQR3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可能是引起胃癌组织PAQR3表达降低的重要原因,有望成为胃癌病情和预后评估的分子标记物以及表观遗传学治疗靶点。
- 陶利萍金尹胡畅远陈旭艳
- 关键词:甲基化胃癌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肾病综合征一例被引量:1
- 2014年
- 报道1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甲状腺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随访12个月,效果良好.
- 卢湧湧陶利萍邹海
-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 胃肠道神经鞘瘤19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及预后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鞘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与其他间叶源性肿瘤的鉴别要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7月~2017年12月间住院的19例胃肠道神经鞘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肿瘤位于胃部14例,结肠2例,食道、阑尾及肠系膜各1例。其中恶性2例,胃神经鞘瘤同时合并腹壁神经鞘瘤1例。男女比例1:1.4,年龄31~78岁,中位年龄51岁。腹痛、腹胀及腹块最常见。13例行CT,12例显示边界较清晰的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影,囊样改变1例,密度不均匀伴钙化1例。7例行CT增强,其中6例均匀强化。超声内镜显示固有肌层低回声肿物,边界清,10例内部回声均匀,2例欠均匀。病理上良性17例,恶性2例。肿物无包膜,镜下梭状细胞为主,胞核呈模糊栅栏状排列,外周淋巴细胞套形成,肿块内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S-100和Vimentin强阳性,CD117、SMA、DOG 1、Desmin阴性。4例CD34阳性。17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2例患者行内镜下治疗,随访时间3~176个月。1例患者在随访18个月时出现肿瘤复发,二次手术后1年死亡。结论胃肠道神经鞘瘤需注意与胃肠道间质瘤等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相鉴别,CT及超声内镜有一定的价值,但确诊主要依赖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测,S-100蛋白是其重要标志物。绝大部分患者术后预后良好,但肿物较大的患者术后应注意随访。
- 陶利萍陈笑雷孙文文黄尔炯
- 关键词:神经鞘瘤胃肠道病理免疫组化预后
- 胃腺瘤性息肉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胃腺瘤性息肉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5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所有胃腺瘤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胃镜检查发现胃腺瘤性息肉患者78例,占同期全部胃镜检查患者数的0.026%,以中老年多见。临床常以上腹不适(31/78,39.7%)、上腹痛(8/78,10.3%)、胃食管反流症状(4/78,5.1%)等非特异性表现行胃镜检查而发现。胃镜下,胃腺瘤性息肉多位于胃体(19/78,24.4%)或胃窦(39/78,50.0%),呈现单发(59/78,75.6%)或2~5枚(15/78,19.2%),≤20 mm(71/78,91.0%)的广基黏膜隆起,息肉形态大部分呈山田Ⅰ型(44/78,56.4%)、Ⅱ型(29/78,37.2%)。病理表现为密集排列拥挤的增生旺盛的腺体,常伴有周围黏膜形态学和组织学异常,其中伴萎缩性胃炎9例(9/78,11.5%),肠上皮化生7例(7/78,9.0%),胃腺癌1例(1/78,1.3%)。15例胃腺瘤性息肉患者同时完成了结肠镜检查,结直肠肿瘤检出率高达66.7%(10/15)。同期行胃肠镜检查而胃镜示无胃腺瘤性息肉并且性别年龄匹配的对照组中结直肠肿瘤检出率为17.8%(8/4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6,P=0.002)。17例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其中3例患者复查时胃镜及病理提示腺瘤性息肉复发。结论胃腺瘤性息肉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有癌变的风险,可以合并胃内其他病变,在正确处理胃息肉的同时,应重视周围胃黏膜的变化,且应重视术后随访及结直肠肿瘤的筛查。
- 黄尔炯董乐妹金尹洪万东陶利萍沈贤吴建胜
- 关键词:腺瘤腺瘤性息肉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