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福生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央警察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犯罪
  • 2篇性侵害
  • 2篇司法
  • 2篇侵害
  • 2篇处遇
  • 1篇电信诈骗
  • 1篇电信诈骗犯罪
  • 1篇刑罚
  • 1篇刑罚制度
  • 1篇刑事
  • 1篇刑事政策
  • 1篇刑制
  • 1篇性侵害犯罪
  • 1篇移交
  • 1篇有组织犯罪
  • 1篇诈骗
  • 1篇诈骗犯
  • 1篇诈骗犯罪
  • 1篇社会劳动
  • 1篇社区矫正

机构

  • 9篇中央警察大学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作者

  • 9篇许福生
  • 1篇刘晓梅

传媒

  • 3篇海峡法学
  • 1篇山东警察学院...
  • 1篇刑法论丛
  • 1篇预防青少年犯...
  • 1篇经济刑法
  • 1篇师大法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大专校园性侵害被害预防之探讨
由于大专校园多属开放性空间,来往校园之人员较难管制,且居住在校外的学生也为数众多,导致遭受性侵害事件也时有所闻.因此,基于性侵害犯罪会造成被害人长期的重大精神伤害,甚而会出现如精神医学家所言"创伤后压力失调症"(简称PT...
许福生
关键词:性侵害犯罪校园安全
两岸跨境犯罪新情势、新问题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2010年的"1011"与"0810"项目,以及2011年的"0310"项目行动,让人们见识到跨境电话诈骗之猖獗。事实上,打击跨境犯罪的困境,体现在"跨境"的字义上。从犯罪人的角度而言,跨境犯罪的实施,便意味着增加了执法机关追诉的困难并降低了犯罪人被捕的风险。另外,在此信息社会下,两岸跨境犯罪呈现组织化、科技化、隐蔽化、严重化及被害普及化之新趋势,传统跨境治理体系已无法处理日益复杂化的全球跨境犯罪问题。如何避免全球治理缺口,即"管辖权的缺口"、"参与性的缺口"、"诱因性的缺口"及"功能性的缺口",成为当前防治跨境犯罪急需注意的课题。所以,未来两岸为了有效防治跨境犯罪,应以全球化治理的观点来检视两岸跨境犯罪问题,以强调"网络"、"互赖"及"规制"的特质(低政治、高功能),建立一个永续合作的发展模式,共创两岸人民双赢的局面。
许福生
关键词:跨境犯罪电信诈骗犯罪洗钱犯罪有组织犯罪司法互助
反贪腐之刑事政策思维
2020年
贪腐成因多样且复杂,是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消极之源,成为廉能施政的重点。纵使台湾当局近年来投入了相当资源,但仍屡传重大贪腐案件,廉政民意调查也显示,民众认为反腐工作仍有加强的空间。为健全预防及打击贪腐体系,加强反贪腐之国际合作、技术援助与信息交流,确保不法资产之追回及促进透明与课责制度,台湾地区当局使《联合国反贪腐公约施行法》所倡导的机制具有直接法律效力。以《联合国反贪腐公约》刑事政策思维为导向,台湾当局反贪腐刑事政策思维则从以"肃贪/防贪"二元思维逐渐转移至多元参与策略,从重处罚逐步转向提高风险预防的思维。未来台湾当局贪腐之防制策略应再朝向深化廉政改革、再强化提高风险作为、强化国际合作机制、制定贪腐防制条例而行。
许福生
关键词:腐败治理刑事政策
论风险社会与台湾性侵害犯司法处遇法制之变革被引量:1
2016年
面临此高度不确定性与不可预测性的风险社会,导致现行刑事政策朝向"管理"、"监控"、"隔离"的趋势,而这样的发展趋势,充分表现在台湾地区近年来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律修正上。1994年至1999年,有关台湾地区对性侵害加害人之立法,建立起相当特殊之刑前鉴定治疗、狱中治疗辅导及刑后小区治疗辅导制度。2005年相关性罪犯法律修正上,即为加害人建立全面强制治疗辅导制度、小区监控制度以及登记及查阅制度,特别是正式引进科技设备监控于台湾性侵害再犯预防上,充分表现后现代社会工具化纪律的特征。2011年之修法,将刑后强制治疗溯及既往,使性侵累犯不再成为社会的潜在威胁。惟这样的修正,难免有侵害人权之虞,亟待持续研谋改善,以资适法并争议弭。
许福生
关键词:风险社会性侵害
台湾地区“刑法”中没收新制之探讨被引量:3
2018年
2009年4月26日两会签署《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与司法互助协议》,促使两岸司法互助第一次延伸至"罪赃移交"事项。惟在"罪赃移交"前,需对"罪赃"展开追查、进行查封、扣押或冻结,并透过法院之判决予以没收,没收后进行返还或分享等,因而在强化两岸罪赃移交,如何完善彼此没收法制,实属相当重要课题。基于"经济犯罪、经济解决"的立法趋势及不断发生的食安风暴,台湾地区2015年通过的没收新规定,将没收定性为"类似不当得利"之衡平措施,具独立性,为"刑罚"与"保安处分"以外之独立法律效果,并将没收概念依照其标的之不同而分为"犯罪物没收"(或称为"狭义没收")及"利得没收"等两大类,并分别规范其要件;另将修法前紊乱体系之"追缴"、"抵偿"等用语,一并废除,统一采用"追征"。特别是台湾地区此次"刑法"没收新制,彻底重构台湾地区没收体系并扩张利得没收范围,且扩大至第三人没收及没收客体范围,并引进非以定罪为基础之特殊没收,堪称为台湾地区"刑法"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并为两岸罪赃移交实践清除法律障碍,深值肯定。惟何谓独立法律效果、没收性质、与"刑法"第58条混入计算及优先发还被害人等问题,仍有必要再深入探讨。
许福生
关键词:没收警务合作
台湾地区社区处遇制度之探讨被引量:10
2012年
社区处遇乃指不将犯罪人收容于设施内,而让其在社会上一边过着通常的生活,一边用指导、援助等手段使其能够改善更生的措施,藉以减少机构性处遇之运用、减少监禁时间、缩减犯罪人与正常社会的距离,以利于犯罪人能再复归社会。社区处遇,不只包含假释、保护管束及更生保护等保护性处遇,尚包含新形态的社区处遇如损害回复、社区服务及科技设备监控等。从台湾地区假释制度法定要件的变革中,可发现是朝向严格方向而行,将使得监狱人口的增加以及受刑人人口老化的问题,成为台湾地区未来刑事政策最头痛的问题。另外未来观护制度一元化以及矫正观护合署化,则是发挥保护管束在刑事政策上功能之重要课题。至于为发挥更生保护的功能,逐步推动人员专业化、扩大服务更生人、强化更生人之就业辅导、充裕更生保护经费、广泛吸引各界资源促使少年观护、成年观护及更生保护此三制度能一元化,成为更生保护之重点所在。此外,损害回复在台湾地区主要是作为刑事司法机关转向处分的缓起诉、缓刑的附条件;另尚有缓起诉、附条件缓刑义务劳务的运用。至于易服社会劳动虽可避免短期自由刑之弊端,有利于犯罪人之复归社会,但若无法确保其服务劳动的机会或是督导、考核不周情况下,难免让人产生"有罪不罚"之感受,深值注意。最后运用于防治性侵害犯罪之科技设备监控,其再犯预防仍有一定的界限,仍须强化其他的复数监控。
许福生
关键词:假释
海峡两岸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两岸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各具特色,均以促进未成年犯复归社会和社会防卫为目标,教育矫正为主,惩罚次之。如何赋权于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提升其复归社会的能力,是当前两岸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事业共同关注的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两岸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点是,在注重"犯因性需求"的基础上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个性化的社区矫正方案,并形成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
刘晓梅许福生
关键词:未成年人
员警误击拒捕通缉犯用枪过当?——评“最高法院”2016 年台非字第88 号判决与其历审裁判被引量:1
2021年
警察人员执行职务,在得使用枪械时,仍应基于急迫之需要,且不得逾越必要之程度,以防止滥用枪械而侵害人民权益。“最高法院”2016年台非字第88号判决与其历审裁判,便认为通缉犯拒捕遭员警对空鸣枪示警,仍不理续踩油门迅速以顺时针方向倒车绕过员警欲逃离现场,此时员警在使用枪械未选择对通缉犯侵害最小之方式,即率而对人下肢连开3枪,用枪之方式逾越必要程度,致所欲达成之行政目的,与侵害之法益轻重失衡,不得以依法令之行为阻却违法,惟其逾越必要程度用枪虽不能主张正当防卫,但有误认有不法侵害之情事存在,符合误想防卫情形,最后认定欠缺罪责故意但成立业务过失致死罪。然判断员警用枪是否过当?应先从使用警械的法律授权条件观察,若属正当法律授权的范围,且其使用行为也遵守诫命上的要求,则其行为便属正当行为,纵使所生之侵害结果,非属预期,仍不能倒果为因而科以刑责,否则所谓依法令之行为不罚,将沦为空谈。况且判断是否逾越法令之授权,应从身历其境“理性警察”的行为作为判断基准,结果仅是参考辅助作用之一而已,而非已后见之明判断。是以,本案之判决,仍有检讨之处。
许福生
关键词:比例原则
台湾地区死刑制度之现况与展望被引量:1
2017年
台湾地区近年来,随着政府朝着废除死刑政策及人权团体的努力,目前死刑的趋势有朝向减少死刑之规定、限制死刑之适用对象、严谨死刑之执行程序以及避免死刑的实际执行的方向而行。况且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世界各国刑事立法,似有逐渐废止或减少死刑立法之势。面对此趋势,纵使台湾地区目前之客观环境,尚难全面废止死刑,死刑现在在台湾地区仍是'社会控制的必要之恶',唯依现行世界各国刑事立法趋势及对人权的保障,仍须将废止死刑列为台湾地区刑事政策上之长远目标。现阶段则宜在刑事立法上,尽量紧缩科处死刑之罪名,司法实务上应尽量营造出不任意宣判死刑及谨慎执行死刑之气氛,以减少暴虐之气,但也不能滥用具有教化可能,作为不判死的理由,仍需以罪刑均衡为首要判断基准。最后,纵使台湾地区长期而言要朝向废止死刑而行,仍须思考以何种制度来代替死刑,而能创造出一套'不需要死刑,而有死刑效果'的完善制度,以符合人权及刑事政策之需要。
许福生
关键词:死刑制度刑罚制度合宪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